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04刺参增养殖(1)

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04刺参增养殖(1)

第一章刺参
☯第一节经济价值与发展动态☯第二节生物学☯第三节人工繁殖☯第四节苗种培育☯第五节增养殖
☯第六节营养与病害☯第七节加工☯思考与讨论☐
中国海参产量(万吨)
2002年起快速发展,年增长20%
2010年养殖面积15万公顷2010年养殖产量13万吨
2010年养殖产值200亿
0246810
12141994
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
年份
产量(万t )
养殖产量
捕捞产量
海参增养殖产业的市场动态第一章第五节
问题
☯科研滞后于生产
☯种质衰退现象日益严重
☯池塘改造不彻底、建造不规范☯池塘分布过于集中、投苗密度过大☯参礁布设不合理☯池底老化现象突出☯苗种的健康状况堪忧☯病害频发☯滥用药物
☯与动物对话和沟通的亲切程度尚需进一步加强☐
第一章第五节
本节学习秘钥
☯开动脑筋、揉和各种知识
☯融汇政策、科技、市场、人性、文化☯与动动物对话
☯冷静、清晰、迅速、思考、创新、交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培养水产养殖特有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思想☐
刺参底播增殖
☯海区选择
☯海区改造
☯选苗投苗☯科学管理☐
进入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海区选择
☯底质:岩礁、乱石底质或有大叶藻繁生的沙泥底质。

☯海况条件:潮流畅通、风浪平稳、盐度稳定、水深15米以内。

☯饵料条件:大叶藻及大型藻类繁茂。


返回增殖
底质
返回海区选择
海况条件
返回海区选择藻场条件
返回海区选择
海区改造
☯投石、筑海参礁
☯海底爆破筑礁
☯建造海底人工藻场
☯清除敌害☐
返回增殖
投石船(威海)
投石船(烟台)
堆形参礁条形参礁
沉船筑礁
预制件礁体轮胎礁体
返回海区改造海底爆破
返回海区改造
人工藻场
返回海区改造
选苗
☯苗种外观:无损伤、色泽、体色、肉刺、手感。

☯规格与批次:购买同批中的大苗。

不推荐购买“筛底苗”。

☯用药情况:关注违禁药品和敌百虫等的使用情况。

☯无公害监测:进行病原检测,确保购进的苗种不携带致病的病原。

投放参苗
直接投放法:2~3cm 以上的苗;
网袋投放法:2cm以下的小苗☐
返回增殖与动物对话
水源赤潮外海爆发浒苔
外海爆发浒苔外海爆发浒苔定量定量
定量观察
参礁淤积现象严重参礁光秃、缺少饵料
返回增殖
刺参养殖
☯人工工厂化养殖☯海底养殖
☯海区网笼、网箱、网包、围网养殖☯围堰养殖(潮间带蓄水养殖)☯虾池筑礁养殖(下一周)☐
返回首页
第一章
第五节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第一章第五节
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控温设施
☯放养规格
☯放养密度
☯检测与记录
☯病死刺参的处理☐
第一章第五节
安全生产技术
返回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海底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返回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海区网箱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浅海网笼养殖
定量
浅海网笼养殖技术规范
☯网箱:4×4m 。

☯网笼:30×40cm ,6层。

☯参苗:8-15头/斤,2.5-3斤/笼。

☯养成时间:11月10日(21℃)-翌年3月20日(14-15℃)。

☯饵料:干海带,饵料系数=1斤苗:(10-12斤干海带)。

⌦干海带处理:用前浸泡1天1夜,并切成拳头大小。

⌦提高饲料蛋白量:喂前添加鱼料并混合均匀。

⌦投喂次数:
高温期:2天1次; 低温期:3天1次。

⌦投喂量:5-7片/层/次。

海区网包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返回养殖
海区围网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选址与建造☯建造成本☯构筑参礁☯移植海藻☯选苗投苗
⌦直接投放,用于体长5~6厘米的参苗。

⌦网袋投放,用于体长1~2厘米的小规格参苗。

☯科学管理☐
潮间带蓄水养殖(围堰养殖)
返回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场地选择与改造
→远离污染源。

