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试题
一、每小题1分,共25分)
1.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 )
A.交换理论
B.冲突理论
C.中程理论
D.宏观理论
2.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3.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4.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
B.剥削压迫
C.私有制
D.社会不平等
5.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6.在孔德之前,()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7.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
这种观点属于()
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论
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9.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0.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A.2—10人
B.2—20人
C.2—30人
D.2—40人
1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1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 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形成一个( )。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1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16. (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8.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19.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20.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
2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2.()对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两对概念。
A.默顿
B. 齐美尔
C.帕森斯
D. 迪尔凯姆
23.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
这种观点属于()。
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论
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24.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的社会化。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25.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有(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帕森斯
2.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B.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C.文化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
D.文化是社会遗产
E.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环境
B.人口
C.文化
D.劳动
E.生产方式
4.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
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
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
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
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
5.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
A.获得人格和自我
B.培养社会角色
C.满足情感需求
D.实现文化转移 E完成世代交替
6.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
A.规范性行为功能
B.经济生活功能
C.精神生活功能
D.教育功能
E.抚养、赡养功能
7.社会互动的理论包括()
A.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B.符号互动论
C.拟剧论
D.本土方法论
E.社会交换论
8、社会角色扮演中的问题包括()
A.角色混淆
B.角色紧张 C .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E.角色丛
9.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可以将群体划分为()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业缘群体
D.趣缘群体
E.正式群体
10.马克斯.韦伯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有()
A.财富
B.权力
C.声望
D.职业
E.社会经济生产方式
11.下列不属于社会组织的有()。
A.家庭
B.伙伴
C.企业
D.军队
E.学校里的班级
12.集合行为的特点是()。
A.人数众多
B.无组织
C.不稳定
D.非常规
E.自发性
13.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
A.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C.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D.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14.越轨行为包括()。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规行为
D.适应性行为
E.从众行为
15.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
A.环境
B.人口
C.社会制度
D.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E.科学技术
16.以下属于发展社会化的是 ( )。
A.幼儿学说话
B.成年人工作后再深造读研
C.父母向孩子学习用电脑
D.职工接受职业培训
17.社会设置的显著特征包括()。
A.可重复性
B.集体性约束
C.自我维护性
D.不稳定性
18.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原因有()。
A.历史包袱沉重
B.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还不完善
D.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
19.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进行分层的三个角度是()。
A.经济
B.声誉
C.年龄
D.权力
20.社会互动的类型有()。
A.合作
B.竞争
C.冲突
D.强制
E.顺从与顺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角色失调
2.社会解体
3.社会整合
4.发展社会化
5.社会互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
2.简述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的显功能。
五.判断辨析题(判断其正误,并指出理由。
5分)
文化即文明
六、论述题(共30分)
1.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
《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
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
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
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
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
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
2.运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对下列行为进行分析,并讨论合理行动和非合理行动的社会意义。
(11分)
A.祈祷、忏悔等宗教行为
B.母亲因为生气而严厉地教训孩子
C.清明节为已故的亲友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