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课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准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3、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四、教学工具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请同学观看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回答问题:1、黑土家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什么?(手电筒)2、白云为什么不去买个毛衣送给黑土,而去冒着被生产队抓起来的危险去拔羊毛织毛衣?3、我们现在家用电器都有哪些呢?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

今天这节课我就要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首位太空女游客〈学生活动讨论〉首位太空女游客出现的原因?提出问题:生活消费方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展示)手机发展历程:大哥大→黑白屏移动电话→彩屏手机→可摄像、拍照、录音等多功能的手机→3G手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起导向作用。

〈展示材料〉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

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四川省、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5.5%,山西、贵州和吉林省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23.8%和20.0%。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材料中的消费热点即“黄金周旅游消费”,带动了黄金周相关行业的发展。

通过对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劳动者这一要素的分析,让学生在自主的分析活动中,并结合书本引出并理解相关结论: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有所学习,因此本节内容采取学生资助学习的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要性:①解决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要求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2)重要性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超链接〉邓小平关于改革的讲话【板书设计】【作业】举例说明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让学生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自己感悟生产的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国家经济生活的情感。

第二课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并懂得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导入,引领学生辨别我国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树立勤俭节约、科学理财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地位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三、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四、教学工具公有制经济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教学图片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导入新课2008年我国可谓是喜事不断,2008年5月2号杭州湾跨海大桥顺利通车、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之后、又迎来了神七的成功发射,这些都跟我国的所有制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公有制经济不断发挥他巨大的威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学习一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我国经济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能清楚的认清它们在我国经济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各种经济成份在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进行的,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大有裨益。

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是本课的重点。

为此:一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由此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是科学的界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异同。

让学生比较。

4、说明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注意: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二是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从量上看,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

第一种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因为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第二种是要走出片面强调数额、数量的误区。

从质上看,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国有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传统观念。

而是要抢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科学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领导人的领导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一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二是指对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以发挥作用,三是做那些非国有企业做不了或不能做的事情,四是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

同时要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论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少一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必须居支配地位,这样才能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从而体现国有经济的“关键性作用”。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份。

请同学区别一下下面几种经济形式分别属于哪一类?他们之间的地位如何?①学校里的小卖部②欧尚购物中心③某镇上的小型灯泡厂④中国电信集团①属于个体经济,以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的特点。

②属于外资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

③属于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的作用。

④属于我国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但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大繁荣、大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种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板书设计】【作业】辨析: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意味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逐步削弱。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课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课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典题例1、(2008全国高考文科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

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l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

个体经济待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A.①②B.①③ C .②③D.②④【答案】A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为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停产。

这说明()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买方市场的含义。

买方市场是指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条件下对消费者有利的市场,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和商品生产者能否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组织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企业和商品生产者的生死存亡具有重要意义。

题中一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另外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产品滞销或停产,这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说明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所以,正确答案应选B。

A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选项C、D本身不正确,颠倒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不能选。

【答案】B3、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按其所有制的根本性质分为()A.公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B.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C.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我国经济成分的根本性质,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按性质可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