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结构统一技术措施一、基本信息:1.本工程地下室分为X个相互独立的防护单元,均为6级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
2.抗震等级2.1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建筑物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的设防烈度。
注意地震作用力、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内抗震等级随主楼,设缝分开时,其抗震等级根据《抗规》设定;人防工程的抗震设等级不应小于三级。
3.计算参数采用2010版PKPM计算时计算参数:3.1计算程序:PKPM2010,注意应正确输入楼板厚度,楼板荷载应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
3.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为模拟施工加载33.3位移比计算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3.4配筋计算时不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3.5楼板开洞较大及弱连接楼板,其楼板应采用弹性膜或弹性板计算,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
3.6嵌固部位:主楼与车库相连的结构嵌固部位为车库顶。
主楼与商业相连存在错层时,计算嵌固部位取基础顶,但士0.000楼板仍按照嵌固部位的要求设计。
3.7风荷载:注意当平面形状非矩形时,风载体形系数调整;并应注意体型系数是否正确。
当建筑总高度超过60米时属于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3.8地震信息:考虑偶然偏心;本工程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95b 考虑偶然偏心下,其位移比应控制不大于 1.20,如果大于1.20时,偶然偏心与双向地震作用应同时考虑;当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大于15 (度)时,需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将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相应的角度中。
3.9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增加相应方向的地震作用计算。
3.10部分构件抗震等级和材料强度不同时,在satwe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单独指定。
3.11 调整信息: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0.85,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 1.0, 梁扭矩折减系数 0.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 0.60,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按 新版的 PKPM 自动调整。
3.12 轴压比:应满足新抗震规范中轴压比的要求。
3.13 计算中应很据实际情况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4.荷载统计: 活荷载:消防楼梯及楼电梯间门厅 3.5 KN/m2 ;阳台2.5 KN/m2 ;卫生间2.5 KN/m2 ;户内其余房间 2.0 KN/m2 ;上人屋面 2.0 KN/m2 ;不上人 屋面0.5 KN/m2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7 KN/m2 (其它设备用房根 据设备条件定)。
地下室顶板临时施工荷载5KN/ m ;商业4.0 KN/m2 ; 汽车通道及普通停车库 :1)计算楼板时:取 4 KN/ m; 2)计算梁时:对 双向板楼盖的梁取4.0x0.8= 3.2 KN/ 双层机械停车库 :1)计算楼板时:取 板楼盖的梁取10x0.8= 8 KN/ m; 三层机械停车库 :1)计算楼板时:取 板楼盖的梁取 15x0.8=12 KN/m;消防车通道处活荷载:覆土厚度 1.8米, 算梁时,活荷载取 0.8*20=16KN/m; 恒荷载: 上人屋面荷载: 板自重: 板底抹灰:屋面05YJ1(B2-80)屋6(按双面找坡): 恒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荷载:板自重:板底抹灰:屋面 05YJ1(B2-80)屋 12恒载标准值 : 15KN/ m^; 2)计算梁时:对双向 m ;10KN/ m ; 2计算楼板时取20 KN/ m ;计 hx25=25h KN/m2 0.02x20=0.40 KN/m2 2.65 KN/m2 25h+3.05 KN/m2hx25=25h KN/m20.02x20=0.40 KN/m21.95 KN/m225h+2.35 KN/m2标准层楼面荷载(卧室、客厅、厨房考虑地暖,结构降板100): 板自重:hx25=25h KN/m2 板底抹灰:0.40 KN/m2 15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x0.015=0.30 KN/m2 40厚细石混凝土23x0.04=0.92 KN/m2 建筑做法0.65 KN/m2 恒载标准值 : 25h+2.27 KN/m2卫生间楼面荷载(地暖防水楼面,结构降板 120): 板自重: 吊顶 建筑做法 恒载标准值 :0.26x25=6.50 KN/m2 0.40 KN/m2 0.60 KN/m2 7.50 KN/m2 商业楼面荷载: 板自重: 板底抹灰: 设备管道吊装: 建筑做法(20厚大理石+30厚水泥砂浆 ) 恒载标准值 :设备用房、停车库楼面荷载:hx25=25h KN/m2 0.20 KN/m2 2.26 KN/m2 25h+2.46 KN/m2 楼梯楼面荷载:折算板自重: 板底抹灰: 建筑做法: 恒载标准值 : hx25=25h KN/m2 0.4 KN/m2 0.50 KN/m2 1.16 KN/m2 25h+2.1KN/m2 汽车通道楼面荷载:板自重: 板底抹灰:建筑做法 恒载标准值 :hx25=25h KN/m2 0.40 KN/m2 1.1 K N/m2 25h+1.50KN/m2hx25=25h KN/m2 0.40 KN/m2 0.50 KN/m2 1.1 K N/m225h+2.0 KN/m2非消防车道处地下室顶板荷载(小区内平均覆土1.8米): 板自重:hx25=25h KN/m2 板底抹灰:0.40KN/m2 设备管道吊装: 0.50KN/m21800厚覆土: 20x1.8= 36 KN/m2恒载标准值 :25h+37KN/m2 小区内降板 1800):hx25=25h KN/m2 0.40 KN/m2 0.50 KN/m2 20x1.6=32.0 KN/m2 24x0.2= 4.8 KN/m2 25h+38KN/m2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详见总说明)板自重: 板底抹灰: 设备管道吊装: 建筑做法 恒载标准值 : ±0.000层消防车道荷载板自重: 板底抹灰: 设备管道吊装: 1600厚覆土: 2 00厚素砼垫层 : 恒载标准值 :隔墙线荷载: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以层高为 2 . 9米为例: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取 6.3 KN/m 。
