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文句子结构(实用,一看就会)
语文句子结构(实用,一看就会)
主
谓
宾
完成以上步骤以后单句的主干就出来了。
单句的主干,就是把句中 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抽去) 后剩下的部分。
摘取句子的主干,是为了掌握原句的结构, 对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帮助。但是,必须注意,句 子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 确,有的甚至跟原句相去很远。还要注意,在摘 取否定句主干时,一般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
2.承接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 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 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 初)……然后……,从而。 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 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 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6、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7、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8、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9、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10、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11、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12、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13、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4、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 紧密联系、结构互相独立的 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根据复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 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 列、承接、递进、选择、转 折、因果、假设、条件、解 说、目的、连锁等类型。
1.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 物,或者几种 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 是平行相对的并 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 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 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 有时……,有的……有的……。 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 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 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句: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生于1960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的好像要流下来似地。 说明: 能做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 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9.解说复句:
也成总分复句。有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 用几个分句表达。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 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 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 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 主义。 ③战争分两类:一类是正义的, 一类是非正义的。
10.目的复句:
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 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须的,具有相对独立 性的成分,用来称谓呼叫,对事物的猜测、估计、注 释、补充、惊讶、感叹、模拟语气等 例句: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啊,多么使人沉醉的景色!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说明: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词组。它 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5.转折复句:
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 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 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 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 竟然。 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 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非主谓 句分类
动词非主谓句:站住! 形容词非主谓句:好!
叹词、拟声词 非主谓句
哦! (我想起来了。) 呜! (火车的汽笛响了。)
1. 短语的成分:主要有 主语、谓语、宾语、补语、 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就构成句, 构成句子的短语的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 2.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 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是: [状语] +(定语)+ 主语‖+ [状语] + 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
11.连锁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连锁关系的分句 组成。常采用“ 一……就,越……越,谁 ……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 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个分句怎么样,后 一个分句就怎么样。 如: 他越客气,老杨同志就越觉得不舒服。
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 明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依此类推。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整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有关分句、弄清 分句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他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 复句,再找出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 其余依次类推,直至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 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局之间的逻辑 关系 。 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了,|因 (转折) (因果) 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因果)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局提出一个条件, 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见关联词语有: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 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 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 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7.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原因和 结果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是: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 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 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 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 补习班的门槛。
6.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 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 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 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 (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 (还、还是)……,再……也……。 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3.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 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 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 而且(还,也,又)……, 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 况且。 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 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 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符号: 主语 = 谓语 - 定语 ( ) 状语 [ ]
宾语 ~ 补语 < >
分析步骤: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 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 配的对象就是宾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三步,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 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 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伟大)的人民‖ [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 成的句子 动词谓语句:茶桌擦得滑溜溜的发光。
主谓句 分类表
形容词谓语句:他非常健康。 名次谓语句:今天星期一。
主谓谓语句:他性格温和。
(2)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 的词构成 名次非主谓句:飞机! 1950年夏末。 有人敲门。 漂亮极了。
说明: 除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作定语。
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例句: 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说明: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 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 介词结构常作状语。 一般状词紧连在中心词前边,但表示时间、处所、目的 的名词或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 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例句: 什么叫信息?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大会开始辩论。
说明: 能做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作宾语。最常 见的是名词或名饰、限定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例句: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三杯美酒敬亲人。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青隐的单瓣梅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