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华商名人堂——杜康生

全球华商名人堂——杜康生

1杜康生奥迪(国际)室内设计公司负责人同样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不同的设计师落笔,格调迥异。

有“台湾豪宅王”美誉的杜康生,落笔在图纸,脑中却是对三度空间以及填充此空间的色彩、材质、家具等所有细节的一一定格。

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对空间美学的极致演绎,对完美设计的无限追求。

这之外,他的作品更传达着对业主的尊重,浑然天成的高质感设计手法,在其作品中无处不在,他也因此赢得台北第一豪宅——“宏盛帝宝”中大多数业主的青睐。

从台北到上海,杜康生的作品让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

如今,他正将这样的理念向所有室内空间推展开去,以造福无数追求品质化生活的中国人。

“这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的使命,通过创造更多美好空间,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让海峡两岸迈向富而好礼的社会。

”他说。

2了杜康生无法逾越的高山。

更糟的是,建筑法规必须考高分。

对教条极为痛恨的杜康生,说服不了自己去背那些见了就有睡意的法规条文。

他说:“考建筑师一般都要上补习班才能考得过,对我这种open-minded(思想开放)的人来说,怎么可能考得过?”比起考建筑师的种种烦恼,杜康生的乐趣在书本和课堂以外。

他喜欢读闲书和杂书,同学们给他送上了“永远的学艺股长”的雅号。

他在社会上如鱼得水,四处做模型比图赚点生活费。

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联手在一间大医院建筑比图中得了第一名,拿到了一笔“大钱”,这让他连续一个月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不用天天都是阳春面,那样的生活着实欢乐。

到了大四,有教授找他,不是夸赞而是一句“你让我很失望,这四年你在干什么?”杜康生自然清楚老师的心情,他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杜康生也知道,他的梦早已经跑到了建筑师之外。

艺术是他的天分,更是他的出路。

杜康生最感谢老师们让他发现了自己,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未来。

“台湾豪宅王”的新使命—奥迪(国际)室内设计公司负责人杜康生在台北的繁华街头,杜康生的巨幅人物海报常常占据显著位置,不必问,某个豪宅项目即将登场。

杜康生的高人气,与他“台湾豪宅王”、首屈一指的室内设计大师等赞誉交相呼应。

开发商用杜康生的名字为新楼盘宣传造势,这为杜康生个人品牌自然带来好处,但这并不为其所爱。

性格低调、内敛、安静的他,只在乎经手作品是否完美。

他说:“首先创造出美轮美奂的作品是本分,其次对业主有没有帮助最重要。

我和业主就像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我设计一个作品很畅快、过瘾,业主对我的作品认同、满意,这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数十年从容追求,杜康生在奔向空间艺术塑造者这个目标中,成就了自己,更成就着别人。

成名前夜的追梦青年出身寒门,但绝不能没有梦想。

这是杜康生年轻时常常自勉的一句话。

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使得杜康生早早有了要当建筑师的心愿。

也的确,在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房地产一片繁荣的大背景下,他的这个小小心愿显得非常合乎时宜。

高考时他的目标是建筑系,之后的结果是考上了中原大学建筑系。

中原大学建筑系是台湾第一所开始实施5年学制的建筑系,特别强调建筑设计与绘画方面的训练,重视中国传统建筑研究。

杜康生说,进了讲堂,他马上发现,他选对了科系。

因为同学们视为最痛苦的设计和绘画作业,对他来说却是让人无比亢奋的事情,他可以两三天不睡觉以完成作业,拿出来的作业也一直是名列前茅。

教授们对他另眼相看,当面夸赞他是难得的人才。

这让杜康生有些飘飘然,一心一意做着建筑大师的美梦。

不过,台湾建筑师考试的难度在世界都排前列,特别是诸如结构力学等工科类考题,几乎成华商韬略·李壮/文3走出大学校门后,杜康生决定转行到室内设计。

这个行业没有考证、考法规的门槛,需要的是创意和艺术。

为了摸清室内设计的规律,他跑工地,做临摹,一下子无师自通,陆陆续续做了一系列工程项目。

之后,他还重回中原大学室内设计研究所进修,了解最新的室内设计理念和潮流。

这时候的杜康生,格外珍惜重拾书本的时光,上课格外认真,教授在课堂上的讲述都让杜康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多年后他与老师相逢,他说:“老师,当年您讲美学,讲巴黎艺术史的时候,我仿佛都能置身在巴黎,闻到巴黎的艺术气息。

