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的新发展1 前言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与人类的生活中,包括技能,知识,态度等方面中,同时在这些众多方面这也包含并存在着迁移。
我们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学习迁移,可以这么说吧,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只要我们谋求自身的更进一步发展,只要我们想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就要有迁移,就离不开迁移。
迁移和学习的关系很奇妙,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习迁移,而旧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离不开学习迁移。
迁移是学习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和迁移不可分割。
[1]学习迁移的发展和研究向来都是学习理论研究的关键一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学习的情况,比如说,学习到底是什么东西?学习的本质又是什么?学习是否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规律等等。
这一切一切,都可以通过对学习迁移的不断研究来追寻答案,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复杂的,但是相信一定会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
2 学习迁移的早期研究理论最早的对学习迁移现象进行解释,并解释其基础是以沃尔夫为代表的官能心理学的是形式训练说。
这个理论认为,迁移的产生是因为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提高的结果。
这是因为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多种官能组成的,包括“意志”“记忆”“推理”等等。
这些不同的官能是各自分开的,负责从事不同的活动的,并且它们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发展和增强。
且在训练中发现,如果一种官能在训练中得到了发展和增强,会影响其它所有与这种官能有关的情境,并在这些情境中发挥曾庆和发展后的作用,从而产生了学习迁移。
这种理论确实是最早的解释了学习迁移,但是其缺乏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在詹姆士于1890年所做的背诵实验中对该学说发起了挑战,在该实验中要求被试背诵《森林女神》,可在训练后,大多数人的记忆时间并没有减少,而背诵时间减少的少数群体是因为背诵方法的改善而减少,因此他来是收到了各种实证研究的挑战。
随后桑代克在1901年的实验中证实并提出了一种学习之所以会影响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相同的因素。
自此,相同要素说就诞生了。
桑代克提出的相同要素说在后来,经伍德沃斯的完善和发展,把相同要素说改成共同要素说,并认为在两种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产生学习迁移。
相同要素说的提出,曾对当时教育界起到积极作用,使学校脱离了那种只注重形式训练而忽视实际生活的教学状况。
但是由于这种观点过于强调客观学习情境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忽视了学习主体自身的特点的影响,导致其应用的范围大大的缩减了。
贾德在1908年所进行的“水中击靶”实验后,提出了经验类化说。
这种学说认为,学习迁移的产生是因为学习者能够概括出对于两种活动之间都起作用的相同原理,并且学习者的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该理论强调了概括化的经验和原理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并提出桑代克所认为的相同要素只是产生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而真正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经验。
经验类化说扩大了学习迁移的研究和应用的范围,但是该理论忽略了一点,概括化的经验只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学习迁移的全部。
对于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将其进一步发展了,以苛勒所进行的“小鸡觅食”为代表,强调学习迁移的产生不是因为两个学习情境具有相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而是因为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而产生的。
而这其中的突然发现被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为“顿悟”。
它们强调了个体对于学习迁移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关系理论。
哈洛在1949年的“猴子实验“中证实了学习者可以通过练习学会如何学习从而提高效率,这就是学习定势说的理论基础。
学习迁移的产生是因为学习者在学习中掌握了学习方法或获得了相应的学习能力的结果。
而这种效应也被称为定势效应,影响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
这个影响的界定是根据对于学习主体来确定的。
3 学习迁移的新理论讲到学习迁移的新理论,首先是离不开当代蓬勃发展的认知心理学。
那么,随之而产生的就是以奥苏伯尔为首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他把学习迁移放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下进行研究,他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始终影响者新的学习与保持。
他还提出了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
该理论通过对学习迁移中认知结构的研究,更加直观的展现出学习迁移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也给予后来的研究学习迁移的研究者一种新的观点,新思路和新的研究切入点,促进了更多研究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接着就是又认知心理学家辛格莱和安德森于1989年提出的产生式迁移理论。
他们的理论认为,当前学习和原问题解决中个体所产生的产生式规则于新学习任务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偶一定重叠时,就产生了学习迁移。
而且,两项任务之间的相同之处越多,学习迁移的量越大。
这似乎与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相似,也可以认为这就是相同要素说的现代版,这一就证明了,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也会对后来的理论提出有一定的贡献。
产生式迁移理论可以说是多种理论结合的产物,既包括了概括化理论,也包含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这也说明了每一个理论之间不是完全各类开或者说是完全独立的,他们都是吸取先前经验,结合当代发展而产生的结果。
