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呼成功率优化1.1概述寻呼成功率是移动通讯系统中一项基本功能。
他直接影响来话接通率和系统接通率等其它网络指标,影响用户的感受。
寻呼成功率由MSC统计,该指标优化提高要通过交换和无线优化共同努力解决。
指标定义如下寻呼成功率:寻呼相应次数/寻呼请求次数×100%寻呼响应次数:只MSC收到的PAGING RES消息的总和,包括重复寻呼的响应,统计点为MSC寻呼请求次数:指MSC首次发送的PAGING消息的总和,统计点为MSC。
1.2寻呼流程简介寻呼成功率主要涉及到A接口和空口的流程:A1:MSC发来的电路业务请求次数B1:Abis口电路业务寻呼下发次数C1:Abis口电路业务寻呼成功次数。
当MSC从VLR中获得MS的LAC后,将向该LAC区域所有BSC发送PAGING消息。
BSC收到消息后,向该BSC所属全部小区发送Paging Command。
基站收到寻呼命令后,将在无线信道的该IMSI或TMSI所在寻呼组的寻呼子信道上发送Paging Request,该消息携带被寻呼用户的TMSI或IMSI。
MS收到Paging Request 后,通过RACH请求分配SDCCH。
BSC确认后激活相应的SDCCH信道后,在AGCH信道通过 immediate assignment 将该SD信道指配给MS。
MS占用该SD信道成功后,发送Paging Response。
BSC将该消息转发给MSC,完成一次寻呼。
1.3寻呼丢失原因分析1.3.1电路寻呼损失的分析如下图所示我们根据寻呼的基本信令流程,将寻呼损失分为3部分,再结合现网无线与交换的统计,对无线侧的寻呼损失进行量化分析。
(因为MSC与BSC之间,BSC和BTS之间为有线连接,几乎不存在信令在传送过程中的丢失,为了简化分析我们不考虑MSC,BSC和BTS三者之间的信令丢失)。
1.3.1.1“寻呼损失1”部分“寻呼损失1”:从交换机下发PAGING消息到BSC收到手机上发的响应寻呼的RACH请求消息之间损失的寻呼。
如寻呼损失信令分析图,用红圈标出了“寻呼损失1”部分里,可能造成寻呼损失的4个位置①,②,③,④,详细分析如下:①BSC丢弃来自MSC的寻呼消息:如果BSC出现过载,BSC有可能丢弃来自MSC的寻呼消息(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BSC过载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加强对BSC负载进行监控,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②BTS丢弃来自BSC的寻呼消息:当BTS出现PCH拥塞时,会造成PAGREQ消息不能发送。
因此我们需要对现网PCH拥塞情况进行为统计,如果存在PCH拥塞,将通过调整参数及扩容,避免或改善该拥塞的发生。
③MS没有收到BTS下发的寻呼消息,有三种原因:MS脱网导致MS收不到寻呼消息MS脱网是造成寻呼损失的主要原因。
当MS处于覆盖盲区,若此时MSC向MS发送了寻呼消息,则MS显然无法响应,产生了寻呼损失,可通过增加基站、天线调整等方案改善覆盖。
传输闪断、掉站等突发因素同样会造成寻呼损失。
寻呼下发时MS正在作位置更新:用户做位置更新会出现几种情况,当用户在本LAC区做位置更新时,若位置更新完成后寻呼还未超时,则继续寻呼,不会影响寻呼响应,但若位置更新完成时寻呼也超时,则影响寻呼响应;从信令及经验上来看,在本位置区做位置更新对寻呼影响较小;但当用户在其他位置区做位置更新时,会影响寻呼成功率。
其它用户行为包括MS掉电,或用户在开机状态下拔电池板,如果在这个时候MSC下发了Paging消息,MS将无法相应,造成寻呼失败。