”1986年,杜康生创办奥迪(国际)室内设计公司。

很多朋友劝他不要自己创立公司,而是做好讲师工作(东南科技大学讲师),兼职做设计就很理想了。

朋友们觉得他的性格,比如滴酒不沾、痛恨应酬等都与从商社会风气格格不入。

可杜康生坚持自己的做法,“应酬不行,设计作品绝对是一流的”。

事实也证明,此后数十年,他没有一桩生意是从饭局上拿来的。

当时的台湾室内设计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室内设计师有来自传统装潢业的,也有很多来自艺术、美术专业的高校生。

从建筑系科班出身的杜康生很清楚,自己的专业积累和设计天赋足以在这个行业生存发展。

果然,一年内,他承接了一个大的案子,而且做得非常出色,让他迅速跻身年轻优秀室内设计师之列。

如今回想,杜康生说:“那是山中无老虎的时代,优秀设计师还是比较稀少的。

”此后几年,杜康生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

室内设计轻车熟路,手上也积累了较为厚实的资本,杜康生开始寄望挑战更高的目标。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拿到了一块地皮,于是顺势开始了地产开发的新事业。

这个建案一经推出,不到一个月就百分百成交。

原来他预期一坪25万到30万新台币,实际成交价是一坪50万新台币,创所在区域最高行情。

杜康生兴奋地预测:属于他的时代来了。

1992年,35岁的杜康生身兼六家公司董事长,包括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公司、工程公司、建筑事务所和室内设计公司,他还担任建筑界公会的常务理事,风光显要。

1996年,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这一年,两岸政治紧张,台湾资金大举外逃,房地产市场遭受重挫,两年后崩盘,多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爆发财务危机,老板潜逃。

杜康生手中的建案大亏,公司的股东们闭门不见。

站在悬崖边上的杜康生,选择了承受这一切苦果——关闭公司,清偿债务,仅留下自己最专长的奥迪室内设计公司作为重新出发的起点。

“当时真的是夜不成眠、寝不就枕、怨天尤人,为什么我那么勤奋地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心态是这样,但事情还要做,债也要还,还好,他还留有一个专长,当他专心从事他最擅长的设计工作时,整个深藏他身上的能量都释放出来,源源不断的业务,很快就还完了所有的债务。

”杜康生说。

还债的那几年,杜康生更加勤勉,任何能接的业务他都接,大小通吃。

杜康生将做地产开发视为人生中的一次失败经历。

这段经历宝贵之处在于他的整个人生因此豁然开朗——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心想事成,做专业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杜康生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合影4台湾豪宅王重新来过的杜康生,专注于室内设计,一批深有影响、为业界称道的作品由此诞生。

第一个是“监察院”改造工程。

源自日治时期的台北州厅(现台湾“监察院”),是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历史古迹建筑,被“内政部”指定为国家一级古迹。

台湾“监察院”为保护好这座建筑,首次在院内举行面向社会的改造设计比图。

项目的设计费预算不多,但对设计师来说很有挑战,意义非凡。

杜康生参与了比图,还获得了第一名。

这个成绩让杜康生很满意,但“监察院”有些疑问,如此重要的工程应该属于台湾最有名望的建筑学者或是建筑师,怎么会是室内设计师杜康生?院方提醒杜康生,这个个案非同小可,要经过“内政部”古迹审核委员会、建筑学者评审,以及“监察院”的终审。

而杜康生笃定,要坚持到底。

随后,杜康生全身心准备过“三关”。

杜康生在详尽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如何保护古迹之后,顺利通过古迹审核委员会的评审,建筑学者那一关也很轻松,最难的是“监察院”这一关。

