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米罗游戏》教学设计
作者:李建霞时间:2012-04-06 15:23:14
《与米罗游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米罗的抽象绘画及浮雕的制作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突出造型与表现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米罗的艺术创作的作品融入孩子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各种尝试组合、创新表现,教材借助米罗的平面到立体艺术抽象作品欣赏,以及培养学生实践制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是最热衷,但是如何将这个活动融入我们的美术课堂是十分的重要的。
而且农村学生憨厚、朴实,视野狭窄,审美观较差,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基于对孩子的种种特点,我考虑了从浅到深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来安排,帮助学生来学习美术大师的精髓。
课程类型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及分析的综合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米罗抽象画艺术的特点,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B.理解浮雕的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能力目标
能富有创意利用材料将平面作品转化成浮雕作品。
情感目标
以学生兴趣和感受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
视觉、言语、情感、绘画和游戏等手段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特点。
(以米罗的绘画特点为重点)
难点:运用橡皮泥、纸质、木质等材料创作雕塑作品(以橡皮泥为实例)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熟悉课本内容
2.查找有关米罗的资料和米罗的作品。
教学设计思路
以米罗的三幅作品引入,以便于学生更清晰明确的理解米罗与米罗的作品特点,再以米罗的作品《小丑的狂欢》为详细实例,分析米罗作品的线条与造型特点,配合练习图例以及浮雕教具和现场示范为主结合学生活动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由绘画作品到浮雕作品的转换,从而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卡纸、橡皮泥、铅笔、橡皮、色彩笔等
学具:画纸或卡纸、橡皮泥、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授新:
1 、引入:
出示三幅米罗作品:《雕塑与绘画》、《加泰隆风景》、《乐迪幼儿园》
学生根据画面特点猜猜它们出自谁人之手?
米罗(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米罗的作品富有童趣和幽默感、造型简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的特点)
学生说出这些画面特征后,引出对米罗和米罗抽象画的风格。
从以下几方面详细了解:(板书:课题:与米罗游戏)
a、米罗生平
1893年4月20日诞生于西班牙巴塞罗纳。
父亲是一位金银细工师傅,祖父据说是锻冶匠。
米罗从小就喜欢画画,七岁的时候就学过素描,后来进入拉农哈美术学校,在此受到老师的指导。
教他凝视自然时要着重自己的感觉和纯朴之美。
对米罗而言影响都相当之深。
他生来就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本能地反对一切传统、一切对自然和博物馆的迷信,于是他参加了达达主义艺术运动。
b、画派
一生的作品对于绘画与自然、梦幻及诗意的融合非常注重。
但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不一样,而是将自身的内心世界,以诗意、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c、米罗抽象画作品的风格:(板书:作品风格)
构图:线面变化、主次分明
色彩:冷暖、深浅变化丰富
造型:点线、大小曲直相互映衬
总结其绘画特点:局部大都简单,组合起来却有趣、和谐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认识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和理解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2 、分析《小丑的狂欢》画面中的造型特点(板书:造型特点)
(1)欣赏画面:
米罗创作于1924-1925年问的《小丑的狂欢》作为他的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
一个房间,窗户洞开,室外是黝黑的尖角形建筑和火苗般的树,黑白两色的星星抖落着光芒,室内到处是舞蹈着的昆虫,还有人的于、梯子、桌了、一些几何体和五线谱。
把自然形体简化成几何图形,又通过色彩的调侃使几何图形任意地变化。
米罗在《小丑的狂欢》中呈现的极新奇和美妙的感受完全都是源于他的天真和强烈的感性。
他所表达的应该是想进入自然,进入通往绝对世界的途径,而并非像某些评论家所说的米罗想逃避现实。
提问1:你在画面中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小结:在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所有的小动物都很开心、很快乐,所有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体都被赋予了热情和活力,那么米罗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快乐、热情、活力、或忧伤的信息传达给我们的呢?请你拿起笔,画一画你认为画面中最有意思的细节,体验米作作品中的线和造型特点。
学生活动:画一画米罗作品中你觉得有趣的形象。
提问2:米罗所描绘这些形象和线条有什么特点?(板书:形象和线条的特点)
小结:米罗把它表现的具体事物进行了提炼、简化、夸张,用他流动的线条、鲜艳的颜色、丰富的想像、充满智慧的幽默,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热闹的画面,这幅作品就是着名的《小丑的狂欢》。
3. 总结米罗作品风格
米罗的画风,总是一种天真无邪、贪玩的风格,就像是小朋友的幼稚、无知,他的画风不只是表现出愉快、讽刺及诗意,同时也表现出我们的视感的真实及一个充满魔术的神奇世界。
简略化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妙想、趣味横生和清新感觉。
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
提问: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
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
4、教师出示浮雕范作,讲解浮雕概念,教师演示浮雕制作过程;
提问1:什么是浮雕?(板书:浮雕的定义)
小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方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只能一面或者两面观看。
提问2:浮雕的特点又是什么?(板书:浮雕的特点)
小结:浮雕是利用可雕的材料在平面上塑造出具有一定突起体块的形象,一般适宜从正面对作品进行欣赏。
提问3:用来张贴的浮雕,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
小结:张贴在墙上的浮雕作品材料宜选择纸张、易拉罐等轻的物质。
了解制作浮雕的步骤(板书:制作浮雕的步骤)
a、画出基本轮廊。
b、剪、塑出半立体块。
c、粘贴、修改设计思路
进一步拓展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灵感,并为活动的展开作铺垫。
(板书:本课的教学目标)
5、学生作业
利用材料橡皮泥把米罗的绘画作品《红色翅膀的蜻蜓》转换成浮雕作品。
(要求:造型风趣、色彩鲜艳、立体感强)
6、作品展评
设计思路
学生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展示自我的胆识。
对学生的创造成果于肯定,增强学生荣誉感和自信心。
7、小结:米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画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心里也能“长”出美丽的画来!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用“美”得眼光发现身边的事物。
教学评价
最后讲评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的作品非常漂亮,既有自己设计的形象,又结合了米罗的绘画语言,颜色搭配也很合理,画面主次突出。
当然也有同学表现出缺少了些创造意识,仅仅临摹了课本中的米罗作品,但是画面还算精美,我也很满意。
因为我的计划基本实现了。
教学反思
经过对《与米罗游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中学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美术教学要从欣赏入手,我认为中学美术欣赏教育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直接的体验,着力培养学生感知美的眼睛,让学生学会感知、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与策略。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叙述、表现等体验活动中,走近画家,了解作品,形成开放的现代审美观念,逐步形
成自己的审美个性,并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审美判断。
艺术欣赏和创作是呈多元发展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