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①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②。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
【注释】①杜审言和宋之问均是初唐诗人,都致力于律诗的创作。
他们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公元689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
③《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在丰城,掘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本诗从体裁上判断属于
2、以下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卧病人事绝,接军万里行”直起直落,抒写自如。
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
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为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
B.“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
第四句别开
生面,实写送别情景,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C.“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
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D.最后两句作者借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暗指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
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3、有人赞赏诗歌中的“嗟”字用的极妙,揭示出了诗人复杂的心情,请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4—8题。
墨翁传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
人望见,咸异之。
时磨墨沈②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所制墨,有定直。
酬弗当,辄弗与。
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
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③,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④,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
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
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⑤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⑥。
”客闻之曰:“隐者也。
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⑦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⑧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遂书以为传。
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释]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②墨沈:墨汁。
③玄圭:黑色的玉。
④衒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
典出《战国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
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
’出其璞,视之,乃鼠也。
因谢不取。
”⑤玄:这里指黑玉般的墨。
⑥泚然:冒汗的样子。
⑦弸(pénɡ):充满。
⑧徼(jiào):追求。
4.因为墨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售墨原则,所以“酬弗当,辄弗与”,因而“其门落然”。
(用文中词句回答)
5.墨翁制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逐利者售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词句回答)
6.作者引用墨翁的歌:“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
”是为了表现墨翁□□□□的品质(请填一成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操杵臼”,“龟手黧面”表现了墨翁制墨时“用力甚勤”。
B.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一炉,将要说明的道理寓于人物形象之中。
C.“他肆之屦恒满”中的“屦”,原指鞋,这里借指店中顾客。
D.墨翁是一位隐士。
名字不为人知,服饰、行为、与常人不同。
8.作者文末说“闻其言足以自警”,道出写作目的。
但有人说,此文与其说是“自警”,不如说是“警世”,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警世”。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