委员们反复强调这个个案的重要性和国际影响,而杜康生强调的是他的作品有没有瑕疵,后来因为作品无可挑剔,最终也过了。

按照原有设计,“监察院”办公空间的天花板全部更换为普通天花板。

但是,当旧天花板拆下,用珍贵台湾桧木巧妙搭建的木桁架系统屋顶整个显露出来,让杜康生感到震惊。

如果封上那么美的屋顶,实在可惜。

他要调整设计,更换为玻璃吊顶。

业主方几度拒绝,劝他不要惹麻烦。

几乎闹翻的情况下,业主才提出,不增加预算,重过“三关”。

重新走一遍,杜康生获得了评审人的一致赞扬,尤其是鼎鼎大名的几位建筑学者都为他鼓掌。

杜康生说:“我坚持,是基于一个设计者的理想。

玻璃屋顶让这座建筑活了起来,让来这里的人感受久远时代的建筑美。

”杜康生作品:台北会所大堂杜康生作品:台北会所大堂5“监察院”改造工程开幕时,“监察院”为杜康生颁发奖状,赞扬他作为设计师对专业精神的坚持,让后人得以看到这座建筑的美好价值。

杜康生在“监察院”个案上没有赚钱,反而贴了一些钱,但他觉得很有意义。

这个意义不只是他和团队受到认可,还有他对历史的一个交代。

杜康生从住宅设计、古迹改造到商业空间拓展的一个代表作,是他接手的第一家店——号称台湾最大、最豪华KTV的V-MIX KTV案子。

在做这个KTV作品之前,杜康生从未去过KTV,他的观念是要唱歌就唱出来,为什么要对着一块银幕唱?当时,V-MIX业主首轮邀请30家设计公司,在商业空间设计上尝试较少的杜康生并不想参与,是他的一位同事偷偷为他报了名。

经过业主的资质审核,留下了10家开始比图,奥迪设计是其中之一。

被推着向前走的杜康生仔细一想,觉得这也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奥迪设计年轻的设计师们帮助杜康生了解KTV 是如何吸引年轻人,以致杜康生的作品成型,还获得了比图第一名。

不过,业主方没有公布结果,其董事长以奥迪设计知名度低、没有经验,要求重比一次。

这让杜康生有些生气,一次比图要耗费七八天的精力,许多设计师辛苦配合,一句话就要重来!更何况,奥迪设计并不缺项目。

同事们劝他忍一忍,再坚持一下。

于是,他与同事一起拼这个案子,再度拿到第一名。

消息传到奥迪公司,所有的女生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杜康生说:“我们年轻的设计师们太可爱了,为了这个案子可以不眠不休,做成了比我还激动。

”也因此,V-MIX KTV作品的独特创意、完美设计反而成了次要的,而创作团队所展现的团结让杜康生难以忘怀。

自此,V-MIX KTV业主每开新店都找杜康生,他接得手都软了。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一次在大陆逛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供设计师学习借鉴的KTV大全,封面和一半的内容都是他的作品,自己什么时候成了KTV专业设计师?他反而想不明白了。

如果说“监察院”和V-MIX KTV两个个案为杜康生赢得了广泛信赖,那么宏盛帝宝个案则让他闻名遐迩,跻身台湾顶级设计师之列。

宏盛帝宝项目位于寸土寸金的仁爱路上,2001年开建,2005年年底完工。

作为台湾最顶级豪宅,帝宝项目从规划开始就万众瞩目。

但是在项目临近完工之际,销售却没有逃过曲高和寡、应者寥寥的窘境。

面对惨淡局面,宏盛帝宝业主方邀请知名室内设计师要在3个月内做出一间210坪样板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此顶级的豪宅,对设计师们来说已是新领域,再加之苛刻的交工时间,无人敢接。

轮到杜康生,他意识到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是他展现自己理念的最佳舞台,于是毅然决然地接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