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记录
姓名:XXX职业:农民
性别:女住址:XXXXXXX
年龄:76岁病史供述者:患者本人
婚姻:已婚
民族:汉族入院时间:2015年02月05日1 1时
24分
籍贯:四川省邻水县记录时间:2015年02月05日19时
27分
主诉:咳嗽,咯痰,发热3天。
现病史:入院前3天,患者因淋雨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咯出黄色粘稠样痰,伴头昏、头痛,以及全身多处疼痛不适,伴畏寒,发热,体温39°C左右,无胸痛、
咯血。
在当地诊所经输液治疗,病情无好转,仍咳嗽,咯痰,伴咽痛,发热时有气促,心慌,心累,且症状逐渐加重,病员于今日来我院求治。
门诊以"肺部感染"收入我科治疗。
发病以来,患者神清,纳差,小便正常,入睡欠佳,体重无明显减轻,无盗汗。
过去史:既往体质一般,否认有" 肝炎、结核、伤寒、菌痢" 等传染病史;无慢支炎史,无高血压病史;重大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疫水、疫源接触史。
否认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沾染史。
否认特殊嗜好。
无精神创伤史及冶游史。
已婚,夫妻关系和睦。
婚育史:已婚已育,爱人及子女体健,夫妻关系和睦。
月经史:16(5—7/28 —30)48,既往月经正常。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精神病"" 高血压"等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C P106 次/ 分R22 次/ 分BP91/64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病容,神志清楚,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黄染、未见水肿及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双眼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眼球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外耳道无分泌物,双耳听力粗测无异常,双乳突区无压痛。
鼻腔通畅,鼻中隔无偏曲,各副鼻窦区无压痛。
唇无苍白,未见疱疹,口腔粘膜无出血溃疡,伸舌居中无震颤,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对称,气管无偏斜,未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侧甲状腺无肿大,气管无偏斜。
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左下肺叩诊稍浊,触觉语颤增强,左下肺可闻及湿音和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性心尖搏动,叩诊心界不大,心率10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部平软, 无胃肠型, 腹部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在肋下未扪及,脾未扪及水,腹水征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 听诊肠鸣音正常(5次/分),未听及气过水音及金属音。
肛门外生殖器查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活动佳。
神
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HB120g/l X 109/L N L ,PLT 99X 109 /L ;肝肾功、血糖、血
脂、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胸片:左肺感染;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
入院诊断:左下肺炎
医师签名:XXX
记录日期:
首次病程记录
XXX ,女,76岁,农民,已婚,汉族, 患者因"咳嗽,咯痰,发热3天",于2015 年02月05日
1 1时24分入院。
一、病史特点如下:
1. 老年女性患者,起病急,病程短;
2. 以"咳嗽、咯痰、发热"为主要不适症状,受凉为明显诱因,主要为咳嗽,咯痰,咯出黄色粘液样痰,不易咯出,伴畏寒发热,体温39C左右精神萎靡、头昏、乏力、纳差等不适,无犬样咳嗽、无呼吸困难,无盗汗、咯血,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无腹痛、腹泻等症状。
3. 查体:C P106次/分R22次/分BP91/64mmHg发育正常,正力体型,精神萎靡,对答切题,一般病容,步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咽部中度充血,无水肿,扁桃体无肿大,胸廓稍桶装,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语颤无异常,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哮鸣音,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性心尖搏动,叩诊心界不大,心率10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4.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20g/l X 109/L N L ,PLT 99X 109/L ;肝肾功、血糖、血脂、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胸片:左肺感染;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
二、初步诊断:左下肺炎
诊断依据:患者为76岁老年女性;病程短,起病急;以受凉为诱因;咳嗽,咯痰,发热,寒战,时有气促,气喘,心慌,心累,且症状逐渐加重为主要不适症状; 查体,T C,听诊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哮鸣音,左肺可闻及湿罗音;胸片诊断:双下肺感染,轻度肺气肿;故诊断成立。
三、鉴别诊断:
1 、肺结核:患者无低热、乏力、盗汗,结合X线,可与肺结核鉴别。
?
2 、肺癌:患者无胸痛、咯血、进行性体重减轻等,X线未发现占位性病变、
阻塞性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可资鉴别。
?
3 、肺脓肿:肺脓肿特征性表现为咯大量脓臭痰,X线可资鉴别。
?
四、诊疗计划:1 、完善入院后常规检查,明确病情;
2 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
3 、请上级医生查看病人,制定下一步处置方案。
经治医师: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