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专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专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概况》[考纲呈现]1.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中国社会经济地理特征。

[考纲解读]1.区域认识:了解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识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

2.综合思维: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与保护;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发展条件。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思维导图]1.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兼备。

(2)辽阔的疆域①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在下图中填出四至点。

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km2,自北向南包括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众多的邻国(4)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政策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考向一结合区域图考查我国疆域及其地理意义(上海地理)“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读图回答1~2题。

1.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上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A.甲岛B.乙岛C.丙岛D.丁岛2.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甲岛。

第2题,①②为政治意义,④为直接的现实意义。

③主要涉及我国石油资源进口和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问题。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

考向二结合区域图考查我国人口分布及变化(江苏地理)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①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②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③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④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①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③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④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3.D 4.D解析 第3题,重庆市属于直辖市,由图可知,该市人口没有增加;中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的省区仅有安徽和湖北,其他省区人口数量都有增加;东部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都增加;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西部地区最多,中部地区只有两个,东部地区没有。

第4题,人口增加的地区,既有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也有自然增长率低的地区,因此并不是自然增长率都高;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因此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的地区大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因此人口迁出多于迁入;人口增加的省区并非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云南、江西等。

1.中国地形、地势(1)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①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 天山—阴山、昆仑山—b 秦岭、南岭。

②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 武夷山f 台湾山脉③西北—东南走向山脉:g 祁连山、阿尔泰山脉。

④南北走向山脉:h 贺兰山、横断山脉。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3)主要地形区①四大高原: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黄土高原。

②四大盆地:E 四川盆地;F 柴达木盆地;G 塔里木盆地;H 准噶尔盆地。

③三大平原:L 东北平原;M 华北平原;N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中国气候(1)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2)气温①气温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冬季风的影响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②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高寒区。

(3)降水①降水特征⎩⎪⎨⎪⎧空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降水集中在5~9月,季节和年际变化大②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代号 干湿区 降水状况 分布地区主要植被 A湿润地区年降水量> 800 mm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为主 B 半湿润地区400 mm<年降水量<800 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 C 半干旱地区200 mm<年降水量<400 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附近地区 温带草原为主D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200 mm新疆大部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沙漠和戈壁3.河流和湖泊 (1)河流①注入海洋:绝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

②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东线的输水通道。

(3)主要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4.中国的资源(1)土地资源①土地资源名称:a旱地,b水田,c林地。

水田和旱地的分布界线是秦岭—淮河。

②特点:类型多样,但各种土地类型的比例不当。

③分布耕地: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部山地。

(2)矿产资源①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是: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②矿产地名称:铁矿:a本溪;b鞍山;c大冶;d石碌。

煤矿:e鹤岗;f大同;g平顶山;h六盘水。

有色金属:i白云鄂博;j招远;k平果。

③在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中,矿产资源丰富的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3)水资源①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

②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其主要原因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较少;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③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对策有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考向一结合材料叙述考查中国地形特征1.(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第(1)题,根据黄河的流向以及引水口和出水口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渠的问题主要在于泥沙淤积,主要的原因是引水灌溉。

第(3)题,由于农田灌溉的退水经过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农药、化肥随灌溉退水流入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此外该区域气候干燥,湖水流动性差,造成污染严重。

第(4)题,乌梁素海污染来源主要是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泥沙等,因而可以从减少排放、过滤泥沙、生物净化等角度思考。

考向二结合区域图考查中国的气温与降水(2017·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2~3题。

2.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3.该区域()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答案 2.B 3.A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5°N以北地区降水较少,并非各地都阴雨连绵,故A 错;秋高气爽的天气常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即35°N以北地区,故C错;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即35°N以南地区,故D错;5月起,图中北部的降水量增多,说明雨带开始向北推移,故B正确。

第3题,结合图中纬度和降水时空分布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即地势第二、三级阶梯,故A对;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故B错;我国东部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故C错;结合降水分布,该区域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故D错。

(安徽文综)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5.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