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宪法上规定的并不明确。我
国宪法既未对财税制度作专门的规定,也未对税收立
法权作专门的规定,仅在公民的基本义务中规定"公
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该规定仅能说明公民的
纳税义务要依据法律产生和履行 ,并未说明更重要的
方面 ,即征税主体应依照法律的规定征税,更未能体
现纳税者在税收使用方面的权利,因而该规定无法全
一、税收法定原则。
• 3、依法稽征原则。即征税机关必须严格 按照法律的规定征收,不得擅自变动法定课 税要素和法定征收程序。
• 4、程序合法原则。即征税机关依法定程 序征税,纳税人依法定程序纳税并有获得行 政和司法救济的权利,这就是程序合法原则 。
一、税收法定原则。
• (三)税收法定原则与我国税法的完善
• 另外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法律仅 限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 政法规。
一、税收法定原则。
• (二)内容: • 虽然各国学者对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
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法 律规定为应税行为和应税标的的,则征纳 双方必须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而对于法律没有规定为应税行为和应税 标的的,则不能征税。具体来讲包括下面 几个内容:
三、税收效率原则
• (二)内容 • 1、税收的经济效率(增加收益角度)
。 •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从税收与经济
关系的角度,将税收置于经济运行过程 中,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和经济运行机 制的影响状况。 • 税收的经济效率体现为四个方面的要 求:
三、税收效率原则

一是尽量使税收保持中立性 ,让市
场经济机制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调节作
三、税收效率原则
• 三是税收要保持和调动纳税人的生 产经营积极性,要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这就要求确保企业不因征税而影响生产 能力,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 四是国家税收除了使纳税人因纳税 而损失或牺牲这笔资金外 ,最好不要再导 致其他经济损失或额外负担。
三、税收效率原则
第二章我国税法的基本 原则
2020年7月16日星期四
第二章: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
•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法精神最集中的体 现,是贯穿于税收立法、税收执法和税 收司法以及税收守法全过程的总的指导 思想和行动准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
• (一)含义: •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的课赋和征收必须
以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法律为依据。它是国 家征税权行使的法定方式,包括依法征税 和依法纳税两个方面。
二、税收公平原则
• 3、量能征税,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 力,确定其应该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 多大。
• 衡量税负能力的标准通常有三种: • 一是收入;二是财产;三是消费。
三、税收效率原则
• (一)含义: • 税收效率原则主要是指税法的制定和
执行必须有利于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和税收 行政效率的提高,税法的调整也必须有利 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和减少纳税人的纳税 成本。
一、税收法定原则。
• 2、课税要素明确原则。依据税收法定主 义的要求,课税要素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征税 程序不仅要由法律作出专门规定,而且还必 须尽量明确,以避免出现歧义。亦即有关创 设税收权利义务的规范内容、宗旨、范围方 面必须确定,从而使纳税人可以预测其税收 负担。根据该原则有关课税要素的法律规定 不应是模糊的一般条款,否则会形成行政机 关确定课税要素的自由裁量权,易导致征税 权力的滥用。
用。国家税收不应伤害市场经济的这种
调节作用 ,不应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
配置状况,以避免影响或干扰纳税人的
生产和投资决策、储蓄倾向以及消费选
择;
三、税收效率原则
• 二是除了消极的保持税收的中性化以 外,还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通过运用税收 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积极的干预,诱导资 源合理配置,调节供给与需要,促进市场 经济机制发挥其最大效率。
• 2、税收行政效率原则(减小成本角度) • 税收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收制度能
在筹集充分收入的基础上是税务费用最 小化。它通过一定时期税收成本与税收 收入的比例加以衡量。 • 所谓税收成本,是指在税收征纳过 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税收 的征收费用和纳税费用.
面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精神。宪法在该方面规定的缺
陷虽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但其效力、效益深受局限。
一、税收法定原则。•在宪法全面确立税收法定原则便甚为必要。

其一 ,应当从征纳双方两个角度同时规定 ,即应
明确规定“征税必须依法律规定”;

其二 ,应当规定单位(即法人和非法人单位 )的纳
而免负纳税义务。
二、税收公平原则
• 2、平等征税,即在课征税收时,对 情况相同的应给予相同的对待,对情况 不同的应该给予不同的对待。
• 这就是所谓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 横向公平是指对同等收入的纳税人在相
同情况下应当同等征税; • 纵向公平是指高收入者应当比低收入者
多纳税,如对所得适用累进税率征税。
一、税收法定原则。
• 1、课税要素法定原则。即税法构成要素必 须由法律加以规定。课税要素是税法构成要素中 的实体法要素,是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的必备 要件。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否成立及 义务的大小,因此它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该原 则最重要的一点是法律与行政法规的关系问题。 它要求课税要素必须且只能由议会在法律中加以 规定,即只能由狭义的法律来规定税收的构成要 件,并依此确定主体纳税义务的有无及大小。凡 无法律的依据而仅以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确定 新的课税要素就是无效的。
税义务。因为在我国单位是主要的纳税义务人 ,对
单位课税应有宪法依据;

其三,应当在宪法上明确纳税者在税收使用方
面的权利,从而从宪法上构建完整的纳税者权利。
有鉴于此,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补进体现税
收法定原则的规定,以使我国宪法更加完善。
二、税收公平原则
• (一)含义: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纳税人的地位必须平等,
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它是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和发展。
• (二)内容:

1、普遍征税,即除了因国际惯例以及一定
的政策目的而须有法律特殊规定的以外,任何单
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承担税法所规定的纳税义务
。对单位来说不得因起经济性质、组织形式等情
况的不同,对个人来说不得因其身份地位的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