这是用户行为造成,与网络性能无关,但需要加强宣传,对用户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④BTS无法获得MS上发的响应寻呼的RACH消息,有两种原因:上行覆盖差由于上行覆盖差,使BTS没有收到MS发送过来的消息,造成了Paging Loss。
上行干扰严重由于上行干扰严重,使BTS无法正常解码MS在RACH上发的Channel Request消息。
总之,“寻呼损失1”的主要原因有:BSC过载,BTS PCH拥塞,MS处于覆盖盲区,MS 正在作位置更新,上行覆盖差(上下性不平衡),上行干扰严重和其他一些用户行为。
各BSC下并不存在BSC过载,PCH拥塞。
由于干扰严重的小区数量较少,而且会在日常优化中逐步解决,故寻呼损失的主要原因还是覆盖问题,即下行与上行的覆盖不足。
在之后的优化工作中,一方面排除上行干扰,检查上下行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可通过DT测试优化,天线调整等来改善覆盖。
1.3.1.2“寻呼损失2”部分“寻呼损失2”:从BSC收到手机上发的响应寻呼的RACH请求消息,到BSC下发响应寻呼的Immediate Assignment消息之间损失的寻呼。
如寻呼损失信令分析图,我们用红圈标出了“寻呼损失2”部分里,可能造成寻呼损失的位置⑤,当SDCCH拥塞时BTS无法激活响应寻呼的SD信道,将发送IMASS Reject消息。
造成SDCCH拥塞的原因有:信道资源不够引起的拥塞,设备故障或传输问题引起的拥塞,干扰引起的拥塞,突发业务量引起的SDCCH拥塞,数据配置不合理引起的拥塞以及LAC边界位置更新频繁等等,需要针对不同小区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在优化过程之中将针对SDCCH拥塞较为严重的小区进行重点优化。
1.3.1.3“寻呼损失3”部分“寻呼损失3”:从BSC下发响应寻呼的Immediate Assignment消息,到响应寻呼的SD成功建立,BSC收到MS发来的PAGRES消息并将该PAGRES消息转发给MSC 之间损失的寻呼。
如寻呼损失信令分析图,我们用红圈标出了“寻呼损失3”部分里,可能造成寻呼损失的3个位置⑥,⑦,⑧,详细分析如下:⑥BTS丢失部分Immediate Assignment消息:BTS出现AGCH拥塞时会造成IMASS消息不能发送,我们需要对现网AGCH拥塞情况进行统计,如果存在AGCH拥塞,通过调整参数及扩容,避免或改善该拥塞的发生。
⑦MS没有收到BTS下发的Immediate Assignment消息,有两种原因:MS脱网与用户行为(包括MS掉电,或用户在开机状态下拔电池板);另外,还与无线环境有关。
⑧BTS无法收到MS上发的Paging Response消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④ BTS无法获得MS上发的响应寻呼的RACH消息的原因是一样的,主要是上行覆盖不足和上行干扰的问题,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寻呼的相关参数设置,避免寻呼响应上发时相关定时器已经超时,不进行统计。
可以看到在各BSC下的“寻呼损失3”部分寻呼损失的比例较高。
分析寻呼损失的原因,因为各BSC下的AGCH并不拥塞,而且上行干扰并不明显,只有个别小区存在,故寻呼损失的主要原因还是覆盖问题,即下行与上行的覆盖不足。
另外,根据上述时间段的寻呼成功率计算,寻呼损失3也是寻呼损失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是我们优化调整的重点。
1.3.2小结寻呼成功率是一个系统级的问题,涉及MSC、BSC、BTS、MS以及网络的覆盖情况等。
