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2)二、实习小组及成员 (2)三、实习内容 (2)1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2)1.1 角度放样 (2)1.2 距离放样: (3)1.3 坐标法放样: (4)1.4 轴线法放样 (6)1.5 交会法放样 (6)1.6 高程放样: (7)2建筑物轴线放样 (8)2.1 目的与要求: (8)2.2 放样精度: (8)2.3 仪器设备: (8)2.4放样实例: (8)2.5 放样步骤: (9)2.6 注意事项: (11)2.7 上交资料: (11)3 综合曲线测设或桥梁工程放样 (11)3.1目的要求: (11)3.2测设精度: (12)3.3仪器工具: (12)3.4实例: (12)3.5注意事项: (12)3.6上交资料: (13)四、实习总结 (14)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二、实习小组及成员本次实习共分了五大小组,我们属于第四小组,第四小组的成员有桑颍葛、刘琼灿、杨慧芳、杨凯、张亚军、张军营、申九阳、苏文文、徐光耀、李涛、陈应能。
三、实习内容1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1.1 角度放样如图2-1,A、B为实地上的两个已知点,已知∠BAP1=β1= 44°24′36″,∠BAP2=β2=15°38′49″,试用直接放样法和归化法分别放样∠BAP1、∠BAP2等于各自的设计角度β1、β2。
1.1.1放样步骤:直接放样法步骤:(参见教课书P99)归化法放样步骤:(以P1为例)1)首先用直接法标定出过渡点P1′;2)2测回精测∠BAP1′=β1′,并概量AP1′=S;3)计算Δβ=β1-β1′,改正数q = Δβ/ρ*S;4)由过渡点P1′,按q的改正方向作垂线,量P1′P1 = q,即为所放样角度∠BAP1;1.1.2 注意事项:1)注意角度的正拨与反拨;2)用归化法放样时,注意q的正负号与改正时丈量q的方向;1.1.3 放样结果:1.2 距离放样:如图2-2,A为实地上的已知点,AM为定线方向,AB的设计距离为21.482m试用直接法和归化法放样该距离。
图2--21.2.1 放样步骤:直接法:由A点起,利用钢尺,沿AM方向量出距离S=21.482m两次,取其中点(B′)即为所放样的长度。
归化法:1)将上述所放样的B′点作为过渡点,按一定的测回数,用钢尺(或测距仪)精测AB′的距离,并测出A、B′之间的高差,2)对AB′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得出精测距离S′;3)计算B′的改正数ΔS= S-S′;4)由过渡点B′沿定线方向向前(ΔS>0)或向后(ΔS <0)量ΔS,标定出所求点B。
1.2.2 注意事项:1)归化法放样距离时,要对精测距离严格的加入各项改正;2)注意过渡点的改正数ΔS的正负与改正时丈量ΔS的方向。
1.2.3放样结果:1.3 坐标法放样:1.3.1 极坐标法:已知:地面控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675.90,681.76),B(744.60,662.76),待定点P的设计坐标为P(666.31,609.11),试用极坐标法放样出P 点。
1.3.1.1 放样步骤:(参见教课书P99)1.3.1.2 注意事项:1)在计算放样数据β时,要注意β的正拨与反拨;2)如需用极坐标法精确放样P点,则可用归化法放样角度β和距离S;1.3.1.3上交资料:1.3.2 直角坐标法已知M(200,200),O(200,400),M、O为矩形控制网中的控制点,P的设计坐标为P(190,370),试用直角坐标法放样出设计点P。
1.3.2.1 放样步骤(如右图)1)由公式:a=AP -A,b=BP-B;计算放样数据a,b;2)由O点沿OM方向放样距离a得n点;3)在n点放样直角方向,并沿该方向放样距离b得P点。
1.3.2.2 注意事项:1)在放样a,b时,要注意a,b的正负与实地丈量的方向;2)当放样精度要求不高(或b值不大)时,可采用3、4、5法或方向架法测设直角;1.3.2.3 上交资料:1.4 轴线法放样主要是实习闯镜法放样。
已知3-3′,Ⅲ-Ⅲ′是设计建筑物的两轴线,在3-3′,Ⅲ-Ⅲ′无法安置仪器,试放样3-3′和Ⅲ-Ⅲ′的交点Ⅲ3,(如图右下图)1.4.1放样步骤:1)分别将两台经纬仪用闯镜法安置到3-3′,Ⅲ-Ⅲ′上;2)两台经纬仪的视线交点即为Ⅲ3点;闯镜法的操作步骤:(参见教课书P7)。
