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梗阻导管患者的护理

肠梗阻导管患者的护理

肠梗阻导管的护理
定义: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

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置管术后的观察护理项目:
导管通过幽门后,通常到达肠梗阻部位需要1~2天的时间
①要多次观察由鼻腔到导管固定处的导管长度,保持一定余量。

②置管后患者腹痛、腹胀的缓解情况;
③腹围缩小的程度:每天测量腹围(平脐水平腹部的周径),以置管前为100%,置管后腹围与之对比;
④观察记录减压导管的液体出入量及判断导管有无堵塞。

注意:引流量=引出量-冲洗量。

⑤临床医生注意必要时观察腹部平片的X线变化
其他注意事项:
①注意:导管是凭借蠕动运动运送到梗阻部位,肠管不蠕动引流效果不佳。

促进肠管蠕动运动的方法可有:腹部热敷法、灌肠直肠导管排气、适当使用肠蠕动动力药物、高压氧气疗法(2.5~3.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气环境下60~90分钟,可压缩肠管内气体,改善循环动态,引起脱氮作用使肠梗阻得以改善)、中药承气汤。

②注意:术后早期的肠梗阻与一般的粘连性肠梗阻相比适合长时间的(3周~4周)肠梗阻导管进行的吸引减压疗法。

③注意:根据每日出入水量补足液体,维护水电解质平衡。

④注意:减压疗法时如果人为堵塞补气口,会无法进行减压和吸引。

负压吸引的方法
与胃管吸引方法基本相同。

导管由于肠蠕动运动被带往梗阻部位期间,可使用吸引器或手动进行间歇吸引或者持续低压吸引。

低压持续吸引时适当的吸引压力为: -980Pa~-2450Pa(-10 ~-25cmH
2O),注意:目前医院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压力多为>1600Pa,完全满足压力要求。

减压时间应根据梗阻程度而定。

置管后导管的冲洗
导管的内腔可能由于肠管内容物或造影剂形成堵塞。

留置过程中请注意确认内腔的状态,如果发生堵塞,用微温盐水洗净内腔。

排液流出不好时,可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或普通水冲洗,以确认导管是否被堵塞。

经引流管接口注入中药或营养液前后,分别用50 ml 温开水冲洗,以保持导管
的通畅,注入完毕后关闭负压引流,1 h~2 h 后开通。

负压吸引间歇期间每4-6小时可以给予液体石蜡、橄榄油、香油等其他润滑肠道,有助肠管通畅的药物。

拔管的条件及方法
对于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病例采用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后多数3d内即可起效, 梗阻症状得到缓解或解除。

肠梗阻症状改善后,对腹部的透视照片气体图像消失后也不要立即拔管。

导管夹闭,透视症状没有恶化的情况下,开始试验饮水,再
次通过透视观察如果症状没有恶化,即可以拔管。

一般在吸引量小于24小时200至300毫升以下时可以考虑拔管。

导管拔去时,要常规试抽净前水囊。

拔管过程中尽量边拔边吸引肠内容物液体。

不要在较强负压下拔管是非常重要的,容易吸附肠黏膜造成肠套叠。

如果怀疑粘膜被吸附到侧孔上的时候可反向注入少量空气解除吸附。

拔管时注意事项
①拔管时无法收缩气囊造成拔管困难: 气囊腔内产生结晶而闭塞,从气囊注入口处无法排液造成的。

注意不要向气囊内注入有结晶化的液体可防止此故障发生。

如果发生可用1毫升的注射器注入蒸馏水,2~3回洗净气囊腔后即可排液。

不可勉强拔管,勉强拔管可能会引起肠重叠及肠管破损。

也不可注入过量液体强制使气囊破裂,容易导致肠壁损伤
② 肠套叠
肠梗阻导管的刺激下肠管蠕动加剧,消除扩张的口侧肠管轮状筋的痉挛性收缩,容易嵌入松弛的肛门侧肠管,从而引发肠重叠。

有临床提议30分钟撤50cm,两天内撤完。

③、球囊抽空后肠梗阻导管无法拔出
因为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肠道内弯曲过多导致与肠管间摩擦力过大引起。

建议拔管前一天口服液体石蜡等肠润滑剂150-250ml,拔管前半小时从肠梗阻导管引流口处注入液体石蜡等肠润滑剂50-100ml,可使拔管更加顺利进行。

置管后转手术的指征:如果导管无法前行,肠管的扩张没有得到改善,肠梗阻导管插入后4~5天排液量大于500ml。

需通过CT再次确认,绞窄呈像或腹水量增加或肠壁肥厚呈像恶化时,应不失时机地采取紧急手术。

经过一周没有得到改善时要考虑进行手术。

如果有改善倾向时,可再观察留置导管一周,可避免手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