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分)图8和图9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9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H圏y1 WU11^7月J3月■月,月7月•月沖月刖月12月: A-1J13J1U13.J259154141S3 —-L0B\72\11314111716.726 J23虚PiM11173(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 ( 4分)(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12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区域是玉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___________ 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
(4分)(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8分)(5)根据图9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8分)36. (36分)答案要点(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图8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图9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小麦;水果。
甲区域乙区域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更大工业高度发达劳动力条件劳动力丰富劳动力素质高(5)①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②工业协作条件好;③科技力量雄厚;④海运发达。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JO'E、第AHL阳6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36、(36 分)(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6.(36分)根据图5和表3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妙4V①阿特巴拉河▲ 4307山峰1500 ▽等降水量线(mm年)〜河流流域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构成(%时段全年32608洪水期106822枯水期83170(1 )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16分)(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14分)参考答案:(1 )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醉倒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 )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
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
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 物的生长。
36.( 36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6分) (2) 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7分)(3) 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8分)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 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 问题。
(7分)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 核心奶源基地。
(5) 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8分)36.(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 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 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 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 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 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 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 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6. (17分)田7为某城市两十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 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 等。
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年降水賣2000 1500 1000工业』辺⑴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9分)(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8分)37.(19分)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I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其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括号内(4分)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C.东邡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⑵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量小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8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原因是。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3分)36. (17分)答案要点:(1)合理。
国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仅次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 ,需迁出城区。
37. (19分)答案要点: (1) D(2) 南昌。
夏季副热带气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 )乌鲁目齐距海远,水汽少(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36. (36分)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
(1) 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
(6分)(2) 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8分)(3) 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5分)(4) 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分) (5) 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10分)ifI山1■高平A “公01A 帯王證臺$堪址 图1136.(1)图中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景观)。
自然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南部山脉;人文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渭河平原。
(2)张家山(咸阳)水文站河流泥沙含量高(低)。
泾河张家山(渭河咸阳)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南部山地),植被覆盖率低(高),张家山(咸阳)河段比降大(小),流速快(慢)(3)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或三项具体措施)(4)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5)秦岭,呈东西走向。
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暖温带、以南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限(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界限以北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以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36. (36分)阅读资料和图5、图6,完成下列要求。
自1971年9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彩电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彩电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消费类电子工业中较为悠久的传统产业,1988年全国有120家彩电生产企业,产量约为1037万台;1996年有90家彩电生产企业,产量约为2711万台;2004年彩电生产企业减少到40余家;2005年彩电产量约为8283万台。
臣MJ山歩am广东tOOr图51988〜2005年中国彩电产量前6位省份所占的比重图61997〜2005年中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变化(1)简要说明1988〜1996年、1997〜2005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的发展与空间变化。
(20 分)(2)指出我国彩电制造业集聚产生的效益。
(10分)(3)推测未来10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
(6分)36. (36分)(1)1988〜1996年彩电产量大幅度增长(由1988年的1037万台增加到1996年的2711 万台);生产企业减少;(六省区)集中度提高(由1988年的50%提高到1996年的80%): 广东、四川、江苏增势明显。
1997〜2005年彩电产量进一步大幅度增长(2005年达8283万台);省区集中度变动不大;省区间转移明显(广东高速集聚,山东、辽宁不断增加,四川下降幅度较大)。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3)未来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将更加集聚于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以及辽宁等)。
36. (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图4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12分)(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4分)36、(36 分)(1)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8分)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牧业)。
(4分)(2 )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 %一20 % )( 5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C (5 分);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C 以上(5分)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4分);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