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6《鸿门宴》同步练习一、挖空练习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6 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二、文言素读断句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2.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三、文化常识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分左、右司马,掌管军事。
4.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5.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6.左尹,楚国官名。
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令尹,相当于宰相,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7.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8.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9.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10.玉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古时多为王侯佩带,玦者乃遇满则缺的意思,王侯佩带是为警示,告戒其不可自满也不可自以为是)。
11.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12.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13.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14.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西汉初,其职位是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东汉后,其地位不断下降,职务虚化。
四、能力提升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断句,划横线部分需翻译句子,加点字是文化常识。
2020高考全国Ⅲ卷文言文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
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
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
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遂为郎。
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
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为狱(案件、官司)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
穆帝发诏令受之。
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
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
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
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
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
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
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
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
”于是朝议乃定。
及(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年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
谨具封还内,请停。
”事遂()不行()。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
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常用文言实词积累011—001511.曾(1)曾不知老之将至________《兰亭集序》(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京口北固亭怀古》(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念céng)。
成语助记: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12.乘(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________《石钟山记》(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_《过秦论》(3)自京师乘风雪________《登泰山记》(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________《触龙说赵太后》(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诗经·氓》(6)乘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行路难》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