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填10项)。
(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
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背景。
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
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学生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2)“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总是把目光盯着几本教科书和试卷上,大搞题海战术,认为“阅读”只能作为学生的一种消遣,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多数学校图书室只是成为一种“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去阅读,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图书室的图书很少有更新和补充,这些都很难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4)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学校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大搞“习题战”,家中父母也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语、数、外,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课题,旨在改变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一)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应该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
然而仅仅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只能是蜻蜓点水式、浮光掠影式的,要想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感悟,只有借助于课后的主题阅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好课文这一“例子”,还要将这一“例子”放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的阅读中。
(二)以活动为载体,在阅读实践中成长
1、校园读书节。
学校(班级)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学校(班级)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可以确立相应的主题,低年级“童话世界”,中年级“人物故事”,高年级“经典名著”,当然这些主题并非固定不变的,可以各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决定。
在读书节期间,开展系列化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2、读书交流会。
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好书(美文)推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发掘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持续乐读
1、图书室、阅览室。
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
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
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网络世界。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红领巾”电视台。
为充分发挥“红领巾”电视台的作用,学校少先队等部门可以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进行“校园主持人”的选拔,评选出“校园主持人”,成立“播音小组”,并授予相应的证书,给予奖励,然后由专人(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对其进行培训,最终承担相应的播音任务。
课题中“阅读”是指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