1.4.2 注意事项:利用闯镜法也可将仪器安置在3-3′(或Ⅲ-Ⅲ′)的延长线上。
1.5 交会法放样主要实习前方交会放样法。
已知A(992.54,674.50),B(1081.04,750.00)为地面两已知点,P为待放样点,P的设计坐标为P(899.12,762.88),试用角度前方交会的归化法放样P点。
1.5.1 放样步骤:1)计算放样数据α=αAB -αAP,β=αBP-αBA;2)用两台经纬仪分别安置在A、B点,分别以B、A两点定向,拨α、β角,两经纬仪的视线交点P′,作为过渡点;3)以必要的精度实测∠P′AB = α′,∠P′BA=β′,计算角差:Δα=α′-α,Δβ=β′-β;4)采用模片法现场进行归化改正。
模片法归化改正的步骤:(参见教课书P9)1.5.2注意事项:在利用模片法进行归化改正,作P′A、P′B的平行线时,要注意εA εB(即Δα、Δβ)的符号与所作的平行线位置的关系。
1.5.3 上交资料:1.6 高程放样:1.6.1 放样步骤:(参见教课书P12)例1:已知:高程控制点A的高程为HA=89.467m,放样点B的设计高程为HB=89.000m,请实地放样出高程点B。
例2:已知高程点BMA 的高程HA=82.251 m,待放样点P的设计高程HP=85.751m,请实地放样出高程点P。
1.6.2 注意事项:当计算出的前视读数为负值时,应倒立水准尺,尺端零点即为待放样点的高程2建筑物轴线放样2.1 目的与要求:1、掌握建筑物定位轴线放样的基本方法;2、掌握建筑物各细部轴线的放样(即建筑物放线)。
2.2 放样精度:测距相对中误差:1/3000,测角中误差:±30″。
2.3 仪器设备:DJ6光学经纬仪,钢尺,木桩及小钉若干,记录板一块。
自备:2H铅笔与计算器。
或全站仪一套。
2.4放样实例:某砖混结构住宅楼,图2-7是其建筑总平面图,其基础平面图,基础剖面图,首层建筑平面图分别见图2-8,图2-9,图2-10。
已知控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06.40,260.13),B(106.40,278.63)设计建筑物的轴线交点坐图2-7标分别为A-1(118.60,267.23),A-4(121.88,276.25),根据以上已知资料和图纸,实地进行建筑物放样,并撒出基槽边界线。
2.5 放样步骤:一)计算放样数据:计算出定位轴线交点A-1,A-4,C-1,C-4的放样数据;二)定位轴线放样:利用极坐标法放样出定位轴线点A-1,A-4,C-1,C-4;三)建筑物放线:依据基础平、剖面图及首层平面图上,建筑物各细部轴线的各种几何关系,将各轴线交点测设于地面,并钉以木桩、小钉;四)撒出基础开挖边线。
2.6 注意事项:1、放样数据应在实地放样前事先算好,并经检核无误;2、放样过程中,每一步均须检核,未经检核不得进入下一步的操作。
2.7 上交资料:3 综合曲线测设或桥梁工程放样3.1目的要求:掌握偏角法测设综合曲线;熟悉切线支距法测设综合曲线;会计算曲线测设所需数据。
3.2测设精度:《规范》要求精度:1、纵向闭合差1/2000,2、横向闭合差±10cm。
3.3仪器工具:经纬仪、钢尺、花杆、测钎、记录板、木桩、小钉若干、斧头一把、自备:2H铅笔、计算器、小刀等。
或全站仪一套。
3.4实例:已知JD2的里程为:DK0+986.38,转角a右=35°30′,曲线半径R=200m,缓和曲线长l0=50m,要求桩距为10m,分别有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测设该综合曲线。
测设步骤:(1)、计算曲线元素,计算结果分别填入表2-5;(2)、计算曲线主点的里程桩号,分别填入表2-5;(3)、计算各细部点的坐标(x,y)填入表2-5;(4)、按给定的转角定出JD2和线路的直线段;(5)、测设曲线主点ZH2 、HY2、QZ2、YH2和HZ2;(6)、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出该综合曲线。
3.5注意事项:计算测设数据时要细心,曲线元素经复核无误后才可计算主点里程,主点里程经复核无误后才可计算各细部桩的测设数据,各桩的测设数据经复核无误后才可进行测设。
曲线细部桩的测设是在主点桩测设的基础上进行的,故主点测设要十分小心。
在丈量x和支距y时,以及丈量切线长、外矢距和弦长时,尺身要水平。
设置起始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时要细心。
在实习前应计算好测设曲线所需的数据,不能在实习中边算边测,以防出错。
3.6上交资料:四、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