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PPT课件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PPT课件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总结 :
1、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4个 )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1个 )卵细胞。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I
),
原因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 )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数目减半( 2 )几次,分别发生
在( 减I
)和( 减II )。
4、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和精子、卵细胞、第二极体 中( 无 )同源染色体。 5、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进行( 等分 )
减数24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 ) 12
练习题2:
1、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发生在
A、减数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2、减数分裂仅发生在 A、有性生殖的动物体 B、 有性生殖的植物体 C、体细胞的形成和成熟过程 D、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
1902年科学家发现,细胞核内染色体 的传递方式与‘遗传因子’的传递方 式又密切的关系。于是提出孟德尔的 ‘遗传因子’即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假 设,这个假设圆满解释了孟德尔定律。
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
一、染色体
着丝粒
染色体行为— 是指在细胞周 期中染色体在 形态和结构方 面所表现出的 一系列有规律 的变化。
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9.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 四 个精子;一个 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 一 个卵细胞和 三 个极体,极体都将 退化 。
10.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中的 染色体数目 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 遗传 和 变异 都是十分重要的。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 A.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 B.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两次 C.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 D.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两次
4.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A.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5.下图为猕猴的细胞分裂曲线图,据图回答:
怎样表述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染色体是细胞 核内遗传物质 的载体。
长臂
粒
短臂
按照着丝粒的位置,人们将染色体分为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的 形态类型
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端着丝粒染色体
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数目都是相 对恒定的。(P26表2-1)
从细胞水平上来看,人是怎样诞生的?
46 何种 23
D.Abc、AbC、abC、aBc
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6、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
细胞连续分裂( 2 )次
练 习 题1
1.图中有染色体 4 条, 染色 单体 8 条,DNA分子 8 个; 图中有同源染色体 2 对,
分是: A和B;C和D 。
2、A和C、B和D为: 非同源染色体
,
a和a’,b和b’,c和c’,d和d’称姐妹染色单体
为:
;
1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图像鉴别
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
★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四分体、分离。
这种方法简称三看鉴别法。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
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
奇数
一数 染 色 体 数 目
偶数
减Ⅱ
三判断 无同源染色体行为
A.23对、46条、92条
B. 23对、23个、92条
C.46个、46个、92个
D. 46个、23个、46个
6.已知A、a;B、b;C、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布是 ( A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2
3.在每个四分4 体中,有同源染色体 4 对,包含 条
染色体, 2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着丝点
个。
2. 根据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 化, 回答下列过程各发生的时期: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 减Ⅰ间期 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减Ⅰ前期
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减Ⅰ后期
4.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Ⅰ分裂完成时
(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减I 后期
(中期)
(后期)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向两极移动 (同时存在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组合一
AB ab
组合二
组合三
Ab aB
组合四
非同源 染色体的
自 由 组 合
减I 末期
(后期)
(末期)
细胞从中央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减少一半
次级精母细胞
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相同点 场所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在间期染色体先复 制,在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 分体,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 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睾丸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前期)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四分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 染色单体. (可能存在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减I 中期
(前期)
5. DNA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Ⅰ分裂完成时 减Ⅱ分裂完成时
3.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 24),染色 单体数是(48 ),后期的着丝点数是(48 )。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是
( 24),染色单体数是( 48)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 ),
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 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n)
变形
4个精子(染色体数:n)
联会
四分体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第 二 极 体
卵细胞
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卵巢
不 同
分裂 方式
点 子细胞
个数
是否
变形
细胞质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4个精子 有变形过程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无变形过程
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细胞形成与受精作用:
高等动物(2N)
() ()
母 本
有丝分裂
父
本
减 数 分 裂
受精卵(2N)
减
数
受精作用
分 裂
卵细胞(N)
精子(N)
84
42
0
a
b
cd
⑴该曲线代表的是( DNA ) ⑵此细胞进行的是何种分裂?_减_数_分_裂__
⑶猕猴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42) 条,ab段的细胞有染色 体( 4)条2 ,四分体( 2)个1 ,染色单体( )8个4;
⑷该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b )点
练习题3
1、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 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根据图回答:
A、B、C细胞分别属于何种细胞增殖类型及时期?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中期 )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
2.联会发生在 ( A )
A.精(卵)原细胞
B. 初级精(卵)原细胞
C.次级精(卵)原细胞
D. 精(卵) 细胞
3.发生联会的染色体是 ( A )
A.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减II 前期
减II 中期
减II 后期
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 两条染色体向两极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