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上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

本文具体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同时分析借鉴欧洲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保障制度不完善对策借鉴意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有一点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老年人口增加得特别快: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而且每年还以3.2%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18年,老年人口将约占总人口的1/6,2025年将占1/5,2050年将占到1/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个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未富先老”。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健康水平提高,中国仅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达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超过了1万美元。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840美元,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4000美元。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按农村老年人口比重18.3%计算,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3亿人。

也就是说,还有7300万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金。

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亟待解决。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覆盖范围小且覆盖水平低我国目前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单位绝大多数是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从人员构成看,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只占总数的8%,大量涌现的个体、民营经济不参保或参保不缴费的现象较严重;一些已参保的单位采取尽可能少报工资总额手段,偷、漏社会保险费;国有企业停产、改制、破产等无力缴费,造成大量参保人员的流失。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实际上是少数人的保障。

2.原有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式亟需改善我国原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是现收现付式,通俗地讲就是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日益膨胀,随着劳动人口减少,退休人口增加,巨大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年增大。

从而对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账户造成巨大压力,现收现付式已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的需要。

3.农村社会保障网络亟需建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游离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农民工,成了城市中最弱势的群体,这与他们为城市所做出的贡献极不相称,农民工的这种艰难处境彰显了社会公平机制的扭曲,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4.立法滞后所有国家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都奉行立法先行,通过制定各种社会保障的各种法律来确定制度,然后加以实施。

而我们走的是一条渐进改革、试点先行的道路,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先试验,把试验的经验总结起来再行推广,在长期试验过程中才开始重视立法。

但试点期过长必然损害制度的健康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与成本亦属高昂。

5.责任不清这是影响我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不清。

二是政府责任跟社会、企业、个人责任的边界不清晰。

三是中央政府与地方责任不清。

6.政府财政投入偏低西欧、北欧的福利国家,财政至少有50%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支出,即使是美国的财政也有约三分之一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我国香港地区的财政有50%由卫生福利局与教育统筹局使用,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公共财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我国去年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的比重还不到13%。

(二)解决对策1.扩大覆盖面。

社会保障制度要做到以国家税收形式征缴的社会保障资金能惠及到全体公民,让全体公民现在或将来都能“享受”到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可把基本养老保障的改进作为突破口,采取“全面覆盖,城乡有别,低位替代,平稳过渡”的办法。

也就是说每个公民当他足够老的时候都可以拿到国家发放的一份“基础养老金”。

2.确保社会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选择多种投资方式。

为确保社会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可选择以下几种投资工具:(1)银行存款是当前的主要投资工具。

(2)国债是养老基金较好的投资选择。

从国债二级市场中寻找获利和以更低成本变现的机会。

(3)有选择地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

可以从两方面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一是新基金发行时,规定一定比例向养老基金发行;二是在二级市场上选择业绩良好的基金,在适当的时候购买基金份额。

(4)可以有选择地以一般投资人身份投资上市流通股。

这是有较大风险的投资,要十分谨慎,投资比例不宜过高。

(5)可以有选样地投资于优良的企业债券或基本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

3.以税收确保基础保障,全国统收统支。

社会保障资金在全国的统收统支是制度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基础养老等保障的统收统支,制度统一就难以实现。

因为各地区的经济水平、财力状况、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若各地基础保障实行自收自支,必然要求各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保证当地保障的需要。

要实现基础养老等保障的统收统支,应该建立一个强制性的、主要靠税收维持的再分配系统。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应当依据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保制度。

具体说来,在贫困农村,应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救济型社保体系。

在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应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保体系,建立最低生活标准的补助。

在比较富裕农村,应建立保险型的社保体系,在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引导农民参加各种商业保险。

5.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立法。

社会保障立法内容是与社会保障的体系内容紧密相联的。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实施经验,选择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确定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用法律的形式尽快将我国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固定下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超前制定社会保障法律。

6.切断单位与个人的社会保障联系,激励公民建立个人社会保障账户。

任何单位除了依法上缴国家统一确定的社会保障税外,不再发生其他社会保障支出,任何单位上缴的社会保障税属于全体公民,不与职工个人发生社会保障上的直接联系,国家利用国家统筹的社会保障资金向公民个人提供基础养老等保障,这也意味着每个公民都自然参与到了国家统筹的社会保障中,当前社会保险中的(扩大社会保险参加面)难题将迎刃而解。

7.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三)欧洲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就是法制健全、制度完善、水平很高,能够满足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当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建立在经济发达、税收较高、管理有效基础之上的。

1从发达国家的社保经验来看,我国更适合采取分散型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由一个部门对全国社会保障事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社保金的统筹层次上,应以“省级统筹,中央调剂”为宜。

2人口老龄化加重会使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变大,为此应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但政府在社会保障管理中必须明晰自己的责任。

政府社会保障的提供要掌握一个“度”,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准确地予以把握,过度提供和提供不足都是不可取的。

3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经验告诉我们,充分利用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局限性。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的实现,有利于防止政府失灵和缓解财政压力。

相比较而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乃至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也是很少见的。

所以,推动社区组织、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发展,对于社会保障管理的补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首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成为充满活力的竞争主体,就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实施改组、改制、兼并破产、减员增效等措施,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企业裁员工作举步维艰。

因此,只有建立新型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国企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转换岗位、分流安置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保证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

再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培育统一市场体系。

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尤其是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是以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为前提的,否则劳动者在更换劳动岗位时就会有后顾之忧,从而使劳动力市场无法形成。

另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利于扩大内需。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人们预期收入增长趋缓,预期支出增加,有钱不敢花。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行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最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