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讲 人本主义:永恒的人性主题

第十讲 人本主义:永恒的人性主题

9
基本理论: 人性本善论: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基本观点 需要层次论:关于人类动机的理论 自我实现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 患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 教育改革论:人本主义关于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
10
3. 对人本主义的评价 有人认为它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取向之 一,未来的心理学可能被统一在它的旗帜 之下。也有人认为它本身包含的概念比较 模糊,科学性不强,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已 经包含在其他的心理学理论之中。还有人 认为目前评价它的影响还为时尚早。但我 们认为人本主义既有突出的贡献,也有根 本的缺陷。
2
1. 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社会背景 : 二战以后,由于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关注 和追求高级的心理需求。人本主义所探讨的 诸如人性、价值、意义和自我实现等主题, 反映了物质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需求。
3
哲学背景:
人道主义和人性论——主张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 和现实的准则,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权 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这 种思想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继续发展。 就人性而言,人本主义受伯拉图等人关于人性具 有潜在善的思想的影响,主张设计一种理想的社 会,通过教育使人格得到发展。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存在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 的哲学派别,它所探讨的主题如人的自由、选择 和价值也是人本主义的主题。存在主义源于现象 学,因而现象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先驱把现象学看成一种研究方法。
4
科学背景: 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高级潜能和价值是在 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赋予人类的特性。 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以及整体学:证明了自然 界内部的有机联系,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 系统的自身完整性。这些学科的发展,加上人 本主义的科学调查以及临床研究表明:要建立 一种自然主义的价值体系,不必依赖人类以外 的超人力量,应该从人类本性中发掘其潜能和 价值。
11
主要贡献: 把人的本性和价值看成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东西 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 方法上提出客观实验范式与主观经验范式的统和 促进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12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本缺陷: 具有自然主义人性观 忽视社会发展对自我实现的决定性意义 缺乏实证行的检验和支持
13
5
心理学背景:
对行为主义的批评:反对用S-R观理解人类的心 理与行为,反对环境决定论,主张人的内在能力。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肯定精神分析关于无 意识、动机和自我方面的贡献,批评它的性恶论、 无意识决定论和悲观主义。
整体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 法论观点和理论取向,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对事 物整体的反映。主要影响人格的观点。
7
研究对象: 反对行为主义的动物和幼儿模型,也反对精神分析 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思路,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 象,探讨他们的的问题。具体特点有四个方面: 强调人的整体人格 强调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 强调研究人类的精英分子 强调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和经验
8
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反对心理学中的实验主义,认为心理学模 仿物理科学的模式,单纯采用实验方法,使得心理 学非人性化,陷入机械与还原论的境地。为此,他 们主张心理学研究中的经验——主管范式,提出: 整体分析方法:在整体中理解人格的含义 现象学方法:对意识经验进行主观的描述 个体特征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找出特殊规律
完形心理学:马斯洛认为自己的心理学是完形心 理学的整体论、精神分析的动力论以及机能心理 学的整合。
6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体系 主要代表人物: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 布根塔尔(James Bugental,1915-)
第十讲 人本主义——永恒的人性主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代,但当时 主要是为了对抗中世纪宗教势力对上帝与神灵的崇拜。 在心理学建立起来以后,尤其是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 的流行使得心理学界充满了动物与变态人的味道。精 神分析通过对病态人格的研究确立了它的地位,但它 无法告诉人们正常人的愿望;行为主义把人与动物等 同起来,试图用来自动物的结论去解释人的行为。 人本主义则通过对正常人的分析,告诉我们什么是人 的尊严、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我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