1.38X (层高—梁高)2.1 X (层高—梁高) KN/m ;KN/m ;KN/m ;2.43x2.50=6.1 KN/m;外墙考虑瓷砖及保温材料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料取 5.5 KN/m 。
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下部砖砌取 4.0 KN/m ;非厨房卫生间处取 3.6 KN/m ;飘窗及落地窗2.1 x2.50=5.3 K N/m ;外墙考虑瓷砖及保温材 1.38x2.60=3.6 KN/m ,考虑卫生间混凝土反沿及 线荷取 5.5x0.7=4.0 KN/m门窗洞口处隔墙线荷载应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 0.7。
三、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详《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四、人防计算原则1.结构动力分析采用等效静荷载法,设计时采用一次作用。
2.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验算地下室结构承载力,但不验算结构变形、裂缝开展以及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变形。
3.地下室结构的荷载组合,按GB50038-2005表4.9节的规定确定。
4.承载力设计时的荷载分项系数按GB50038-2005第4.10.2条取用。
5.地下室顶板、顶板梁、地下室柱、外墙采用SATWE 程序的人防设计功能进行算,必要时须附加人工手算加以复核。
6.地下室底板应比较平时和战时两种工况,并取其中的控制工况作为地下室底板的设计依据。
7.地下室底板采用JCCAD 程序计算。
&临空墙等受力较大的构件宜按塑性设计,允许延性比[P 1取寸于人防地下室外墙,可按塑性计算,并应满足平时使用荷载下的弹性计算要求。
寸于人防顶板无覆土或无防水要求时(如位于地下二层),宜采用塑性计算,塑性系数取1。
寸于有覆土或有防水要求时宜按弹性计算,支座和跨中均可乘以0.85的折减系数,同时满足平时使用。
9.梁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其允许延性比取[3=3.0,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5%,当大于1.5%时,可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但x/ho<0.167。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并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其pp?< 1.20% 同时pmaxw 2.4%。
10.柱、墙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 其允许延性比:大偏压时取[3]=2.0, 小偏压时取[3]=1.5。
参照4.6.2表格取值。
1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寸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梁,应作跨高比影响的修正® 1,切按GB50038-2005式4.10.7确定。
12.梁、柱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动力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
13.墙、柱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动力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
14.支承防护密闭平板门的门框墙,当门洞边长小于2倍墙体悬挑长度时,在门洞边设梁或柱。
当门洞边长大于或等于2倍墙体悬挑长度时,按牛脚或悬臂梁计算。
当c/ho < 1时,按牛腿计算;当c/ho>1时,按悬臂梁计算。
其中c=M/V 。
五:构件设计1、楼板1.1 1.4 筋。
取0.30%。
单向板分布钢筋尚应满足同方向受力钢筋的 15%卫生间及厨房留洞加筋:300mm <洞口长边w 700mm 时,取2 10; 300mm<短边w 500mm,取2 8,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
板钢筋间距、直径应统一布置。
无梁楼盖的板柱结构体系适用于非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也可 用于承担竖向荷载且侧向力很小的地下室范围内。
1.8无梁楼板的板厚除应满足抗冲切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要求,其 厚度不宜小于(1/30~1/40 )跨度,且不应小于150mmo 当板厚为150mm 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 时,受力钢 筋间距不应大于1.5倍板厚,且不应大于250mm 。
2、梁2.1梁高:在满足强度及刚度(裂缝、挠度)前提下,主梁梁高应满 足建筑地下室净高要求。
梁的合理截面高度可为(1/10~1/20 )计 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 大于4。
梁的合理配筋率为0.6%~1.5%02.2梁纵筋:注意梁混凝土受压区高度、配筋率、通长钢筋面积和梁端 上下配筋面积比值应满足规范要求。
框架梁应尽量采用直径为25 28的钢筋,避免柱节点处钢筋根数布置过多,使得混凝土浇注质 量下降(混凝土粗骨料难以下沉,柱节点处大部分为水泥砂浆,导 致柱头被压坏)。
梁纵筋应尽量采用小楼板配筋表示方法及构造详图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 表示方法制图和构造详图》(11G101-D ;主楼板厚:地下一层顶板(士 0.000)厚180mm,屋面板厚不小于 120mm,以上楼板配筋均应双层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