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怡台湾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科学家,国际跨国企业董事长,台湾生技业标杆领导者……集多重角色为一身的王长怡,不但被媒体授予“台湾生技业杰出企业领袖”的称号,更是第一个荣获“美国年度发明家奖”殊荣的华裔女科学家。
自幼立志做科学家的王长怡,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了生技领域。
如今身为全球免疫学界权威的她,不仅建立了独特的设计型合成肽抗原与免疫原的技术平台,以及全系列蛋白质/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平台,并利用这些平台,成功开发出针对各类病毒抗体检测的免疫试剂,及具有高免疫性的疫苗及蛋白质药,为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由此成为生技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与企业家。
573574物医学公司(United Biomedical,Inc.以下简称UBI)共同合作开发了具以合成肽为基础的创新疫苗,包括猪、牛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公猪去势合成肽疫苗(LHRH vaccine)、猪环状病毒疫苗(PCV vaccine)、猪蓝耳病疫苗(PRRS vaccine)、阿兹海默症治疗性疫苗、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等。
其中,以合成肽为抗原的猪口蹄疫疫苗在2007年于中国上市,去年已占中国口蹄疫疫苗市场35% 以上,已销售超过二十亿剂。
另外,阿兹海默症疫苗获“卫生署”许可于2009年在台湾进行首例第一期人体试验,试验数据良好,目前已进入IIa期临床试验。
这项试验更打破“卫生署”长期禁忌,让全新生物药品于人类首次在台湾进行人体安全相关的临床试验。
这也让联亚成为继美商惠氏药厂之外,第二家研发阿兹海默症预防性疫苗,并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的公司。
另外,联亚还拥有UBI授权的抗CD4单株抗体,可运用于艾滋病治疗,自1999年起就开始开发该鼠源单株抗体,至今已将该抗爱滋抗体推展至临床试验IIa期,并获得相当优越的抗病毒效力临床数生技界女杰——台湾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怡2013年10月,联亚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亚)正式将经营多年的单株抗体事业进行切割,创立联合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台塑集团的台塑生医结成联盟,它的成立将台湾从卖知识产权的生技发展思维,转换提升为拥有知识产权创新与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不仅开创了一个台湾的经济支柱型产业,更让台湾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这只是王长怡的大棋布局中的一小步,从2013年开始,她就启动了一系列产品国际授权合作与事业切割计划,以加速联亚生物制品产品线的商业化。
她的愿景,就是开发满足人类与动物医疗需求、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医疗产品,使联亚成为以华人为主、具有国际影响力且永续经营的生物制药集团公司。
历经磨砺 绘制事业版图30年前,“生技”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年仅二十多岁的王长怡,在当时就已经确立将它作为一生的事业,并以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专注执著的信念,为台湾乃至世界生技产业的发展作出居功至伟的贡献,她为此也成为名扬世界的科学发明家。
生技产业所需时间极长,投入巨大,却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30年来,王长怡投入的不只是光阴,正如她所说,“这是一项投入我的生命的工作。
”她的人生观是“人就是要做具有创造力,具有影响力的事”,而她带领着她的团队,以实际行动及成效证明这决不是一句口号。
目前,由她一手创办的联亚已具备由抗体拟人化、实验室制程开发、分析方法建立、工业制程建立、GMP先导工厂建立、前临床灵长动物试验到人体临床试验等专业技术,并拥有愈百人的研发团队与源源不绝的创新产品线。
经过十余年磨砺,联亚与母公司——联合生据。
在开发此抗体的过程中,联亚同时完成了全线蛋白质药品开发所需的技术平台,以及多个极具市场价值的创新型及单株抗体/蛋白质药品产品线。
除了蛋白质药品开发技术,联亚亦具有蛋白质药品GMP生产技术能力。
早于2003-2006年间,就投资建立了一座cGMP蛋白质/单株抗体生物药品先导工厂,并于2007年通过台湾“卫生署”GMP 查核,成功为抗HIV病毒能力名列前茅的单株抗体UB-421临床试验生产了超过10个批次的产品,临床表现均十分稳定。
王长怡还在台湾设立了多家制药工厂。
联亚一厂可生产多种剂型的人用医药品,同样位于台湾新竹的联亚二厂,其生产设施包含两座注射针剂生厂线,可生产人用针剂型药品,生产的针剂药品可销往美、日及欧盟国家。
联亚还拥有一座由人用药品生产设施改建而成的动物制药厂,可生产自有合成肽动物疫苗产品。
联亚新竹厂区内另有一座蛋白质原料药先导工厂,内部设计有不同清净等级的生产区,此先导工厂成功扮演推动多项蛋白质药品进入前临床与临床试验的重要角色。
另外,联亚还于2006年设立了严谨规划的动物实验中心,可提供小动物进行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与安全性试验、毒性测试与免疫原性试验等相关试验。
虽然联亚具有完整而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产品线,但台湾制药产业的发展受限于当地狭小的市场规模。
王长怡深知,必须走出台湾,进军全球市场,才能扩大产业规模。
早在2001年,王长怡就开始在中国大陆进行产业布局,先是成立申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UBI Shanghai),并建立一座已通过中国农业部cGMP标准认证、年产能8亿剂的合成肽原料药及疫苗生产厂。
之前又在中国设立北京优耐特生物医学有限公司(Beijing UBI),作为生产血液诊断试剂的基地,并与国际知名公司BioMerieux进行检测试剂产品的全球销售。
2012年,联亚的动物疫苗产品透过母公司UBI 的国际运作,与法国知名动物保健产品公司进行策略合作,可经由该公司的国际商业化经验与营销渠道打入国际市场。
