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姓名:孙福政性别:男年龄:88岁床号:ICU1床住院号:10166964 诊断: 1、高血压脑出血左额叶急性期;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主持人:陈静3、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I级4、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5、多发性脑梗塞; 记录人:张丽6、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
日期:2012年06月29日时间16:30 地点:四楼小会议室参加人员:杨碧珍(护理部副主任) 陈红(护理部副主任)苟红兵(质控科长) 张红玲(大内科护士长)廖春(大外科护士长) 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共 84 人主要内容:一、病史资料:患者于活动中突发言语含混,伴右下肢无力,头晕,咳嗽,咳痰,胸闷不适。
为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6月5日入我院神经内科,发病来,精神差,饮食一般,睡眠正常,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二、既往史:20年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白内障”、“高血压”病,血压最高达180/110mmhg,血压控制不详。
三、转科记录:患者于6月6日出现病情重,神志模糊,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迟钝,时有咳嗽、烦躁、胡言乱语等不适。
痰粘稠不易咳出。
双肺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
血气分析示: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于11点35分由神经内科转入我科继续治疗。
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溴己新及雾化吸入祛痰等治疗。
四、抢救记录:6月13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痰多、咳不出,P:115次/分,R:32次/分,BP:120/75mmhg,SPO2:90%。
三凹征明显,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闻及湿罗音。
双下肢轻度水肿。
予先行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再请耳鼻喉科医师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经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予氨甲环酸止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五、主要诊断:1、高血压性脑出血左侧颞叶区急性期(伴多重耐药菌感染);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I级。
六、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13.6X109/L 中性粒细胞比 90.8%淋巴细胞比率 3.0% 红细胞 3.0X1012/L血红蛋白 93.0g/L血生化:总蛋白 47.25g/L 白蛋白 27.7 g/L胆碱酯酶 2508.6u/L C反应蛋白 16.84mg/LGLU 8.46mmol/L 肌红蛋白 136.91ng/ml血气分析:PH 7.37,Pa O 62mmHg,PaCO 52mmHg,HCO- 29.3mmol/L。
223药敏试验: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复合群。
七、治疗计划:1、ICU重症监护,综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2、维持呼吸机控制呼吸,保持气道通畅;3、给予补液及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4、冰帽护脑、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改善脑部微循环,减轻脑水肿;5、抗炎,清除全身炎性介质,改善全身状态,针对耐药菌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6、溴己新及雾化吸入祛痰治疗;7、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八、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低效型呼吸形态——与颅内感染致呼吸中枢受损有关(1)评估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
(2)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
(3)做好血气监测。
(4)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及时吸除痰液,评估吸痰前后的呼吸音变化,至少每4小时听诊一次,作好相应的记录并报告。
(5)给病人舒适的体位,抬高床头300以上。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祛痰药等,并观察其疗效。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患者昏迷,咳嗽、咳痰无力有关(1)每1,2小时或按需吸痰,做好气道湿化工作,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2)每2小时翻身,胸部物理治疗。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祛痰药等,并观察其疗效。
(4)维持液体摄入量每天2,3L。
(5)记录并报告感染或呼吸状态进一步恶化的体征,如痰液增加或减少,颜色或粘稠度的变化,发热、气促加重和呼吸音的改变。
3、体温过高——与炎症有关(1)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2)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2次。
