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时间
主题第12讲寓言故事拓展阅读
教学内容
1.能够掌握阅读文言文型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
2.能够读懂并且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
说起童话寓言故事,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童话寓言故事呢?
同学们,你能猜出上面的图画写的是哪一个成语吗?你知道这写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知识梳理】
一、寓言
(一)、含义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变的狐狸
⑴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⑵野兔学习很认真,它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
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⑶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落到了狐狸后面。
病好后,它就背上书包去上学。
路上,它遇到了狐狸。
⑷“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
⑸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⑹怎么了狐狸你不认识我了吗野兔跟上去问接着说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
⑺“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⑻野兔感到很委屈,它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
⑼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又名列前茅了。
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
⑽“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
”狐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亲热地说。
⑾但是,野兔走开了,它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
1、文中的“落”字应选择读音(① lǎ② lǎo③ luò);
“背”字应选择读音(① bèi ② bēi );
“称”字应选择读音(① chèn② chēn g③ chèng)
2、给画“”的段落加标点。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恰当的一组是()
A. ⑴⑵‖⑶~⑻‖⑼~⑾
B. ⑴‖⑵‖⑶~⑻‖⑼~⑾
C. ⑴‖⑵~⑻‖⑼~⑾
D. ⑴⑵‖⑶~⑸‖⑹~⑽
4、文中野兔成绩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而引起狐狸多变的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的三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 _____、 _ ____
6、野兔不愿和狐狸交朋友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中在交朋友方面受到了什么启示?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那里的。
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④异:奇怪。
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1、解释:
①其:________________;②辄:_________________;③异:_________________;④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大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边绘画边回忆今天学习的答题技巧。
(画大树型、动物形状等进行梳理都可)
2、请口头总结一下本堂课学到的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巩固练习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