2013年2月,联亚新竹二厂的无菌注射液剂药品生产线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DA)的查核,以此不但为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药物开发与委托制造服务,也协助客户进军占全球药品市场80%以上的美、日、欧三大高端市场,扩大营收。
这不仅是台湾与华人的骄傲,更成为台湾无菌注射液剂产品走向世界的重大里程碑。
在王长怡的执掌下,联亚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及技术平台支撑,近年来取得了深受国际瞩目的成就,她本人连同公司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同。
2003年,王长怡荣获“经济部”主办的“第十一届产业科技发展奖”杰出成就奖,这是在台湾的生技与化学制药公司第一次获得此项殊荣。
2007年5月,她获得美国纽约知识产权法律协会颁发的“2007年度发明人奖”,以表彰她在高精度且有效的免疫疗法及免疫制剂等方面研制的进展和成就。
2008年10月,联亚取得台湾“经济部”“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生技新药公司之资格认定,成为台湾唯一同时获得人用及动物用药认定的生技新药公司。
2014年5月,联亚六项开发中产品线再次通过生技新药资格认定。
2014年9月19日,联亚所研发的抗艾滋病单株抗体UB-421荣获“2014台北生技奖——研发创新奖金奖”的最高荣誉。
“台北生技奖”素有生技奥斯卡奖之称,是国内外机构投资人评估国内生技公司的重要指标。
如今的联亚拥有功能性胜肽抗原学技术平台与全系列的蛋白质/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平台,王长怡希望通过这些独特的技术平台与免疫学知识,来发展治疗、预防与诊断全球性重大疾病的药品,将联亚打造成为具有领导地位的生技制药公司。
幼年立志 铸就科学人生王长怡对科学的向往,早在幼年时期便已萌芽。
1951年,王长怡出生于台北市的一个书香之家。
父亲王成圣一生致力于文教事业。
1967年3月,他创办了《中外杂志》。
他倾心创作四十年,对中国近代史人物进行文史记载,在文化界极具权威,终其一生对台湾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父亲热爱知识的情操对几个子女产生了积极影575576响。
虽然几个孩子都潜心理工科技的研究,但父亲对他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毫不松懈,以期他们成为健全的科技人。
当他们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时,父亲又不断鼓励他们回台湾以实际所学贡献社会。
在王长怡的孩童时期,父亲就对她勉以大志,并将她视作第四个儿子。
在她创业时,一直有着崇高的愿景,但父亲却经常劝她“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
王长怡的母亲出生在江苏涟水的一个大户人家,家庭的熏陶培养了她特殊的高贵气质。
母亲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扬州教书。
她年纪虽轻,却被分配到教育社会青年的岗位。
母亲大家闺秀的风范,对人宽容的个性,也成就了一个有生气的家庭,抚育了四个子女。
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极其用心,时时告诫待人以诚,无论是教方块字、劳作剪贴、针织设计,还是钢琴及书法的练习,都倾注全部的心血。
除了处理公务、教育子女外,母亲还协助父亲创办《中外杂志》,身兼数职任劳任怨却能完美兼顾。
如此父母一生互相扶持,互敬互爱,让家庭充满了爱与向上的力量,留给王长怡许多美好的回忆。
父母亲对文化事业的执著也造就了王长怡在人文方面的素养及对于科学的坚持。
1957年,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以实验“宇宙不守恒定律”扬名国际,年仅五岁的王长怡就一心要以吴健雄为典范,并立志将来要做个科学家。
聪慧敏俐的王长怡读书成绩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从台北市女中(金华女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北一女中。
那段时期,时值DNA Double Helix双螺旋结构的解密与分子生物学兴起,这让她对生命科学充满浓厚兴趣,并开始深受潜能无限的分子生物学所吸引。
大学联考前,原本想报考丙组、专攻医学的王长怡心里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爱的是基础科学研究,未必擅长处理未来可能面对的医病关系。
因此在高三那年寒假,王长怡经过潜心思量后,毅然决定转考甲组理工领域。
那时离联考不到半年时间,她的举动在当时老师与同学之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但王长怡内心笃定,并向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
经过半年的努力,她以第一志愿考入台王长怡与常年支持她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家人夫婿胡毅安、女儿Meimei Hu、女婿Lou Reese合影UBI Co-CEO Lou Reese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讨论扩大神经退化相关疾病研究及国际合作UBI Co-CEOs Meimei Hu、Lou Reese与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合影577湾大学化学系,在这个富于挑战的生命科学领域开始了她的一生。
1973年,得到台大化学系书卷奖毕业后,王长怡以全额奖学金进入世界著名的生物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继续深造。
她的导师是享有“免疫病理学之父”盛誉的Professor Henry Kunkel。
Professor Kunkel在20世纪50年代曾证明myeloma cells生产均质性的抗体,并为此开启了单株抗体之门。
在洛克菲勒大学期间,她还先后受教于几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这让她获益匪浅,受到他们的启蒙,让她产生了“若是我能将这化学和免疫学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在生物医学上有所应用,一定能够产生更多对人类有益的成果”的想法。
在那个免疫学仍混沌未明的年代,王长怡心怀“免疫学为医学的秘密武器”的信念,毅然决然地投入免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