(3)调节室温在22-24?,高热时给予温水擦浴并予冰袋物理降温,头部置冰帽,保护脑细胞。
(4)及时正确地给予抗生素使用和正确使用退热剂。
(5)正确留取和送出各种培养标本,关注化验结果。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1小时一次。
记录并汇报异常变化,特别是发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2)保持病房空气新鲜,空气消毒机定时使用,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口腔护理、会阴护理2次/日,评估口腔粘膜情况及有无异味。
(4)加强翻身、拍背、吸痰,做好气道管理,做好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及时更换敷贴。
(5)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做好床边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6)根据培养结果,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5、排尿形态改变——与留置导尿有关(1)注意尿液颜色、性质的改变,定时挤压,保持导尿管通畅。
(2)保持引流袋的位置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
(3)定时更换引流袋,会阴护理2次/日,注意无菌操作。
(4)检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的变化。
及时送检尿标本。
(5)在疾病允许的范围内,尽早拔除导尿管6、排便形态改变——与长期卧床有关(1)评估患者排便情况,听诊肠鸣音。
(2)根据病情,及早开始肠内营养,鼻饲果汁和水分。
(3)腹部按摩2次/日,促进肠蠕动。
(4)协助医生积极处理原发病。
7、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征——与颅内感染脑水肿有关(1)严密检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的变化并记录。
(2)掌握脑疝的前驱症状(3)病人绝对卧床,移动病人时动作轻柔。
(4)根据医嘱给予脱水剂和抗生素,合理安排各种脱水剂的使用时间。
(5)控制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和躯体移动障碍有关(1)每班评估患者皮肤的完整性,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2)温水檫浴,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被褥。
(3)每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骨突出,肢体置于功能位。
(4)加强营养,及时给予肠内营养剂,遵医嘱输入白蛋白。
九、讨论目前仍存在的护理问题:1、排尿形态的改变姚敏(骨外护士长):长期留置导尿,应定时夹管,锻炼膀胱功能,如尿液有沉淀,不应拔管,提倡持续引流,直到尿液清亮后再进行拔管。
胡曼瑾(泌尿外科):留置导尿可加重排尿形态的改变,导致泌尿系感染,可用科室专用等渗冲洗液冲洗,冲后不会吸收,达到平衡,保护膀胱黏膜,对多重耐药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排便形态的改变王永群(神外护士长):可口服大黄粉、蓖麻油等。
李生群(神经内科):可使用中医疗法,如足三里注射,也可用肥皂水灌肠。
彭春莲(护士长):可以腹部推拿,达到治疗目的。
3、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征王永群(神外护士长):按医嘱定时使用降颅内压药物,特别是甘露醇应准时准点应用。
张红玲(大内科护士长):应用甘露醇要观察肾功能损害情况,观察每小时尿量,及时复查肾功能。
护士要及时认真的观察瞳孔变化,准确、客观、及时记录,要加强责任心。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王永群(神外护士长):使用的约束带要注意观察皮肤完整性,及时调节松紧度,卧气垫床。
高碧秀(急诊科护士长):及时翻身,Q2小时,注意不要拖、拉、拽,避免皮肤受损,应加强人力配备,多人同时翻身。
陈红(护理部副主任):正确使用棉枕、三角枕。
杨正莲(神经外科主管护师):采用30-45度角翻身,压强增加,压力减小,以减少压疮的发生。
5、有感染的危险苟红兵(护理质控科科长):要联合多部门管理,作好追踪及效果评价。
杨碧珍(护理部副主任):该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接触病人手卫生要做到,做治疗要有计划性,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做好家属探视健康指导,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物品要专人专用,用后要及时消毒,抹布、拖布都要专用,用500-1000mg/L浸泡消毒。
清洁工也要知道多重耐药菌的危害性。
转到下一科室也要做好交接班。
陈静(护理部主任):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每一个床尾和治疗车都要放置一瓶快速手消毒剂,要保护自己,保护病人。
还要加强学生管理。
患者产生垃圾应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消毒后打包处理。
如有条件,应单独放在隔离间。
吴静(手术室护士长):加强消毒隔离,尽量减少探视,探视穿隔离衣,标识要更加醒目。
邓开慧(肾内科护士长):病人排泄物使用消毒剂的浓度是1000mg/L。
压脉带和晨护抹布最好一次性使用。
龚媛(护士长):在门上贴标识,床头有标识,告知家属,物品应专人专用,带入和带出物品都应消毒。
十、护理部主任陈静总结:总的来说,做护士,就要有钻研精神,遇到问题不要轻易放弃,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更要有慎独精神,凭良心做事,有责任心,观察病人要仔细;还要灵活、睿智。
今天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都很好,希望ICU回去后组织学习,使其溶入到护理实践中。
今天的病例讨论很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