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寻呼成功率的因素

影响寻呼成功率的因素

GSM网寻呼成功率指标的优化方法(2009-04-01 13:50:21)标签:gsm网寻呼成功率优化指标分类:知识积累1. 影响寻呼成功率的因素网元MSC、BSC、BTS、MS,以及网络覆盖、干扰、信道拥塞以及设备硬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系统的寻呼成功率,例如:λ硬件故障λ传输问题λ参数设置问题λ干扰问题λ覆盖问题λ上下行平衡问题λ其它原因。

1.1 硬件故障当出现TRX或合路器故障的情况时,将会造成MS难以相应寻呼,寻呼成功率下降。

1.2 传输问题由于各种情况导致的Abis接口、A接口链路等传输质量不好,传输链路不稳定,也会导致寻呼成功率上升。

1.3 参数设置问题BSC侧和MSC侧的一些参数设置会影响寻呼成功率,主要包括:MSC侧寻呼相关参数:1.N侧位置更新时间(IMSI隐形分离定时器):2.首次寻呼方式:3.首次寻呼间隔:4.二次寻呼方式:5.二次寻呼间隔:6.三次寻呼方式:7.三次寻呼间隔:8.MSC重发寻呼次数:9.全网下发寻呼:10.预寻呼功能:11.位置更新优化(MSC软参):12.呼叫早释功能(MSC软参):13.寻呼优化控制(MSC软参):BSC侧寻呼相关参数:14.CCCH信道配置:15.RACH最小接入电平:16.MS最小接收信号等级17.基站寻呼重发次数18.接入允许保留块数19.相同寻呼间帧数编码20.MS最大重发次数21.SDCCH动态分配允许22.随机接入错误门限23.T3212(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24.RACH忙门限25.CCCH负荷门限26.Abis流量控制允许27.A口协作寻呼开关(软参)28.寻呼生存周期(软参29)1.4 干扰问题当存在网内、网外干扰时,都会影响系统的接入成功率,这样就直接影响到系统寻呼响应,使寻呼成功率下降。

1.5 覆盖问题可能影响寻呼成功率的覆盖问题:1.不连续覆盖(盲区)由于基站所覆盖的区域地形复杂(如山区公路)、地势起伏,无线传播环境复杂,信号受阻挡,覆盖不连续等造成MS无法响应寻呼。

2. 室内覆盖差因为一些建筑物密集,信号传输衰耗大,加上建筑物墙体厚,穿透损耗大,室内电平低,造成MS无法响应寻呼。

3. 越区覆盖(孤岛)服务小区由于各种原因(如功率过大,天线方位角等)造成越区覆盖,导致MS可接收到下行信号,到MS发出的相应消息无法达到基站,造成寻呼成功率下降。

1.6 上下行平衡问题如果由于基站发射功率过大或塔放、基站放大器、天线接口等出现问题,造成上下行电平相差较大,则在基站覆盖边缘会导致手机接入成功率不高。

2. 寻呼成功率分析流程和优化方法2.1 分析流程图2.2 寻呼成功率问题定位及优化方法说明2.2.1 硬件和传输上存在问题当出现TRX或合路器故障等情况时,将会造成寻呼下发失败或指配失败等情况,导致寻呼成功率下降。

检查硬件故障可以通过查看基站告警或在LMT上的基站设备面板界面直接查看硬件状态。

主要的BSC告警如下表所示:告警ID告警名称1000LAPD_OML故障告警2204TRX通讯告警4414载频驻波告警3606DRU硬件告警与硬件故障可查看相关话统,指标如下(以下参数以V9R8B048版本为准):原因BSC级小区级设备故障【BSC整体级相关测量】->【BSC接入整体测量】->BSC整体SDCCH可用率BSC整体SDCCH配置数目BSC整体SDCCH可用数目【KPI指标测量】->SDCCH可用率SDCCH可用数目SDCCH配置数目2.2.2 寻呼过载和突发性大话务占用SDCCH信道当LAC区划分不合理、参数配置不当或突发大话务时都可能导致寻呼过载发生,从而降低寻呼成功率。

