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笔记整理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笔记整理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制法的自然科学。
一、化学促进社会发展Ø 古代:火药、造纸、冶炼青铜(商)、冶炼刚体(春秋战国)、瓷器、酿酒、制药Ø 近代:炼钢、炼铝、建筑、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人工合成蛋白质Ø 现代:塑料、合成纤维(光纤)、半导体(电脑)、药物Ø 未来:绿色化学、多学科应用二、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3、两种变化的区别与联系Ø 联系: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Ø 区别(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吹制玻璃器皿、蜡烛燃烧、铁在2000摄氏度时化成铁水、铁生锈、电灯通电变亮、煤气燃烧、火药爆炸、轮胎爆炸、植物的光合作用、橡胶老化物理变化:1、3、5、8化学变化:2、4、6、7、9、10· 爆炸可为物理/化学变化三、体验化学变化Ø 实验一· 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1~2mL)的澄清石灰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吹气。
·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化学反应式· 注解: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Ø 实验二· 步骤: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
·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 化学反应式(复分解反应)Ø 实验三· 步骤: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现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 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反应式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e.g.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e.g. 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不)稳定性等3.18.20101.2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守则二、实验室安全要求Ø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Ø 点燃气体前先要验纯Ø 着小火用湿布/沙土覆盖Ø 滴瓶内胶头滴管不可洗三、伤害处理Ø 割伤:酒精棉球→红药水Ø 烫烧伤:75%酒精→蓝油烃Ø 化学灼伤· 浓酸:干抹布轻轻拭干→大量水冲洗→涂上3%~5%小苏打(碱性)· 碱:大量水冲洗→2%硼酸、醋酸(弱酸性)· 眼:蒸馏水→5%小苏打四、实验操作1、仪器加热Ø 直接:试管、蒸发皿、燃烧匙Ø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2、过滤Ø 原理: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Ø 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Ø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 三靠:小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漏斗尖嘴靠大烧杯壁3、气密性检查五、药品取用1、固体Ø 粉末:药匙、纸槽Ø 块状:镊子è 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送至管底,块状送在管口即可2、液体Ø 倾倒法(1)瓶塞倒放(2)标签对手心Ø 滴加法:滴管竖直悬空è 如没有说明具体用量· 液体:1——2ml· 块状、颗粒状:1——2粒· 粉末: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六、实验器材1、量筒Ø 无零刻度Ø 用法、操作(1)放水平(2)用倾倒法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标签对手心、瓶塞倒放)(3)改用滴加法Ø 误差分析· 读数仰视:V偏小俯视:V偏大量取:V偏大俯视:V偏小七、体验实验操作Ø 实验一·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结论:酚酞遇碱变红。
酸碱中和,酚酞在中性溶液呈无色。
·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 化学反应式:NaOH+HCl→NaCl+H2OØ 实验二·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沉淀消失,溶液变回蓝色。
·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氢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 化学反应式CuSO4+NaOH→Cu(OH)2↓+Na2SO4Cu(OH)2+H2SO4→CuSO4+H2OØ 实验三· 现象:固体变为黑褐色,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化学反应式:2KMnO4(△→)K2MnO4+MnO2+O2↑è 锰酸钾可溶,二氧化锰难溶Ø 实验四· 现象:固体溶解,放出大量热· 文字表达式: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化学反应式:CaO+H2O→Ca(OH)21.3 物质的提纯一、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例如:空气、海水)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的物质体系(例如:蒸馏水、氧气)è 身边绝大多数的物质处于混合状态中è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有哪些消毒酒精、石油、汽水、蒸馏水、矿泉水、洁净的空气、冰水混合物、液氧、牛奶、碘酒、澄清石灰水、镁带燃烧后的残留物(填编号)纯净物:4、7、8、12 (关于镁带燃烧后的残留物可能含有C,2Mg+CO2(点燃)→2MgO + C <2008年上海高考倒数第3题中考查了这一知识点>)3、纯净物的相对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二、物质的纯度1、定义:混合物中某一成份的含量的高低2、公式:纯度=某一成份的质量/总物质的质量ⅹ100%3、常用化学试剂的纯度: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实验试剂三、物质的提纯1、分离提纯方法:过滤、蒸发、蒸馏、洗气、结晶、分液等2、过滤3、蒸发Ø 作用:分离溶剂和不挥发的可溶性固体Ø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Ø 要点· 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液体过热引起飞溅。
· 加热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蒸发皿内液体蒸干。
· 用坩埚钳拿下蒸发皿并放在石棉网上4、蒸馏Ø 作用: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è 粗盐提纯· 粗盐成份:食盐等可溶性物质,泥沙等不可溶的物质· 提纯过程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2、对于任意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二、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元素的种类和分布Ø 地壳:氧,硅,铝,铁Ø 人体:氧,碳,氢,氮,钙Ø 大气:氮,氧Ø 宇宙:氢,氦Ø 有毒:铅,镉,汞è 缺铁性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钙骨殖疏松,缺锌智力低下,缺磷大脑发育不良三、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Ø 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游离态)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态)四、元素符号和化学式1、元素符号的意义Ø 表示一种元素Ø 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Ø 当某物质由原子构直接成时,可以表示该物质è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金属、稀有气体2、化合价Ø 定义: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指元素)Ø 特点· 正价和负价(一般金属元素显正价)· 某些元素有多个化合价·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3、原子团: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4、化学式Ø 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Ø 意义: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客观反映· 表示某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一个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这种物质4、分子式的读法(中文命名)Ø 基本用语:“化”“合”“正”“亚”“过”“高”Ø 命名方法第二章浩瀚的大气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普利斯特里,舍勒最早发现了氧气1、实验:红磷燃烧Ø 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白烟Ø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Ø 化学反应式:4P+5O2(点燃→)2P2O5Ø 原理:反应后集气瓶内气体减小少,压强减小Ø 分析· 若烧杯中的水不倒流:气密性不好· 若烧杯中的水倒流但不足五分之一:红磷量过少/未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二、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水蒸气、二氧化碳0.06%1、稀有气体He,Ne,Ar,Kr,Xe (惰性气体)Ø 性质很稳定,在一般情况下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反应Ø 用途· He代替H2填充气球、飞艇· 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霓虹灯· Ne通电发红光,用作指示灯· 用作保护气2、氮气Ø 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常温下性质较稳定Ø 用途:保护气(防腐),制硝酸和化肥、医疗冷冻剂(液氮)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2、空气质量预报指数:可吸入颗粒(飘尘)、SO2、氮氧化物3、防止大气污染:工业原料脱硫处理四、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Ø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Ø 特点· 分子很小·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分子在不断运动è 物质的三态变化,实质是分子间隙的变化2、原子Ø 定义: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道尔顿——原子论Ø 特点· 原子很小· 原子之间有间隙· 原子在不断运动Ø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 金属:Cu、Fe、Ca 等· 非金属:P、S、Si、Cè 不可以说原子比分子小è 原子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è 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e.g. H2O)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3、相对质量Ø 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真实)质量/(C原子的质量的12分之一)Ø 相对分子质量(式量)=各原子相对质量ⅹ原子数量è 无单位Ø 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2.2 神奇的氧气一、人类离不开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微溶于水,熔沸点低(液氧:淡蓝色;固氧:雪花状淡蓝色)2、氧气的用途Ø 供给呼吸Ø 支持燃烧(助燃性)Ø 高压氧舱抢救病人Ø 富氧炼钢Ø 氧炔焰用于焊接、切割金属3、臭氧二、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1、实验一:氧气与木炭反应Ø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