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一章
30
第四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以法律 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 织形式 (一)货币材料 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 品作为币材,是建立货币 制度的前提,也是整个货 币制度的基础。哪种或哪 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 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 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
(二)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 币单位的“值”。 (三)本位币、辅币的 铸造、发行与流通程 序 (四)金准备制度
31
二、货币制度的演进
(一)金属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也是最早的货币制度, 产生于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时期。它的特点是:银币是本位货币, 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只是一种辅币,为 有限法偿货币,不可自由铸造,但可以自由地兑换成银币。白银 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 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又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演变。 第一,平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的特点是:(1)金币和银币同是一国的本位币; (2)两者均是无限法偿性;(3)两者都可自由铸造;(4)金 币银币的兑换价格由市场自发决定;(5)金币、银币均可自由 输出入国境。特点决定了其作为一种货币制度存在着一个致命的 缺点,那就是因为金币、银币的交换价格完全有市场决定,必然 导致在国际交换间金币流向金价较高的国家,而使该国的币制变 成金本位制,银币流向银价较高的国家,而使该国逐渐变成银本 位制,使平行本位制解体。
4
二、经济学中的货币
(二)收入与货币 生活中人们常把货币 理解成经济学家所说 的收入。实际上,在 经济学中,收入代表 的是某一时间单位里 收益的流量,而货币 一词是存量意义的概 念,即某一时点上的 一个确切的金额。
假如现在你口袋里有1万 元的话,那么,这笔钱的 多少对你来说就是完整有 数、并且可以确定的概念。 但是,假如说你的收入是 1万元的话,如果不知道 这是你1年、1个月,还是 1周的所得,就无法判断 你的收入究竟是多还是少。
33
二、货币制度的演进
(一)金属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金币 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8世纪末到19世 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都逐步从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 其主要原因是:(1)在复本位制下,两种货币同时执行 价值尺度职能,由于国际间各国金、银币比值不同及金、 银币比价与金银原料的市场价不一致引发的“格雷欣法则” 的作用,造成商品价格的不断变动和流通的混乱;(2) 白银价格波动频繁,而黄金则相对稳定;(3)当时号称 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对其他 国家有刺激作用;(4)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世界黄金 产量大增,为当时以黄金代替白银为主币材料提供了物质 保障。金本位制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 本位制三个阶段的演化。
25
三、货币的职能
(四)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货币在延期支付或买卖商品的条件下,用于清偿债务、 支付工资或租金等,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一样,都是流通过程 中现实的货币 。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与信用关系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特别是在 现代银行制度的条件下,期票、汇票、支票等信用货币大量出现,在 大宗商品交易中代替了金属货币流通,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 流通中的货币与货币需求: 1.对货币的需求可表示为:PQ∕V V 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PQ 表示商品价格 总额 2.描述客观货币流通过程可又以下公司表述: PQ ≡ MV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相对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 数量多了,物价即相应上涨;货币数量少了,物价即相应下跌。当 P 值为给定值时, PQ∕V 表示对货币M的需求量。这个通过公式的原理 进一步扩展可以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和购买力与支付手段的需求模型 26
3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货币制度的演进
(一)金属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 第二,双本位制。双本位制的特点是:(1)金币、银币同是一国 的本位币;(2)两者都是无限法偿性;(3)两者均可自由熔化与铸 造;(4)两者的交换比率由政府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比如美国 1792年就规定金银法定比价为1:15。 第三,跛行本位制。这种币制的特点是:(1)金币、银币都是一 国的本位货币;(2)两者均具有无限法偿性;(3)只有金币可以自 由铸造,银币不得自由铸造;(4)金币、银币的比价由政府以法律 形式规定。 由于金银同时流通出现的金银比价及价值尺度二重化问题,出 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现象归结为由于国际间各国金、 银币比值不同及金、银币比价与金银原料的市场价不一致造成的商品 价格的不断变动和流通的混乱称为“格雷欣法则”的作用。这一法则 是以托马斯· 格雷欣爵士(1519一1579)的姓氏命名的。格雷欣是英 国著名的金融家、慈善家,皇家证券交易所及格雷欣学院的创建者, 他1580年提出了这个著名法则 。
23
三、货币的职能
