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课福建改革开放发展与变迁

毛概课福建改革开放发展与变迁


福州老城区 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为台胞播节目
建设中的福建厦门经济 特区1981年
福建石狮市
泉州1979年3月
今天的福州
泉州概貌
福建石狮市
(一)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1.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1979年至1984年,每年增量在10亿元以 上;1984年至1990年,每年增量在20亿元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 福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1993年和1995年,全省生产总值分别越过 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之后各用3年的时间分别跨越3000亿元、 4000亿元和5000亿元的台阶,2005年跨越6000亿元,2006年跨越7000 亿元,2007年跨过8000亿元跃上了9000亿元,生产总值达9249.13亿 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2.经济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国民经济的 发展前后经历了七个“五年计划”,全省生产总值除了“七五”时期 年均增长低于10%外,其他时期均高于10%以上,各个时期的年均增幅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GDP增长15.2%,增速居全国第4位。 1979年——2007年年均增长12.8%,比全国高3.0个百分点(见表1)。
三、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对外开放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从沿海到山区不断推进。 继1979年厦门特区设立后,1984年,特区范围从湖里扩大到全岛,福州被列为14个沿 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开辟闽南厦漳泉 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国务院先后两次批准扩大福建沿海经济开放区 范围,使开放区由原先的11个县市(区)扩大到34个县市(区);1989年,批准设立 4个台商投资区;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对外开放进入新一轮高潮。国务院 先后批准设立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和福州两个保税区及湄洲岛、武夷山两 个国家级旅游渡假区;1993年,国务院批准将三明、南平、龙岩及宁德的福安、福鼎 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由沿海向山区扩展……2001年,我国加入 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全方位拓展的新阶段。目前,福建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 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各个主要领域都硕果累累。 (一)对外贸易居全国前列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三)对外投资取得积极进展 (四)与港澳台合作有效拓展
4.工业名牌产品竞争力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工业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 步,以电子通信、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为代表的部分行业地位不断提升,涌现出许 多优秀的企业和产品。2001年-2007年,福建省获“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呈逐年递 增趋势,新增名牌产品数分别为1个、7个、9个、18个、26个、15个、24个。迄今 为止,福建省共获中国名牌100个,占全国中国名牌总数的5.1%,中国名牌数量排 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之后,连续4年居全国第五位,跻身全国名牌大省行列。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产品陆续获得“福建名牌”称号,仅2007年全省就新增428 个福建名牌,截至2007年底全省拥有1026项“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生产 企业涵盖了制造业中除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外的其他29个大类行业;名 牌产品生产企业相对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福州、厦门和泉州;名牌产品生产企业 有力地促进我省经济健康发展。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企业数占 70.4%,产值占52.7%,出口交货值占68.2%。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民营经济在探索 中前进,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民营经济为福建的持续发 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福建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经 济成份。民营企业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成为福建名牌企业的主力 军,对福建名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

3.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1979年福建工业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1.4%,出口综合
市场占有率也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2006年,全省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上升至3.1%,在 全国各省市的排名也由1979年的第22位上升到第9位;出口市场方面,2006年福建产品市场占 有率达5.0%,在全国排名第6位。农产品种类日渐丰富,形成了以水果、茶叶、食用菌和海产 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近年来,福建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大幅提高,水果、茶叶等产 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产量的大幅提高推动了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上升,2006年福建水果的国内 市场占有率为3.3%,其中柑橘和香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7%和12.3%;作为福建传统特色产 品的茶叶,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是一路领先,2006年达19.5%,比1990年的10.8%提高8.7个百 分点;福建水产业较早进行生产经营和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渔民的积极性,水产经济发展 很快,2006年海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8.3%,比1990年的15.3%提高了3.0个百分点。
四、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看高速公路,建成了福泉、泉厦、厦漳、漳龙、漳诏、罗长、福宁、福银(福建段) 等高速公路,截止200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66公里。八闽时空距离由此 缩短了。从闽浙分水关到闽粤分水关,以前行车要20余小时,如今仅需六七个小时;从 龙岩至福州,以前要日出到日落,而今只需到晌午。从福州到上海、杭州、广州、深圳 等城市,行车时间也大大缩短。2008年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浦南、泉三、永武、福 州绕城和机场二期、福泉高速公路莆秀支线、泉厦高速公路扩建等。看铁路,赣龙铁路 建成通车,铁路进出省大通道增至4条;2008年正在建设的铁路还有:龙厦铁路、向莆 铁路和厦深铁路,以及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快速铁路——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看 民航,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晋江、武夷山、连城等中小机场为辅的干、支线机 场相结合的空港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海西,福建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 的气魄,大手笔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设“三纵、八横、三环、二十联”长约 4800公里的海西高速公路网,使全省高速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3.9公里,每万人拥有 高速公路1.4公里,绝大部分县市30分钟上高速,其余县市依托干线公路1小时上高速。 铁路展开建设新篇章,从2004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000亿元,基本建成 “一纵两横”铁路主干网,走出全国铁路网“末梢”位置。
二、对内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稳步推进市 场取向的改革,大胆探索了一条发挥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经济体制 和运行机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 稳步推进,计划、财政、金融、投资、价格等各项体制改革顺利开展,宏观 调控能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改革成效显著。 (一)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建设,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硕果累累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波动幅度 (百分点) 12.9 12.2 8.6 15.1 5.3 6.5 周期长度 (年) 4 3 4 6 5 6
(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 1.生产总值总量和人均量居全国位次前移。经济总量居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22位,
前移至1993年的第13位,1997年进一步前移到第10位,此后经济总量位次相对稳定,2003年以 来一直位居全国第11位,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 到2007年的3.4%。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73元,增加到2007年的25908元,跨越了人均生产 总值3000美元的大关;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第22位,前移到2007年的第8位。
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3.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充分发挥自身各种优势,实施 更加开放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在实现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的同时,本着实事求是 的原则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 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发展出现六次比 较明显的周期波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省经济发展迅速。1993—1994年, 1997—1998年GDP增长率两次位居全国第一位。进入21世纪,全省经济发展进入 相对稳定的成熟增长期,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波动幅度很小,保持着持续快速 的增长势头。第六次周期从2001年的增长8.7%开始,2004年提升至11.8%,2004年 下半年开始,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05年GDP增速略有回落至11.6%, 2006年为14.8%,2007年增长再攀升到15.2%,经济增长的势头强劲(见表2)。 2001年至2007年,福建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平均波动大约只有1.08个百分点,年平 均波动幅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六个经济周期中最小的。经济增长进入相对成熟的稳 定期,提高了人民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预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介绍者: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 ****
改革开放30年来,八闽大地日新月异,福建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 先;如今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磅礴的气势,壮丽的风姿,崛起在祖国的东南。 本文从经济发展、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基础建设、区域经济、民生状况、创新 能力和社会事业八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 30年来,福建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对内改革成效显著,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基础 建设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民生状况极大改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社 会事业日益进步。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 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几千万八闽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八闽大地日 新月异。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山区,一排排新厂房拔地起,一个个大项目立标杆; 出行方便了!公路突破瓶颈,形成“四小时交通经济圈”;用电充裕了!城市不 再拉闸限电,农村也实现了户户通电;福建的整体实力提升了!GDP以年均12.8% 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居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 2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1位,人均GDP从居全国的第22位上升到第8位。……八闽, 在跨越式地发展着。30年来,福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 大幅提高。30年来,福建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如今的海峡西岸经 济区,以磅礴的气势,壮丽的风姿,崛起在祖国的东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