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案例

第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案例

案例一某企业打算变卖一套尚可使用5年的旧设备,另购置一套新设备来替换它。

取得新设备的投资额为180 000元;旧设备的折余价值为95 000元,其变价净收入为80 000元;则第5年末新设备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相等1。

新旧设备的替换将在年内完成(即更新设备的建设期为零)。

使用新设备可使企业在第1年增加营业收入50 000元,增加经营成本25 000元;第2~5年内每年增加营业收入60 000元,增加经营成本30 000元。

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行业基准折现率分别为8%和12%,企i c 业应如何进行决策?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项目差量净现金流量和差额内部收益率,并分别据以作出更新决策如下:(1) 依题意计算以下指标: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 = 新设备的投资-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 = 180 000-80 000 = 100 000(元)运营期第1~5每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 = = 20 000(元)100 0005运营期第1年总成本费用的变动额= 该年增加的经营成本+该年增加的折旧1 为了方便计算,本例假设到第5年末新设备与继续使用旧设备时的与净残值相等。

= 25 000+20 000 = 45 000(元)
运营期第2~5年每年总成本费用的变动额 = 30 000+20 000 = 50 000(元)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为旧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变价净收入 = 95 000-80 000 = 15 000(元)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 旧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 15 000×25% = 3 750(元)运营期第1年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 = 50 000-45 000 = 5 000(元)运营期第2~5年每年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 = 60 000-50 000 = 10 000(元)建设期差量净现金流量为:
= -(该年发生的新固定资产投资-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180 ∆NCF 0000-80 000) = -100 000(元)运营期差量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为:=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因更∆NCF 1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5
000×(1-25%)+20 000+3 750=27 500(元)=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因∆NCF 2~5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

= 10 000×(1-25%)+20 000 = 27 500(元)
(2) 根据ΔNCF 计算ΔIRR:(P/A, ΔIRR, 5) = = 3.6364100 00027 500∵ (P/A, 10%, 5) = 3.7908 > 3.6364 (P/A, 12%, 5) = 3.6048 < 3.6364∴ 10% < ΔIRR < 12%,应用内插法:ΔIRR = 10%+ ≈ 11.66%3.7908‒3.63643.7908‒3.6048×(12%‒10%)(3) 比较决策
当行业基准折现率为8%时:i c ∵ ΔIRR = 11.66% > = 8%i c ∴ 应当更新设备
当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2%时:i c ∵ ΔIRR = 11.66% < = 12%i c ∴ 不应当更新设备注意:在计算运营期第一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的公式中,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息税前利润”不应当包括“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

之所以要单独计算“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是因为更新改造不仅会影响到本项目自身,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所得税水平,从而形成了“抵税效应(tax shield)”。

如果将“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计入“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就会歪曲这种效应的计
量结果。

案例二 某企业急需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的营业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差额为50 000元,增加经营成本34 000元。

市场上该设备的购买价(不含税)为77 000元,折旧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7 000元。

若从租赁公司按经营租赁的方式租入同样的设备,只需每年年末支付9
764元租金,可连续租用10年。

假定基准折现率为10%,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如下:(1)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购买设备的相关指标计算:购买设备的投资 = 77 000元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额 = = 7 000(元)77 000‒7 00010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 = (每年增加的营业收入-每年增加的营业
税金及附加)-(每年增加经营成本+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额) = 50 000-(34 000+7 000) = 9 000(元)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 =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1-所得税税率) = 9 000×(1-25%) = 6 750(元)
购买设备方案的所得税后的净现金流量为: = -购买固定资产的投资 = -77 000(元)NCF 0
=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额=6 NCF 1~9750+7 000= 13 750(元) = 购买设备该年增加的净利润+购买设备该年增加的折旧额+购买设
NCF 10备该年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 = 6 750+7 000+7 000 = 20 750(元)租入设备的相关指标计算:租入固定资产的投资 = 0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 = 0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 = 每年增加营业收入-(每年增加经营成本+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租金) = 50 000-(34 000+9 764) = 6 236(元)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 =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1-所得税税率) = 6 236×(1-25%) = 4 677(元)租入设备方案的所得税后的净现金流量为: = -租入固定资产的投资 = 0NCF 0 =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额 = 4
NCF 1~10677+0 = 4 677(元)购买和租入设备差额净现金流量为:
= -(77 000-0) = -77 000(元)∆NCF 0 = 13 750-4 677 = 9 073(元)∆NCF 1~9 = 20 750-4 677 = 16 073(元)∆NCF 10按插入函数法计算得 ΔIRR = 4.32%作出决策:
∵ ΔIRR = 4.32% < = 10%i c ∴ 不应当购买设备,而应租入设备(2) 折现总费用比较法。

无论是购买设备还是租赁设备,每年增加营业收入、增加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加经营成本都不变,可以不予考虑。

计算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购买设备的投资现值 = 77 000(元)购买设备每年增加折旧额而抵减所得税额的现值合计 = 7 000×25%×(P/A,
10%, 10)
= 1 750×6.1446 = 10 735.05(元)购买设备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的现值 = 7 000×(P/F, 10%, 10) = 7 000×0.3855 = 2698.5(元)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 =77000-10753.05-2698.5=63548.45(元)计算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租金的现值合计 = 9 764×(P/A, 10%, 10) = 9 764×6.1446 ≈ 59 995.87(元)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租金而抵减所得税额的现值合计= 9 764×25%×(P/A, 10%, 10)
= 2441×6.1446 ≈ 14 998.97(元)
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 = 59 995.87-14 998.97 = 44 999.90(元)
作出决策:
∵购买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 63548.45元> 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 = 44 999.90元
∴不应当购买设备,而应租入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