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及护理要点
牵引 • 是指对肢体和躯干施加持续的牵引力,并 以病人自身的重量作为反牵引力,以达到 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纠正软 组织挛缩与畸形,防止炎症扩散,缓解疼 痛。常用的有皮肤牵引、骨牵引和吊托牵 引等几种。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及时准确进行止血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出血部位的判断
1.毛细血管出血:呈点状或片状渗出,色鲜 红可自愈。 2.静脉出血:较缓慢流出,色暗红,多不能 自愈。 3.动脉出血:呈喷射状,色鲜红,多经急救 尚能止血。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用止血方法: • 直接压迫法 • 指压止血法 • 加压包扎止血法 • 止血带止血法 • 填塞止血法 • 加垫屈肢止血法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1)说明石膏固定的目的和必要性,减少顾 虑和恐惧,取得合作。 (2)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用软枕垫高患 肢,上肢高于心脏水平,保持屈曲外展位。 下肢抬高30”~40”,保持中立或轻度外展位 ,足跟悬空。穿石膏背心时应于腰部垫一薄 枕。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3)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 况。若患肢远端肿胀明显,皮肤青紫,或苍 白、温度较健侧低,感觉冰凉麻木,活动受 限,反复出现固定性剧痛或跳痛时,说明血 液循环受到障碍,要查看石膏是否过紧,伤 口是否有化脓感染。
2015-5-31
石膏固定术
术前皮肤准备: • 清洁皮肤; • 伤口清创包扎; • 骨突位置保护;
石膏准备: • 厚度:上肢一般是12-14层,下肢14-16层; • 宽度:包围肢体周径2/3为宜; • 衬垫、绷带;
2015-5-31
石膏固定术
• 浸泡石膏平放入水,待无气泡后以手握住 其两端,将水挤出,勿绞扭;
31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3)固定制动和搬运 目的:减少伤部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便于搬运。 方法:所有四肢骨折均应进行固定,脊柱损伤、骨盆骨 折及四肢广泛软组织创伤在急救中也应相对固定。 固定器材:最理想的是夹板,类型有木质、金属,但在 紧急是应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竹板、树枝、 木棒等代替。还可直接用伤员的健侧肢体或躯干临时固 定。
夹板
外固 定
石膏
持续牵 引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小夹板固定 • 方法 • 可用木板、竹片或杉 树皮等,削成长宽合 度的小夹板。固定骨 折时,小平板与皮肤 之间要垫些棉花类东 西,用绷带或布条固 定在小夹板上更好, 以防损伤皮肤。 • 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管状 骨折。 2.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面小,经处理后创 口已愈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 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脊柱骨折固定:
• 立即使伤员俯卧于硬 板上,不可移动,必 要时可用绷带固定伤 员,胸部与腹部需垫 上软枕,减轻局部组 织受压程度。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临床处理 (1)复位: 1)手术复位 2)非手术复位 (2)固定 1)外固定 2)内固定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 • • • • • • (二)完全性骨折 1)横形骨折 2)斜形骨折 3)螺旋形骨折 4)粉碎形骨折 5)嵌插骨折 6)压缩骨折 7)凹陷骨折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
(1)开放性骨折 (2)闭合性骨折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骨折的稳定程度
(1)稳定性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大腿骨折固定 • 用长夹板(长度等于 腋下至足跟)或其他 替代品放在伤肢外侧, 用另一短夹板(长度 自足跟到大腿根部), 关节与空隙部位加棉 垫,用绷带、带状三 角巾或腰带等分段固 定,足部用“8”字形 绷带固定,使腿与脚 呈直角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小腿骨折固定 • 取长短相等得夹板(长度 自足跟到大腿)两块,分 别放在伤腿内外侧,用绷 带或三角巾分段固定。紧 急情况下若无夹板,可将 两下肢并紧,两脚对齐, 将健患肢体用绷带分段固 定在一起,注意在关节和 两小腿之间的空隙处加棉 垫以防包扎后骨折部弯曲。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4)躯干部石膏固定病人,应观察有无呼 吸困难和腹部胀气。 (5)有伤口的病人,注意有无伤口渗血, 发现石膏表面或边缘有渗血情况时,用笔沿 血迹划线作标记,如有继续渗血,需处理。 (6)协助病人翻身,预防褥疮,坠积性肺 炎。翻身时要保持关节处石膏勿折断。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固定护理技术
手足外科 赵景荣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一)骨折的固定
• (二)其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一、骨折的定义:
二、骨折病因: 三、骨折的分类:
四、临床表现:
• 五、骨折的处理: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一)骨折的定义:
•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上臂骨折固定