按照寻呼流程对寻呼损失分析之后,可知寻呼成功率出现问题主要和以下几方面有关系:1、基站覆盖情况(避免MS处于覆盖盲区);2、上行干扰;3、信令信道是否拥塞;4、位置区划分的合理性(避免寻呼时MS正在作位置更新的次数);5、寻呼相关参数设置(避免寻呼响应上发时相关定时器已经超时,不进行统计);6、周期位置时间(T3212)等;7、上下行平衡情况;8、PCH,RACH和AGCH信道负荷(避免这些信道过载);9、手机质量问题。
1.4优化相关参数1.4.1NSS侧相关因素分析及提高手段一般情况下,在NSS侧可以通过以下调整寻呼策略来优化寻呼成功率:寻呼次数、寻呼间隔、寻呼方式。
寻呼次数越多,寻呼成功率也越高;寻呼时间间隔必须和BSS侧的寻呼响应时间配合合理,才能提高寻呼成功率。
一般情况下,在MSC可以通过以下调整寻呼策略来优化寻呼成功率。
1.4.1.1寻呼次数和寻呼间隔根据“寻呼损失3”中的原因⑧-( BTS无法收到MS上发的Paging Response消息) ,同时结合MSC侧的寻呼设置,首先优化由于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寻呼响应上发时相关定时器已经超时,不进行寻呼响应统计”。
设置建议:寻呼次数建议设置成3次,寻呼间隔城市设置成 (5/5/5)或(6/5/5);郊区地区可以设置为(6/8/6) 。
问题分析:对位置区容量较大的位置区,建议寻呼重发次数不能太大,且寻呼重发间隔不能太短。
原因是这样做容易造成基站过载和BSC CPU过载,导致大量的寻呼消息被丢弃,从而造成寻呼成功率急剧下降。
如果寻呼重发间隔设置太短,则在所指定的寻呼次数内还没有收到寻呼响应,MSC就认为预寻呼失败并清除寻呼信息。
之后,即使寻呼响应又上来,但由于寻呼信息已清除,则MSC会通过CLEAR_COMMAND拆除被叫侧无线信道。
上发的寻呼响应将被丢弃,不作统计。
另外,寻呼间隔设置时间太长将导致主叫用户听不到PGTO(PagingTimeOut)录音通知(由被叫端局向主叫用户播放用户不在服务区的录音通知),时间太短将不能收到手机终端的寻呼响应。
寻呼时间间隔必须和BSS侧的寻呼响应时间配合合理,才能提高寻呼成功率。
例如MSC寻呼的时间间隔为4s,但是BSS侧的寻呼响应时间大部分为4.4s,这样肯定会导致寻呼成功率较低,对寻呼机制做调整的理论依据是:寻呼成功率=寻呼响应次数/寻呼请求次数。
其中,寻呼响应次数=一次寻呼响应次数+重复寻呼响应次数;寻呼请求次数=一次寻呼请求次数,不包括重复寻呼次数。
因此,适当增加寻呼次数对寻呼成功率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其次,调整寻呼响应等待时长。
MSC等待响应的定时器超时后,再收到Paging Response。
该响应显然是无效的,BSC不能控制收到Paging和上报Paging Response的时间间隔,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MSC超时再收到BSC上报的“无效响应”是不可避免的。
减少无效的“寻呼响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长MSC等待响应的定时器时长。
如图所示:1.4.1.2寻呼方式(TMSI寻呼或者IMSI寻呼)问题出处:避免PCH信道过载,增加PCH寻呼容量问题分析:(1)由于从理论上讲TMSI寻呼效率是IMSI寻呼效率的2倍,所以采用TMSI寻呼方式相当于提高了PCH的寻呼容量。
(2)对于PCH接近过载或已经过载的网络,建议采用TMSI寻呼方式,可以缓解PCH过载现象。
建议设置:首次寻呼使用TMSI寻呼,第二次使用TMSI寻呼,第三次使用IMSI寻呼。
既增加了PCH寻呼容量,又平衡了TMSI的临时错误。
现网设置合理,不作调整。
1.4.2BSS侧提高寻呼成功率的措施1.4.2.1BTS寻呼重发功能问题出处:根据“寻呼损失3”的原因⑦: MS没有收到BTS下发的Immediate Assignment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