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旅游业评价和发展的定量分析目录1 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2.1研究思路 (1)2.2技术路线 (1)3 武陵区旅游评价和发展分析 (2)3.1武陵区旅游概况 (2)3.2武陵源旅游评价的数据理 (3)3.2.1数据来源 (3)3.2.2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4)3.2.3对数据进行处理 (4)3.2.4结果分析 (7)3.3武陵源旅游发展的分析 (8)3.3.1收集旅游的人数 (8)3.3.2算术级数的计算步骤 (8)3.2.3对数据进行处理 (9)3.2.4发展分析 (11)4 综合探讨和分析 (11)1 引言1.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文景观的丰富多彩,这些都为当代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来发展。
因此,我国要抓住这个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为祖国经济的腾飞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1.2研究目的虽然我国很多地区把旅游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对旅游业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不合理的开发和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生态破坏的现象。
本文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为对象,采取定量的方法对该景区进行了评价,以及对其发展所应解决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为该景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2.1研究思路为了对探究武陵源旅游业评价与发展,本文以《旅游地理学》中楚义芳等专家对观赏性旅游地评价因子权重值和武陵源地区的得分,采取层次分析的方法(AHP决策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同时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其现阶段发展情况,分析其发展所存的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对其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图1. 技术路线图3 武陵区旅游评价和发展分析3.1武陵区旅游概况(一)地理概况武陵源方位为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
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公里。
现辟有旅游线路14条70公里,观景点560多个。
其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森林发育茂盛,生长着原始森林植物群落,森林覆盖率达88%,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蔓,鸟兽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二)地貌情况武陵源以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其主要特征,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这种特殊的地貌形态被命名为“石英砂柱峰”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余米。
(三)旅游资源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此地时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景区命名为“武陵源”。
因此,又称张家界核心景区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它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核心景区217.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174平方公里,发展区6.38平方公里。
总人口4.9万人,其中以土家族、白族、苗族、朝鲜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93.5%,总面积397.58平方公里。
风景区内,集山、水、林、洞于一地,融万象之美于一体,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奇妙的溶洞、幽静的峡谷、茂密的森林、多姿的溪涧、变幻的云海和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一幅雄、奇、幽、野、秀的天然画卷,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自然博物馆”和“地球纪念物”,是一个能让诗人惊叹不语、让画家无从下笔的绝妙自然生态世界。
原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先生实地考察后即兴赋诗盛赞“张家界顶有神仙”。
中外游客观赏之后无不感慨万千,说:奇得不可思议,“莫明其妙”;美得“岂有此理”,羡慕至极。
2009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67.4万人次,同比增长11%。
从接待景点来看,区管门票站接待人次数为498.7万人次,同比增长10.8%,黄龙洞、宝峰湖、黄石寨等其他景点接待人次数为66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全年实现门票收入69218.7万元,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总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47.8%。