(二)价值尺度 1、经济生活中的商品或劳务的价值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价 值标准也称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 是货币用自己的价值去衡量其他一切商品或劳务所耗费的 社会劳动量的大小。 2、货币之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 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劳动产品,自身也有价值。商品 用货币来计价非常方便,而且易于比较。 3、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即人们可以用观念 上的符号来表示商品的价值。 4、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商品价格的倒数就是购买力。 价格越高,货币购买力越低,反之则货币购买力越高。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把各国不 同货币的购买力加以比较,即可比出不同货币单位之间的 比值。
22
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四大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贮藏)手 段 (一)流通手段(购买手段或交易媒介) 1、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职能,被称为流通手段职能。 2、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可以大量节约交易时间,提高经济效率,可以 使人们能够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而增进社会福利。因此,货币像润 滑剂,维系着经济社会的高率运转,同时,还鼓励和促进了专业化和 社会分工。 3 、货币在交易中的媒介作用,表现出的是交换手段,而不是交换目的。 人们卖出商品,关心的不是货币本身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而是能否 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同等价值的商品。所以,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可 以是不足值的金属货币,也可以是某种符号。这样,纸币的产生才有 了可能。其实,在国家权力的作用下,纸币作为交易媒介成为了现实。
6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玉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 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 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 以刀币为下币。三币握之· · · · · · 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 而平天下也。” ——《管子· 国蓄》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迁· 史记》 “一地的居民有所依赖于别处居民的货物,人们于是从别 处输入本地所缺的货物,而抵偿这些输入,他们也得输出 自己多余的产品:于是作为中间媒介的‘货币’就应运而 生了。”这种“中介货物”是“某种本身既属有用而又便 于携带的货物”。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3
二、经济学中的货币
(一)通货与货币 通货(Currency)即 钞票和硬币。生活中 谈到的货币大多就是 指通货。 仅仅把货币定义为通 货,对于经济学来说 是过于狭窄。
支票在交易时也是普 遍被接受的方式,支 票账户的存款在经济 学中就被看成是货币; 又比如,储蓄存款、 信用卡等,也能有效 地发挥着货币的基本 功能。
7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一、货币的产生
(一)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 1、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 交换 2、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简单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二)物物交换的缺陷 (1)难以达成交换双方 愿望的一致。 (2)交换比价多而且混 乱。 (3)没有普遍接受的价 值储存手段。 (三)货币交换的优势 (1)简化了交换方式。 (2)提高了交换效率。 (3)奠定了经济结构演变 的基础。
24
三、货币的职能
(三)价值储藏 由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所 以,货币就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有了货币,就 意味着谁占有价值或社会财富。当货币推出流通领域,处 于静止状态时,就执行了价值储藏的职能。 经济学中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 难易和快慢程度。资产的流动性常常被人们所需要,因为 流动性强的资产能够迅速地转换成交易媒介,用于购买人 们所需要的商品。货币的流动性最高,被称为是流动性十 足的资产,而其他资产在转化为交易媒介时,都会发生摩 擦而产生交易成本。
5
二、经济学中的货币
(三)财富与货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财 富和货币当作同义语。比 如,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 财富时,首先想到的是他 的银行存款有多少,紧接 着就是诸如他所拥有的股 票、债券以及不动产的价 值等。在这里,货币与财 富完全属于同一种意思。 但是,把货币定义为财富, 范围又未免过于宽泛。经济学 家们把用于交易的各种形式的 货币,同作为价值储藏的各项 财产总和的财富进行了区分。 在两者的关系上,财富不仅包 括货币,而且包括诸如股票、 债券、地产,以及能够代表所 有权的各种金融资产。
28
第三节 货币的计量
一、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现金+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 金融资产 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准货币
29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模式
1、划分依据是流动性。 流动性的含义 2、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 模式 M1=C+Dd M2=M1+Ds+Dt M3=M2+Dn M4=M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