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电功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电功率)

7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灯泡上标有“220V100W”,它的含意是:220V是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即该灯泡在220伏的电压下能正常发光;100W是该灯泡的额定功率,即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是100W.
例:灯泡上标有“PZ220—25”。

它的含意是:“PZ”指的是普通照明;220指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伏,25指灯
泡的额定功率是25瓦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两
种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同步练习
例1: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求:
①一天用电多少千瓦时?
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多少度?合多少焦耳?
③如果时间单位用秒,一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已知:P=250w=0.25kw t=3h ②一月=30天③t=3h=10800s
求: ① W天=?kw.h ② W月=?度=?焦耳(J)③W=?焦耳(J)
解:根据公式P=w/t得w=pt.则①W天针对练习1
某用电器20 min消耗的电能是1 kW·h。

此用电器的功率是多
少?
已知:t=20 min=1200s W=1 kW·h=3.6×10 J
求:P=?
解: 根据公式P = w/t得
P=W/t =3.6×10÷1200S
=3000 W=3 kW
答:此用电器的功率是3Kw.
针对练习2
某家庭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1 W,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
安?
已知:P额=11w
求: I=?mA
讲练结合,熟练应用公
式,能够多方面进行计
算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
本节重点内容形成知
识结构
=Pt=0.25kw.h×3h=0.75kw.h
②W月=Pt×30天=0.25kw.h×3h×30天
=22.5kw=22.5度=81000000J③W 月=Pt=250W×10800s×30天=81000000J
答:①一天用电0.75kw.h 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22.5度,合81000000J ③如果时间单位用秒,一个月电能消耗81000000J
例2:一盏灯连接在照明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68毫安,求:
①灯的功率是多少?
②每天通电3小时,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多少度?
已知:u=220v I=68mA
求: (1).P=?W (2).W=?度
解:由公式P=UI得P=220伏×0.068安=14.96瓦。

W=Pt=0.01496千瓦×3×30小时≈1.35度
答:灯的功率是14.96瓦,一个月用电约1 . 35度。

答:灯的功率是14.96瓦,一个月用电约1 . 35度解:家庭电路电压U=220 V;P=11W
由P=IU得I= P/U=11W/220v
=0.05A=50mA
答: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50毫安?
针对练习3
灯泡上标有:“6V12W“字样,问题: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你又可以设计出多少问题?比比看,看谁设计的问题多!
①、“6V12W”的含义是什么?
②、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I=P/U
③、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R=U×U/P
④、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W=Q=Pt
⑤、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T=W/P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电功率教学反思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

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我感到我们的学生对于电学题,一直比较“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难题。

学生对于P=U2/R 、 P=I2R公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是方法的问题。

学生的逻辑思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要求,主要是不懂得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师的方法不当。

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

现在看来,这为以后带来了麻烦。

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

以前我讲到这里往往急于引入P=U2/R 、 P=I2R两个公式,本意虽好,却让学生感到有些混乱。

这里我采取了最基本的方法,先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果呢,标着标着,学生把未知也变成了已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基本方法掌握了,回过头来把那些题目再做一遍,用P=U2/R 、 P=I2R解题,告诉学生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课外练习的选择上,根据学生实际承受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来源于生活,应用到社会的原则,结合“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教学法,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主要是一些开放性的、有实践意义的作业。

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但定有许多地方存在失误与不足,如细节的处理、教学环节的处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课堂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等,是后续的教学中需着力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