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
重要性
摘要:地下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然而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
临的严峻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
缺的国家。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尤其是对于需
要进行开挖、基础施工和地下工程等项目,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地下水位信息,
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地
下水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下水勘察机制
引言
地下水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减少或消除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相关职能机构需要在了解我国当前地下水
污染防治现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做好地下水勘察工作,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
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重要性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解决地下水问题非常重要。
岩土工程在施工建设
之前有必要严格的做好地下水位的测量工作,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可
能造成的影响,并预估出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建筑施工技术人员通
过由地下水位引起的岩土工程影响入手,采取相关措施来有效避免地下水对于岩
土施工建筑物造成腐蚀,为接下来的岩土工程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对岩
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上升、下降、压力以及腐蚀性都会对岩土工程施工
质量产生影响,为了对岩土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勘察单位应对地下水勘察过程进
行控制。
在此过程中,勘察单位应以岩土工程类型为依据,明确地下水勘察的主
要内容,并对勘察质量进行控制,使勘察误差进一步降低,从而达到提高勘察准
确性的目的,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借鉴[1]。
2提高岩土工程地下水勘察质量的主要措施
2.1制定完备的地质勘探计划
岩土工程地下水勘察前,需做好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地
质水文勘探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水文地质的影响。
为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相关人员需做好水文地质情况和地下水分布状态的把握,若是条件允许,可采用
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勘探结合,确保工作开展达到深度要求。
此外,相
关人员还可在勘察工作过程中运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发勘探结合,进行精细
地质结构的勘察[2]。
2.2构建完善勘察机制
为了提升岩土工程地下水勘察质量,勘察单位应以自身实际为基础,建立监
督机制并完善,使勘察监管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在此过程中,勘察单位应制定严
格的责任制度,使勘察人员明确自身责任,保障勘察质量。
与此同时,勘察单位
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在监督过程中,合理运用奖惩机制调动勘察人员的积
极性,使其规范自身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勘察质量的目的。
2.3构建协同监管技术体系
为了提升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除了要实施污染源分类管控外,还需要构建地下水监测体系,以此来动态地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如
出现地下水污染问题可以及时开展治理工作。
此外,在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的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科学的监测管理体系,同时完成三级地下水环境
监测网络的构建,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协同监管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与此同时,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机构可通过网络与大数据技术,对各层级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进行整合,并将信息输送到地下水监测系统当中,提升地下水质量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及时性[3]。
2.4做好水位测量和数据分析
按照规范要求对勘察揭露的地下水进行测量。
每个钻孔测量地下水注意测量
固定点的记录,及时将水位埋深按勘察统一的标高系统进行换算;对多层地下水
的测量分层时应做好相应的隔水措施。
及时对不同钻孔同一含水层水位测量数据
的检查,甄别异常数据,分析和查明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是否存在因钻探施工
条件,如泥浆钻进引起的测量误差;多层地下水的分层测量时是否存在不同含水
层隔水措施没做好的情况。
2.5优化绿色地下水污染防治模式
地下水污染防治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需要有关职
能部门构建出绿色地下水污染防治模式,从而确保相关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可以
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可通过设立地下水污染防治试
验区,率先落实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措施,并对地下水污染问题加强风险管控力度,从而达到快速修复地下水污染的目的。
所以,在治理地下水污染问题时,相
关部门需要优化风险管控措施,并要通过构建“过程阻断、长期监测、制度控制”的治理模式来提升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治理效果[4]。
2.6加强地下水污染问题治理
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相关职能机构要积极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地下
水治理工作经验,并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研究力度,科学构建地下水污染
防治体系,以此快速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质量。
其一,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产生源头,采取污染源控制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
地下水系统,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和传播;其二,对地下水进行污染监测,掌握污
染物的类型、浓度和扩散范围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其三,对地下
水污染进行治理,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去除污染物,恢复地下水资源的
水质和水量;其四,对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区域进行修复,恢复地下水资源的生态
系统和生态功能,减轻污染对环境的影响[5]。
2.7地下水腐蚀防控措施
地下水腐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接触海水或含有盐酸、硫酸等化学
性质较强的地下水时,更容易引起地下水腐蚀。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选择抗腐蚀的材料,如高强度
混凝土、玻璃钢、聚乙烯等,以减少地下水的腐蚀作用。
对于一些难以使用抗腐
蚀材料的场合,可以采用涂层、涂漆、涂膜等方式对材料进行保护,防止地下水
的腐蚀作用。
2.8注重水文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为确保勘察工作开展效果,工作人员要特别注重水文地质问题,并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接着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相关人员在分析期间应针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钢筋混凝土带来的影响,稳定性是否会受地下水影响。
在这过程中,相关人员应
切实做好对各个岩土体的分析,常见的有软弱岩石、风化岩等。
做好分析工作后,相关人员则可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岩土体进行处理[6]。
结束语
地下水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居民用水有直接
关联。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城市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但是也面
临着更加严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在岩土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单位应对地下水
的具体情况实施勘察,确保勘察准确性,为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华松.基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J].世界有色金
属,2019(21):108-109.
[2]管鸣睿.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建筑技术开
发,2018(2):15-16.
[3]俸涛.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思考[J].世界有色金
属,2019(21):191,193.
[4]宗静.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思考[J].资源信息与工
程,2019(6):67-68.
[5]王兴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四川建材,2022,48(6):46-47+58.
[6]李志奇.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华北自然资源,2022(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