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大纲

《中药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大纲

《中药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大纲
(2009 年修订36 学时用)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大多数来自于天然产物,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特点。

在近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引入,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中药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

中药的应用源自中医理论,客观的认识中医、认识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实用性、甚至科学性是我们今天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传统中药在世界范围内既属于传统医学(TCM ),有整体性、系统性的优势;又能够作为OTC (非处方用药)、或DRUGS (药品)直接治疗疾病。

传统医学的优势应该与现代西方医学沟通,现代中药的进展就是追求更多、更新的药品服务于临床、造福于人类健康。

本门课程的开设基于目前中药研究的方向分类介绍其进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中药目前的发展状态,有助于确立研究目标,在学习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的同时了解该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医中药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医学、药学与现代各相关学科相结合、并借助用其他学科的思路和技术优势以促进自身的进步。

传统医学的发展必须首先立足于继承,保存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寻求有效的发展。

第一章药性理论研究进展
1 教学目的:
1.1 掌握中药、中药学,天然药物的概念;
1.2 熟悉临床中药学的优势和不足,中药安全使用的要求;
1.3 了解中药特点和分类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重点讲解对中药、中药学的古今认识,天然药物的概念以及与中药的关系。

2.2 系统认识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特点,简介中药的现代分类方法。

2.3 介绍目前临床中药学的概念、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2.4 重点认识中药的安全性以及常用防范措施。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 教学时数:4 学时
第二章药事法律法规进展
1 教学目的:
1.1 掌握中药现代化的涵义及其意义;
1.2 熟悉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
1.3 熟悉中药现代化研究法规与意义;
1.4 了解GAP、GLP、GCP、GNP、GMP、GSP等基本内容。

2 教学内容:
2.1 介绍我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讲述其基本概念、主要精神、战略目标、重点任务。

2.2 举例说明中医药发展的优势与困扰,讲述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市场价值及其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性。

2.3 简要介绍中药现代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及相关联系。

2.4系统概述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系列法规GAP、GLP、GCP、GNP、GMP、GSP等基本内容。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 教学时数:4 学时。

第三章基于化学手段的中药研究进展
1 教学目的:
1.1 熟悉中药的活性成分概念以及通过化学的分析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1.2 了解通过特选植物的分析研究可以为新药研制、寻找新药源提供有效途径。

1.3 了解中药现代研究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介绍冬凌草、石杉属的资源分布状况。

2.2 现阶段我国对冬凌草、紫杉醇、石杉属研究概况。

2.3 冬凌草、石杉碱甲活性成分以及化学成分分析。

2.4 贵州冬凌草、石杉碱甲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工作总结。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 教学时数:4 学时。

第四章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1 教学目的
1.1 了解国内外中药质量控制现状,中药质量标准发展趋势;
1.2 熟悉中国质量标准概况;
1.3 掌握中药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 教学内容
2.1 重点讲解国内外中药质量控制现状、中国质量标准概况、中药质量标准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2 简介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是中药疗效和安全保证的意义。

2.3 强调并认识高新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实践。

4.教学时数:6 学时。

第五章中药炮制及饮片规范进展
1 教学目的
1.1 掌握中药炮制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2 规饮片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及其发展。

2 教学内容
2.1 概括性讲述传统的炮制工艺,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炒、炙、煅、蒸、煮、燀、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水飞、提净、干馏等)
2.2 重点讲授各种炮制工艺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2.3 讲解中药炮制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方法。

2.4 简介饮片规范化的现状及发展。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实践。

4.教学时数:6 学时。

第六章分子生物学的形成、技术和应用进展
1教学目的
1.1 掌握分子生药学的概念;
1.2 了解分子生药学的形成、现状和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应用现状;
1.3 掌握中药资源学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相关概念;
1.4 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背景、家底和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物种濒危与保护等级的划分标准;了解分子生药学在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2 教学内容
2.1 系统介绍分子生药学学科的形成、概念、发展和理论基础,与中药鉴定学的关系及其应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2 介绍PCR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原理和简介研究实例;
2.3 简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遗传多样性的定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相关条例和等级标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
2.4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辅助育种和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4.教学时数:4 学时。

第七章中药药效与临床应用进展
1 教学目的
1.1 强调药品为临床服务的原则。

掌握药理药效研究的思路在于把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1.2 熟悉抗肿瘤中药药效研究的选药基本要求。

1.3 了解抗衰老、抗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肝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2 教学内容
1.1 系统讲授中药及其提取成分在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了解抗肿瘤常用的中药种类以及中医治疗肿瘤疾病“扶正抗邪” 的理论依据。

1.2 讲解中药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和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理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1.3 简介中药在现代临床常见疾病治疗中的研究思路:重在预防,全身调理,扶正祛邪,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课堂讨论。

4.教学时数:8 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