• 用长短两块夹板,长 夹板置于上臂的后外 侧,短夹板置于前内 侧,然后用绷带或带 状物在骨折部位上下 两端固定,再将肘关 节屈曲90,使前臂呈 中立位,用三角巾将 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前臂骨折: • 协助伤员屈肘90,拇 指在上。取两块夹板, 其长度超过肘关节至 腕关节的长度,分别 置于前臂内外侧,用 绷带或三角巾在两端 固定,再用三角巾将 前臂悬吊于胸前,置 于功能位。
• • • • • 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麻痹; 压迫性溃疡; 水肿; 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2015-5-31
常用石膏绷带
石膏托
• 单拖、前后托、U型托 • 简单、轻便 • 制动能力差
• 用于临时制动或较稳定 骨折
2015-5-31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锁骨骨折固定: • 用敷料或毛巾垫于两 腋前上方,将三角巾 叠成带状,两端分别 绕两肩呈“8”字形, 拉紧三角巾的两头在 背后打结,并尽量使 两肩后张。也可在背 后放T字形夹板,然后 在两肩及腰部各用绷 带包扎固定。
2015-5-31
石膏固定术后注意
• • • • • 维持石膏固定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凝固; 搬运时注意勿折断,否则及时修补; 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密切观察远端肢体血运、感觉、运动情况; 注意石膏固定部位保暖,防止冻伤;
• 肢体肿胀消退后,如石膏过松,应及时更 换;
2015-5-31
石膏固定术后并发症
石膏固定适应症
• • • • • 骨折的固定; 关节脱位经复位后的固定; 骨和关节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固定; 骨、关节和肌腱等作矫形手术后的固定; 肢体软组织急性炎症(如蜂窝组织炎等)的固 定; • 肢体巨大创伤,尤其是战伤的固定; • 关节扭伤的固定;
2015-5-31
常用石膏绷带类型
• • • • • 石膏托 石膏夹板 石膏管型 躯干石膏 特殊部位石膏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适应症: 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动脉大出血 • 方法: 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血流的方向), 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骼上,阻断血流 。 • 注意:每次施压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手部大出血,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足部出血,压迫脚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优点: • 固定范围小,便于伤员早期功能锻炼。 不会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运动。 有利于骨折愈合。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迟缓 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缺点: • 固定力不足。 • 压垫、分骨垫容易引起压疮。 • 夹板使用不当还会引起骨筋膜综合征。 • 容易松动而失去固定效果,使复位的骨折 移位。
• 浸泡温度越高,硬化时间越短,反之则越 长; • 石膏绷带要平整,勿扭转,以防形成皱褶; • 管型石膏绷带松紧度要合适; • 躯干及特殊位置固定,注意呼吸、饮食;
2015-5-31
石膏固定术
• 塑捏成型切勿用手指,以免形成凹陷造成 局部压迫;特别注意膝轮廓及足横弓、纵 弓塑形; • 要将手指、足趾露出,以便观察肢体的血 液循环、感觉和活动功能等,同时有利功 能锻炼; • 门诊病人除了交待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 • 管型石膏签名、时间;
向中间的颈椎横突压迫
•前臂出血:可压迫其肱动脉;使伤肢外展,用四指压迫其上 臂内侧 •腋部和上臂出血:可压迫其锁骨下动脉;压迫点在其锁骨上 方,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手指向后下方第一肋骨压迫
2015-5-31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24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25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骨折的临床变现 1.全身 (1)休克 主要由于骨折导致的大量出血和 剧痛所致 (2)疼痛 (3)发热 骨折病人体温多在正常范围。在 骨折合并内出血、血肿吸收以及损伤组织 的吸收反应可是提问略微升高,一般不超 过38摄氏度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局部 (1)骨折的一般表现 1)局部肿胀、瘀斑或出血 2)压痛 3)活动受限 (2)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2)反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摩擦时轻微的感觉或音响26常来自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27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30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止血带止血 • 适应症: 四肢大出血 • 方法: 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上臂或大腿 的上三分之一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然后将止血 带拉长拉紧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 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 • 注意: 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代 做止血带。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 多,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