1、由于位置区划分不合理,大规模的位置更新时,可能出现PCH过载。

2、由于某些小区参数设置不合理,如接入允许保留块数,相同寻呼间复帧数,MS最大重发次数等,导致寻呼信道不足,当寻呼较多时,小区向BSC上报过载消息,出现PCH过载情况。

3、由于大量突发话务导致寻呼过载,如集会等情况。

针对寻呼过载现象,要根据产生原因进行消除,如果过载长期持续,则应该调整参数配置。

如果是突发性大话务导致,则应继续观察,现场应在话务降低后消除。

与过载可查看如下相关话统:原因BSC级小区级寻呼过载【寻呼相关测量】->【A接口寻呼测量】->A0300:MSC寻呼请求次数A0301:SGSN寻呼请求次数A031:SGSN寻呼请求次数(分组业务)A032:BSC处理下发寻呼请求次数【寻呼相关测量】->【过载丢弃寻呼测量】【呼叫相关测量】->【过载丢弃呼叫测量】【呼叫相关测量】->【流控测量】L3188L:PCH队列丢弃的寻呼消息数L3188M:PCH寻呼队列最大占用百分比2.2.3 参数配置上的问题对于寻呼BSC侧和MSC侧的一些参数设置都会影响到成功率,而在MSC侧的寻呼策略尤其重要,可以从以下参数中对问题区域进行检查。

MSC侧寻呼相关参数:1. N侧位置更新时间(IMSI隐形分离定时器):此参数的设置值一定要大于T3212的时间,否则将造成MS在正常网络下,作为被叫时提示为用户已关机。

2. 首次寻呼方式:为了可以增加系统寻呼能力,提高PCH的利用率。

一般是首次用TMSI进行寻呼,最后一次使用IMSI进行寻呼。

另外以IMSI寻呼还可解决个别用户TMSI临时出错的情况。

寻呼必须有IMSI,利用TMSI寻呼也必须携带IMSI,TMSI寻呼并不是减少寻呼数量,而是节约资源。

一个PCH只能同时对两个IMSI进行寻呼,但是一个PCH可以同时对4个TMSI 进行寻呼,相当于PCH扩容。

3. 首次寻呼间隔:间隔设置过小或过大都可能造成寻呼成功率下降。

如果寻呼间隔设置太短,则在所指定的寻呼次数内还没有收到寻呼响应,MSC就认为寻呼失败并清除寻呼信息。

之后,即使寻呼响应又上来,但由于寻呼信息已清除,则MSC会通过CLEAR_COMMAND拆除被叫侧无线信道。

寻呼间隔必须和BSS侧的寻呼响应时间配合合理,才能提高寻呼成功率。

4. 二次寻呼方式:一般为IMSI,因为有时系统下发的TMSI,手机并不认识,因此应该设置至少存在一次使用IMSI寻呼,增加寻呼的可靠性。

5. 二次寻呼间隔:略…6. 三次寻呼方式:略…7. 三次寻呼间隔:略…8. MSC重发寻呼次数:对容量较大的位置区,建议寻呼重发次数不能太大。

否则容易产生寻呼过载。

9. 全网寻呼:用户刚漫游到新的位置区,未及时发起位置更新,这是发起全网寻呼可提高寻呼成功率(不过这种事件的概率一般不大),但发起全网寻呼,会极大增加B侧的寻呼话务量,可能会导致PCH拥塞。

建议对容量较大的位置区不启动全网寻呼,因为这样做容易造成基站过载和BSC CPU过载,导致大量的寻呼消息被丢弃,反而造成寻呼成功率急剧下降;但对于容量较小的位置区,可通过启动全网寻呼来提高寻呼成功率;在覆盖地区较差,且B侧寻呼负荷不高的情况下,也可考虑最后一次寻呼采用全网寻呼。

