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过程与方法】
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
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师:对,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影响呢?
(学生讨论)
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师:书写标题地域文化与人口
【点评】这种导入尽管没有新颖性,但是对于利用新课的导入去考察学生对上一环节的掌握情况,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的导入,感觉没有拖泥带水,比较自然的将内容过渡到所要学习的环节。

【讲授新课1】--概念辨析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然后作以下补充: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师: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
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师: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大家看这张表格,我们分四组完成这张表格,每一组在完成一个空格的同时,也要讲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给学生分组,并确定各组需要讨论的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引入,引导学生来分析材料,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同时针对中西方人口出生率的现状,在完成简单的对比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造成以上原因的深层次原因。

这个原因的分析,主要通过开放式讨论进行。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即在学生归纳总结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完善学生的总结。

【讲授新课2】-中外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生育年龄要比西方发达同家早,婚姻相对西方来说也要稳定,这些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

通过同学们进一步的挖掘,我们也认识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造成婚育年龄、婚姻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的计算题,计算一下你自己的婚育年龄大概是几岁左右。

学生展开讨论,场面比较活跃。

有学生开始回答。

师:很高兴看到大家的答案,如果是国家计生委主任看到这个答案的话,我估计他不会再为计划生育担心了(学生笑)虽然大家的答案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基本相同,大家基本上将这个年龄定在24岁以后,有很多人还将这个年龄划到了28岁以后,从婚育年龄上看,你们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学生又笑)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呢?
提问部份学生。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答案涉及求学、事业、不想过早有家庭的压力等
师:在这里,我已经看到我们同学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化也正在悄然的经历一场变革,这也正印证了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中国的文化也不例外。

接下来,我们就来将中国的古代文化与你们现在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作一个比较,看看这两种文化对我们国家的人口究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转入“中国文化与人口”
【点评】这一过程的教学,在课堂气氛上较为活跃,同时采用开放式发言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但是,感觉在课堂的调控方面感觉比较吃力,主要是担心学生的发言可能脱离主题。

【讲授新课3】--中国文化与人口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投影“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师:从这段文字里,大家能够读出当时婚姻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答:当时的结婚年龄比较早,十七岁就已经结婚了。

师:为什么那个时候,结婚的年龄这么早呢?这么早对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回答。

生答:当时人口少,人均寿命短,劳动力不足。

在当时,早婚有利于劳动力的增加。

在听完回答后,教师拿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请一位同学朗读婚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的内容。

师:在学习了婚姻法的部份内容以后,大家以后可不能违法啊
师:刚才婚姻法里提到的“晚婚”和“计划生育”内容,对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吗?
学生回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师:从孔雀东南飞到我国的婚姻法,我国的婚育年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答:说明了我国的婚育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说明了中国的文化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张表格,来看看中国文化对我国人口的其它方面古今影响的变化。

投影:
师:在完成这张表格之前,我们再来看“孔雀东南飞”
幻灯变换:“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