→无淡水注入。

→岩礁或砂泥底质。


第一章第五节
第一章第五节
返回围堰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蓄水池塘
面积≥15亩水深≥2米前坝底:4.5米宽前坝高:6米后坝底:4.5米宽后坝高:3米坝顶:1.5米宽投石:80~100方/亩造价:3万元/亩
返回围堰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筑礁
❑石块❑空心砖❑三角形瓦❑平瓦

水泥板、水泥管、陶瓷管、轮胎、树枝、塑料布、网笼等☐
第一章第五节堆形垒石
条形垒石
第一章第五节
第一章第五节
第一章第五节
瓦片参礁
第一章第五节第一章第五节第一章第五节第一章第五节
第一章第五节第一章第五节
返回围堰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第一章第五节
大叶藻
返回围堰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大叶藻场
选苗
❑选择优质、健康苗种
投苗预处理:切断病源、防止应激反应❑碘制品、溴制品❑抗生素类
❑中草药、维生素类
首次投苗密度
❑每平方米投放3cm 的苗15~20头左右☐
返回围堰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科学投喂:1%~3%❑水质调控
透明度与pH
水位:杜绝海水分层
进排水(区域性统一管理)
适时适度封闭
❑底质调控:分片清底❑防暑
❑清除有害杂藻❑防病
池水消毒:氧化剂、碘制品、水质改良剂 定期投放有益菌
投放药饵
❑与动物对话:巡池、观察、分析、学习、交流与提高☐
日常管理
Go to 十防八控
第一章第五节
安全渡夏的基本设施
☯防淡水:活动闸门、排汛设施、晒盐防淡塑料布的引用
☯防高温:动力补水设施、增氧设备、地下深水井、进水时间、池水深度、进水渠的长度、移植种植藻类(大叶藻、鼠尾藻)
☯防臭底:分块吸底、底部换水、增强池底的透气性☯防分层:换水、增氧机搅动池水
☯防赤潮和水败:锰、铁离子和水温的突然变化☯防病:
☯控制透明度:遮光器材
☯控制pH :单胞藻大量繁殖会提高池水的pH ☐
返回日常管理
第一章第五节
十防
防暑防寒
防赤潮防汛防有害杂藻防敌害防病防盗控制水位控制换水量控制透明度控制饲料质量
控制投喂量防逃逸
八控
控制池底质量
防污染
控制水源质量控制养殖密度
第一章第五节技术要点
间收
投优质苗
选好地址人工投喂
人工育苗、保苗
优质苗种水质调控强化营养疾病防治安全渡夏
肥水投放有益菌
种植海藻筑礁安设围网池塘消毒清除有害杂藻定期监测
返回围堰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讨论
☯刺参养殖的现状、问题、对策、发展。

☯养殖的黄金密度。

☯放苗的黄金规格。

☯科学投喂与季节。

☯充氧的必要性。

☯动力提水的必要性。

☯参礁的材质、形状、数量。

☯清底周期及方法。

☯“与动物对话”的态度、方法及其意义。

☯水质与底质分析的必要性。

调控技术。


返回增养殖
第一章第五节
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政策前沿、科学
客体
⌦企业:合法、加强行业和工商双注册管理
⌦文化: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用法守法、加强学习与交流⌦诚信:至上、与周边兄弟单位相处融洽⌦管理:以人为本、重视再教育和知识更新⌦环评:达标⌦信息:流畅
⌦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无遗传污染、控制外来物种入侵⌦苗种:健康、生长旺盛
⌦设施:配套、规范、先进、节能、环保⌦水质:水源无污染、污水排放达标
⌦技术:先进、合理、开放、加大科研和技术创新投入⌦效益:产出投入比高
⌦竞争:公平、公正、公开、有序
⌦市场:加强调研、定价科学、冷静、有序、参与国际市场
主体
⌦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合理⌦员工知识层次组合合理
结果
⌦生产不破坏生态、产品无公害
⌦功在当今、利及子孙,不透支子孙的资源☐
健康养殖概念
第一章第五节
返回底播增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