最后就是伴随着对认知策略的进一步深入而提出的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这种理论的提出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
因为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认知策略经过训练可以在多种情况下进行迁移,但在这个学习迁移过程中影响认知迁移的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根据元认知迁移理论,认知策略的成功迁移是指问题解决者能够确定新问题的要求,选择已获得的适用于新问题的特殊或一般技能,并能在解决新问题时监控它们的应用。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该将策略性知识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目标之一。
4 学习迁移理论出现的争论首先早期是对于学习迁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争论,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也不断增多,导致许多研究者觉得,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到社会中很快就会过时。
于是这个争论就开始出现了。
这个争论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是因为要是因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知识的学习是也要与时俱进的。
不合理的地方在于过于看重学校中学习的效果,忽视了个体的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
因为在学校学习讲求的是普适性教育,是让学生有基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要完全适应社会快速发展,还要靠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迁移,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之间寻求共同点,从而进行学习迁移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教给学生,学生也不可能在学校中学到所有的知识,有些东西还是要靠自己进行学习迁移获得的。
再者就是针对于学习迁移能不能离开具体的某一学科,通过对一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加以训练,从而在跨学科之间进行普遍的学习迁移。
持支持态度的人认为这种跨学科的学习迁移是存在的,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
但是持反对意见者则认为,仍不能找到相关确切的证据证实这种跨学科情境中所存在的普遍的学习迁移是确实存在的。
5学习迁移理论面临问题和发展方向5.1学习迁移理论面临的问题缺乏有说服力且比较综合的观点和理论。
每一个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并没有把理论扩大至整个人类的学习中,总是在有关学习都某个阶段或者某个结构中探索,并没有完整的解释学习迁移现象出现的原因。
每个理论的研究范围都比较小,互相之间虽有重叠部分,但是仍然不足以完全说明结果。
还有就是这些理论的研究都只是关注于对于知识学习中的学习迁移,但忽略了人的心理方面的研究,比如说人对于某一种物品或者是观念的态度学习等等。
如果要想理论都到普遍认可,还需要将理论研究的学习迁移的学科领域和范围扩大,才能得到更好的说服力。
就是在研究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割裂了学习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说同一个人在一个吵杂的环境和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迁移时,它们之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不正好说明环境与学习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
5.2学习迁移理论的发展方向5.2.1学习迁移和问题解决在解决一个新问题的时候,往往人们都是根据对以往经验的回忆,找到相似的问题,尝试相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尝试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迁移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同领域下的两个不同问题总会有相似的地方,而通过学习迁移的过程,就是帮助我们不断的快速解决新问题,同时也回忆旧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效果。
人们在解决某一特殊领域的问题时, 获得了解题经验,在这些经验中, 不仅包括解题技能,还包括解题记忆。
解题记忆是一种情节记忆, 它包括对前一个问题解决经验的各种特征, 如问题的陈述、解答的步骤、所用的算法和犯过的错误等[2]。
因此,虽然将学习迁移和问题解决结合研究是一个比较老的研究方向,但这也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5.2.2 学习迁移和思维学习迁移还可以应用研究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对个体如何掌握新事物,即如何通过学习迁移这一手段进行学习的,来了解学习迁移对思维的启发有什么帮助。
有研究曾提出,灵感产生的一个关键诱因是原型启发,而从原型到灵感产生的过程正是原型与待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的共性或相似性迁移的结果。
因此,对迁移的研究将有助于对灵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对直觉和创造思维的研究。
[2] 我们是能够借助这个观点对其进行拓展,不单单研究直觉思维,还研究思维的其他种类与学习迁移的关系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6思考对于学习迁移的研究,现代更加应该关注学习迁移的主体自身的条件,因为在学习迁移的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外界的影响会导致学习迁移的效果差异明显,个体自身的一些条件,比如说智力水平,发育状况,已有经验的多少等都会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
我们认为从两种学习的关系、知识的类型以及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三个方面去研究学习迁移与学习者最重要的因素——智力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是深化学习迁移与学习者的智力关系的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揭示学习迁移规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3]除此之外,是否还可以在个体进行学习迁移的时候探求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进行整合,即通过掌握学习迁移的知识整合方法来研究学习迁移。
因为,欲揭示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机制,必须从迁移的不同的整合方式入手,这是深化迁移研究的必经途径。
[4] 还有就是不同类型的知识以及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是否也会影响个体的学习迁移的效果也需要我们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