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考前深度密押(一)

语言学概论考前深度密押(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来选均无分。

)1.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呢表现为【】A . 书面语 B. 文字 C. 口语 D. 体态2 .语音与其他声音的本质区别表现在【】A. 物理属性B. 生理属性C. 心理属性D. 社会属性3. 下列辅音都是浊辅音的一组是【】A. [m,l]B. [b,k]C. [n,t]D. [s,f]4 . 下列汉子读音,声母、韵头、韵腹、韵尾俱全的一组是【】A.张家庄B. 霍阁沟C.姜皇庙D.马驿店5. unkindness 是【】A. 前缀+词根B. 前缀+词根+后缀C. 词根+后缀D. 词根6. 下列关于一般语汇总体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构词能力强B.适用范围窄C.产生历史长D.大多很稳定7. 从构词方式上说,下列各词属于偏正复合词的是【】A.雪白B.清楚C.心疼D.月亮8. 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可将词组分成【】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B.联合同组和偏正词组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D.简单同组和复杂词组9. “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A.语气意义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语体色彩不同D.形象色彩不同10. 下列英语词语中,含有异根这一语法手段的一项是【】A. foot一feetB. work—worksC.good—betterD. get—got11. 把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A. 表示性范畴B. 表示格范畴C. 表示人称范畴D. 什么语法范畴都不表示12.下面关于语义模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义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B. 词义的中心是明确的C. 有不少词的词义是精确的D. 模糊性影响了人们的交际,所以要多造一些专有名词13. 下列关于反义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理性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可以构成反义词B.附加色彩上的贬褒对立可以构成反义词C.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D.不同语言的词之间可以构成反义14. 下列各句,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是【】A.我去打电话。

B.接电话的是他。

C.他去比较好。

D.他希望你来。

15. 下列文字中属于表音文字的是【】A. 纳西族东巴文B. 汉字C.日文D.古埃及圣书文16. 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是【】A. 上B.井C.末D.旦17. 提出“遗传机制”假设的是【】A. 苏联学者马尔B.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C.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D. 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18. 音乐、舞蹈是人类哪种思维的表现形式【】A. 感性思维B. 抽象思维C. 发散思维D. 理性思维19. 克里奥尔语是指【】A. 用于特殊场合的混合语B. 只有口语形式的混合语C. 用于特殊场合的洋泾滨语D. 成为人们母语的洋泾滨语20. 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划分语言和方言的标准是【】A.有误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B.有误民族认同感C.语法是否一致D.相互理解程度E.口音是否一致22. 下列语言片断中,汉语名词“书”具有“有定”语法意义的有【】A. 动词前面的光杆名词:书看完了B. 动词后面的光杆名词:喜欢看书C. 加上指示代词的名词:那书挺好D. 介词"把”后的名词:把书丢了E. 前面加数量词的名词:买一本书23.下列词中,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是【】A. 芹菜B. 西红柿C. 黄瓜D. 茄子E. 苹果24.下列语言中属于汉藏语系的有【】A. 壮语B. 苗语C. 维吾尔语D. 傣语E. 日语25. “民族语言政策”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A. 关于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B. 关于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C. 关于一个国家内部主体民族语言的政策D. 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E. 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7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26.语流音变27.蕴含28.他源文字29.语言迁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边[pian55]、帮[pɑŋ55]和八[pA55]这三个音节中的[a]、[ɑ]和[A]三个音素,用同一个音位/a/来表示,请用音位的相关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31.为什么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32.“修路”、“老人可以接待”都是歧义结构,试从语义角色的角度加以说明。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3. 在下列词语后的括号内填写词语所包含的语素数量,并根据构词方式将词语分别填人下列各项中:奥林匹克[ ] 黑咕隆咚[ ] 小孩儿[ ]黑板[ ] radar(雷达)[ ] books(书)[ ](1)直接成词(2)转化成词(3)语汇构词(4)语法构词34. 下面都是“动词(着)+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试从结构形式(A)和语义指向关系(B)进行分类,分别填人各项中:坐着挺好显着不髙兴看着伤心透着轻浮躺着不合适听着刺耳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A1主谓词组:A2动宾词组:A3连动词组:B1形容词陈述指向动词,或动词支配指向形容词:B2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施事:B 3形容词说明指向动同的受事: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35.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以及二者关系的特性。

36. 语言发展为什么具有渐变性?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DACB 6—10 BAACC 11—15 DDCAC 16—20 BCCDD二、多项选择题21.AB 22.ACD 23.ABCD 24.ABD 25.ADE三、名词解释题26.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语流音变”。

例如:汉语中“辛苦”(xTn kǔ),在语流中读成(xTng kǔ),舌尖中音[n]被舌根音[k‘]同化为舌根鼻音[ŋ]。

27. 蕴含: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甲就蕴含乙,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例如“他买了萝卜→他买了菜”,“他踢了小张的腿→他踢了小张”。

28. 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其他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叫“他源文字”。

“他源文字”的特点是音符一般跟语言单位的意义没有联系。

例如,希腊文字和拉丁文字都是他源文字。

29. 语言迁移: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所产生的影响叫做语言迁移。

其中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

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语言之外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四、简答题30. 根据归并音位的原则,即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来看,几个有各自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的音,彼此间的差别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当它们在语音上又相近时,就可以将它们归入同一音位。

我们来看[pian55] [pɑŋ55]和[pA55]这三个音节,[a]出现在舌尖鼻音[n]前,[ɑ]出现在舌根鼻音[ŋ]前,[A]则出现在只有韵腹的音节中,它们三个出现的环境不同,在读音上,也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将[a][ɑ]和[A]划为同一音位/a/。

31. 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比如“睡觉”的意思是“进人睡眠状态”,在这种行为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睡觉”作为谓词就只能带一个表示行为发出者的变元。

而“喝”作为谓词就可以带两个变元,即行为的发出者和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客体。

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再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

因此,我们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32. “修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通过“修”这个动作,使之有了“路”,另一个是原本就有“路”,但“路”有问题,通过“修”使之好。

“老人可以接待”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可以接待老人”,另一个是“老人可以接待别人”。

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就叫语义角色。

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结果、工具、处所等等。

语义角色不同,常常造成歧义。

“修路”的第一个意思中,变元“路”的语义角色是结果。

第二个意思中,变元“路”的语义角色是受事。

“老人可以接待”的两个意思中,变元“老人”的语义角色分别是受事和施事。

五、分析题33.奥林匹克[I] 黑咕隆咚[2] 小孩儿[3]黑板[2] radar(雷达)[1] books(书)[2](1)直接成词:奥林匹克(2)转化成词:radar(3)语汇构词:黑咕隆咚小孩儿黑板(4)语法构词:books34.A1: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A2: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A3:者着伤心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听着刺耳B1:透若轻浮显着不高兴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B2;看着伤心走着累B3:听着刺耳闻着臭、吃着香六、论述题35.(1)语言符号的“能指”是指能够表示某种意义的物质实体,即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指“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

(2)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但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则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所以原则上又是有理据的。

(3)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改变“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特定关联,否则语言就会丧失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

(4)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可变性,这种关联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太太”改称“爱人”。

36. 这是由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具体来说,即:第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了语言不可能有突变。

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是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才逐步形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

要在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对它人为地实行突变,既不可能,也不允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