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热点小论文篇1浅论当今热点问题之留守儿童摘要: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约5800万,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留守儿童面临着学习、生活、成长等等各方面问题,因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刻不容缓。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简介、留守儿童所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的简介现状问题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
由于长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因此留守儿童的各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留守儿童的简介由于生活在农村,为了摆脱贫困、维持生计,留守儿童的父母纷纷外出到城市打工。
虽然这样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他们却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使这些原本幸福的孩子变成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社会中的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留守儿童的数量将会逐年增加。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
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这么多的留守儿童,那他们的现状如何呢?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留守现象在全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但是城镇留守儿童问题同样存在,约占十分之一左右。
2.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心疏远。
他们多数是和自己的祖辈长大的,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以至于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很淡,从而导致与父母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代沟。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
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4.城镇与乡村的孩子随时间的推移差距明显增大,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是如此。
5.在经济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现在正面临着没有学上的危险:教室数量的缺乏,师资力量的有限,教学课本、教育设备的落后。
三、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1.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了他们出现了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等一系列心里问题。
长期的隔代教育,由于祖辈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观念差别大,因此沟通十分困难,加上农村的农活比较多以及祖辈们的身体原因,使得对留守儿童的看管较少,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
而在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是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孤独,其中女孩比例更高。
2.生活问题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多为经济件困难的家庭,父母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抛下孩子外出打工养家,让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亲情与关爱。
法国的著名学者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告诫做父母的人: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就要都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是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缺少的恰恰就是如此。
留守儿童存在吃饭、无人照顾及承担过重的家务劳动等生活问题。
3.道德行为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
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4.学习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基本以农村为主,因此他们受到的教育水平与质量都很差,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由于留守儿童基本来自偏远的山区和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因此那里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限,导致留守儿童从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别的孩子。
另一方面由于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问题。
根据四川省妇联2005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
成绩在在中等和较差的占60%、91%,成绩优良的只有6%。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
据对多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6个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优秀率仅为4.8%,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16.7%。
四、解决措施1.生活方面,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与沟通,增加他们的感情。
2.学习方面,父母加强督促意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希望有关领导加强留守儿童地区的教育建设,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学校方面,多增加孩子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让他们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4.社会方面,提倡大学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提倡高校毕业或者临近毕业的学生到农村进行义务支教,为学生补充新鲜的“血液”。
5.法律方面,在中国重庆、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区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在劳动力人口输出集中的地区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在集体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对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补。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刻不容缓,它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为此奉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大家都能关注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1]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2]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当今社会热点小论文篇2从当今社会热点话题论大众法律意识[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深化,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关注法律问题,并且积极地参与法律问题的讨论当中。
但与此同时,某些案件的判决结果与民众所认为应当判决的结果产生了分歧,民众对判决结果产生的不满情绪也随之而来。
如何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大众对司法机关进行的活动的信任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法律意识;感性;道德;公信力1 法律意识的基本含义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
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1]大众法律意识是大众或者社会公众对法律问题的态度与看法,与法律意识相比,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与一致性,深受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代表了社会大众对各类法律问题的看法,经常体现于大众对各种法律事件的反映与态度上。
大众法律意识主要体现为感性的法律感觉与知觉,也体现为理性的法律观点。
[2]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深化,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关注法律问题,并积极参与到了法律问题的讨论当中,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加强。
与之前对法律问题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相比,有了显著地进步。
大众对法律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国家司法活动进行所做出的评价,也促进了我国法制建设,并起到了监督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普通群众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学教育,在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时,容易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因素,在对法律问题形成个人观点时,容易受到自身价值观和以往经历的影响,在分析问题时,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入案件当中。
缺乏对法律问题的整体分析,缺乏理性、客观的思考。
2 大众法律意识的特点2.1 大众法律意识的突出特点是个人感情色彩严重,缺乏理性的思考这一特点,在网络领域尤其突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言论较之以往更加自由,群众不会过多地考虑表达意愿所引发的后果,将某些问题进行片面解读,甚至刻意歪曲事实真相,对事件进行传播。
随着其发表的内容不断地被有同样看法的人转发,很容易引起普通大众的盲目跟风。
这类跟风者不论该话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加以客观理性的思考就进行评论和转发。
使群众抛弃正常的理性思维,认为多数人赞同的,就是正确的。
将一个原本平常的社会问题炒作成一个敏感问题。
很能体现出这一特点的一个事件,是2015年6月17日的一则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引起疯狂转发的文章。
这篇吁求“人贩子一律死刑”的文章,内容多为以被拐卖儿童母亲声泪俱下的口吻描述孩子被拐卖后,给家庭造成的沉痛打击,孩子被找回后已经摧残的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
而司法机关不作为,或者在抓捕过程中导致人贩子逃脱,对人贩子定罪量刑和其所犯罪行不相符,仅仅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因此呼吁大众进行转发,要求对现行法律作出修改,判处人贩子一律死刑。
这一慷慨激昂,痛批我国司法制度存在巨大缺陷的文章被转发了超过百万次,引起网友广泛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
并称我国对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量刑过轻,打击力度过小。
很显然,这一言论的发表者没有在事先进行调查和研究,就直接将自己主观的看法发表到互联网上。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3]并且通过互联网中所显示的从2010―2014年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中,一共有7719起案件。
一共对12963名犯罪嫌疑人做出了判决,其中有56.59%的犯罪嫌疑人被判处了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
由此看出,我国刑法中,对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打击力度并不小,而非文章中描述的法院只将犯罪嫌疑人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