3.2武陵源旅游评价的数据处理3.2.1数据来源(一)根据全国地理学界、旅游学界、旅游局等机构的专家对中国观赏型旅游地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如下表:表3.2.1 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因子权重(二)楚义芳曾以湖南省武陵源为例采用山岳型模型,对其进行了评分表3.2.2 武陵源旅游因子评分3.2.2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在层次分析法中,最根本的计算任务是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一般采取方根法、和积法来近似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本文是采取和积法来进行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①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1-1) ②对按列归一化的判断矩阵,再按行求和....................(1-2) ③将向量 = 归一化....................(1-3)则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④计算最大特征根....................(1-4)表示向量AW 的第i 个分量。
⑤计算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1-5)然后对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当01.0<=RICICR 时,就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当 CR≥0.1时,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满意为止。
表3.2.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3.2.3对数据进行处理(一)构建层次模型我国大部分学者将中国观赏型旅游地评价,以及楚义芳专家对该地的评分本),,2,1(1n i b b b nk kj ij ij ==∑=∑===nj ij i n i b W 1),,2,1( W i AW )(∑==ni i inW AW 1max )(λ[]Tn W W W W ,,,21 =),2,1(1n i W W W ni i i i ==∑=[]Tn W W W ,,,21 1max --=n nCI λ文将武陵源旅游业的评价分为:①总目标评价层A ;②综合指标层C ;③项目指标层P 。
具体情况如下图: A :C : P :图2. 武陵源旅游业评价的AHP 层次结构图(二)模型计算过程(1)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
根据上述模型结构,依据专家对各指标权重的评分,笔者对各指标进行了分级,构造了A-C 判断矩阵、C-P 判断矩阵,并进行了层次单排序,其结果分别如下:A-C 判断矩阵及其排序(既是层次单排序,也是层次总排序)结果见表1。
下面用和积法计算矩阵A 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A=⎥⎥⎥⎦⎤⎢⎢⎢⎣⎡12/15/1214/1541−−−→−按列归一化⎥⎥⎥⎦⎤⎢⎢⎢⎣⎡125.0091.0138.0250.0182.0172.0625.0727.0690.0−−−→−按行求和⎥⎥⎥⎦⎤⎢⎢⎢⎣⎡354.0604.0042.2−−→−归一化⎥⎥⎥⎦⎤⎢⎢⎢⎣⎡118.0201.0681.0=W 。
所以AW=(2.076,0.607,0.355),025.3118.0355.0201.0607.0681.0076.231max =⎪⎭⎫ ⎝⎛++⨯=λ012.023025.31n n max =-=--=λCICI=0.021<0.10。
查表有RI=0.58,CR =RI表1同理可得C1-P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结果见表2。
表2λ,2=CI==RI同理可得C2-P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结果见表3。
表3λ=.5<052,=RI=CI=CI.1012.010.0,013,12.0同理可得C3-P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结果见表4。
表4λ=RICI=,2=(2)层次总排序。
根据以上层次单排序的结果,经过总排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到对象层(P)的层次总排序结果(表5)。
表5A C1 C2 C3 W0.681 0.201 0.118P1 0.51075 0.5108P2 0.17025 0.1703P3 0.095676 0.0957P4 0.042411 0.0424P5 0.024321 0.0243P6 0.024321 0.0243P7 0.014271 0.0143P8 0.101126 0.1011P9 0.016874 0.0169 (3)建立各指标的柱状图。
根据以上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在Excel中得出条形图。
图3. 武陵源旅游业评价条形图3.2.4结果分析从评价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武陵源的旅游资源比较好,占该地旅游资源评价的主导地位,旅游地生命周期应该处于发展阶段,对游客的吸引力高。
自从1984年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景区命名为“武陵源”,规模已经比较大了,而且相对集中,增加了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促进了武陵源的发展,就是旅游设施等还不是十分完善,要加强区域条件的建设,增强景区吸引力。
3.3武陵源旅游发展的分析 3.3.1收集旅游的人数在张家界统计信息网笔者收集到了2009年参观武陵源宝峰湖景区的旅游人数,在2009年宝峰湖共接待游客267099人,其中:境内游客167300人,占62.64%;境外游客99799人,占7.36%。
由于其是张家界·武陵源的重要旅游景点,且其客源地构成与张家界·武陵源客源地构成基本一致,因此对指导张家界·武陵源旅游促销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表3.3.1. 武陵源地区旅游情况3.3.2算术级数的计算步骤如果数据经排列后有一个递变状态,就应采用比率法进行分级,它的比值可以是算术级数或者几何级数。
本文选用算术级数进行分级,计算步骤如下: 表达分级的方程式为: Hkx kx kx L n =+⋅⋅⋅⋅⋅⋅+++21....................(2-1)或 ix L H k∑-=)(.................................(2-2)采用算术级数计算比值 d n L x n)1(-+= ..................................(2-3)式中:L ---最低值,并0>;H ---最高值;d ---公差;n ---分级项;k ---常数项。
3.2.3对数据进行处理(一)首先依据收集到的数据7,2423171====n d H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