10.预寻呼功能:预寻呼是一种网络功能。

在GMSC Server向VMSC Server发起呼叫建立请求以前,在HLR向VMSC Server获取漫游号码的过程中,VMSC Server先对被叫手机发起寻呼过程,再向HLR返回漫游号码。

这样在VMSC Server收到GMSC Server的呼叫建立请求时,VMSC Server与手机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

在获取漫游号码的过程中发起预寻呼,能够在分配漫游号码之前就知道被叫用户是否能够寻呼到,这样可以避免在GMSC Server根据漫游号码接入VMSC Server时无法接通被叫用户的情况,从而节省网络资源。

同时在预寻呼之前,如果需要数据恢复,则进行数据恢复,这样可以提高入局呼叫时的效率。

但在预寻呼过程中,会增加SDCCH信道的占用时长,如果配置不当,可能会引起拥塞,使寻呼成功率下降。

11. 位置更新优化(MSC软参):P1100.Bit1,当MS进行位置更新和寻呼交叉进行时,用于控制是否对寻呼进行优化。

即先进行位置更新,当位置更新成功后,在新位置区下寻呼。

如果位置更新失败,或者有follow on,直接回寻呼失败。

该功能打开后,将改善MS作位置更新时,无法相应寻呼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寻呼成功率。

=0:进行寻呼优化。

=1:不进行寻呼优化。

缺省值:112. 呼叫早释功能(MSC软参):P166.Bit15,控制对于用户早释情况下是否对于PAGING RESP消息进行统计。

如果该功能打开,则在主叫早释的情况下,寻呼应答次数会增加,对寻呼成功率有改善作用。

= 0:功能开启;= 1:功能不开启;缺省值:113. 寻呼优化控制(MSC软参):P164.BIT8,当某一次呼叫被叫寻呼无响应后,下一次拨打该用户时寻呼次数开始受本参数控制,直到该用户可以被寻呼到为止,对该用户的寻呼次数才恢复到原有值。

开启该功能将减少在被叫MS无法相应寻呼时,系统再次下发寻呼命令的次数。

=0:使用寻呼控制表配置次数;=1:寻呼次数为寻呼控制表配置次数减1,若寻呼控制表配置次数为1,则保持为1不变。

缺省值:1BSC侧寻呼相关参数:14. CCCH信道配置:小区CCCH的配置方法需要根据小区的信道数及位置区的寻呼能力进行合理配置。

该参数的配置将决定小区寻呼信道的数量。

CCCH信道可以配置在C0的TS0上(此时可以采用BCCH+CCCH配置),也可以在TS2、TS4、TS6上扩展三个组合集,使用CCCH的配置形式。

该配置形式包括除SCH和FCCH 外的TS0的所有组合。

CCCH信道配置通过CCCH_CONF表示,该值必须与小区公共控制信道的实际配置情况一致,CCCH_CONF如下表所示:公共控制信道配置编码表一个BCCH复帧中CCCH-CONF意义CCCH消息块数0001个基本物理信道用于CCCH,不与SDCCH共用90011个基本物理信道用于CCCH,与SDCCH共用30102个基本物理信道用于CCCH,不与SDCCH共用181003个基本物理信道用于CCCH,不与SDCCH共用271104个基本物理信道用于CCCH,不与SDCCH共用3615. RACH最小接入电平:影响MS的接入,表示BTS判断MS随机接入的电平阈值。

当接收到的RACH突发脉冲的电平小于RACH最小接入电平时,BTS认为这是一次无效接入,不进行译码。

当接收到的随机接入突发时隙的电平大于RACH最小接入电平时,BTS才认为这个时隙有接入请求,并且与“随机接入错误门限”一起确定该RACH接入是否有效。

16. MS最小接收信号等级:表示MS接入BSS系统时要求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此参数设置过低,对接入信号的电平要求低,导致很多MS试图驻扎在本小区,增加了小区的负荷和掉话的危险性,需要根据上下行平衡情况合理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