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 改革开放

毛概 改革开放

成绩:营口改革前后的变化
姓名:董媛
学院:应用英语学
班级:2010级2班
学号:100440222
营口改革前后的变化
我的家乡营口是一座海滨城市。

这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骨子里对她的热爱是无法磨灭的。

营口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左岸。

营口南接大连,西临渤海,背靠东北腹地,中国八大水系之一的大辽河从这里注入渤海。

虽然营口是一座小城,但是这里舒适安逸、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一度被评为“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十佳城市”之一。

当然,经过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营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次演绎凤凰涅槃般完美的变化。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营口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辉煌30年的缩影。

上个世纪80年代,鲅鱼圈还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渔村:一片荒芜的海滩,摇曳着几点桅杆;透着土香的成片高粱,穿过几条扬着尘土的乡村土路……。

为了充分利用营口的临海临河优势,改革开放后,营口人大胆地在1984年确定重新建立营口港鲅鱼圈港区。

1984年兴建的鲅鱼圈新港是全天候深水海港,不淤不冻,四季通航。

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建立海运业务,现年吞吐量已突破2亿2500万吨,成为中国东北第二大港、中国第十大港。

小渔村犹如一头睡狮惊醒,一路飞奔,建设港口、开发建设开发区、走外向型经济之路。

同时辽河老港也于1864年对外开埠,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

“一市两港”的优势,使得营口的出口贸易额成倍增长。

随着营口港建成亿吨大港,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内中国五矿集团营口沿海产业园区、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一批大项目在营口落户,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和发展,为营口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现在,营口已经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通航,作为辽宁“五点一线”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点,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正崛起在沿海1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营口海运畅通,成为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

近期新建仙人岛新港,届时营口将成为拥有三个港口的城市。

改革开放后,营口交通便利,高楼林立。

改革开放后营口开始了兴建修整柏油马路,前后有渤海大街、盼盼路、改造的辽河大街等几条主要道路,并在居民区内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小马路,公交线路合理安排,方便市民出行。

营口修建的立交桥成为东北最大的交互式公路立交桥,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于2010年9月28日建成通车的辽河特大桥,成为连接营口和盘锦的主要交通路线,为两岸居民出行多了一种选择。

辽河特大桥横跨大辽河,连接营口、盘锦两地,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最大跨径的桥梁,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辽河特大桥桥长3326米,采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方案,大桥路线全长4.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大大缩短了两岸的通行时间。

2005年1月,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动下,营口领导人解放思想,结合营口实际,提出了“西部棚户区拆迁改造”的意见,并于当年就安排了170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改造,其中西部地区占了95万平方米。

同时对西部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学校、医院、广场绿地、商业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扩建,并且将西部棚户区改造纳入到为市民每年办十件好事之一。

原来西部脏乱差的情景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营口西部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新开发的高新技术区成为营口市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改革开放后,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那种凭票购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人均工资由每月二三十元涨到现在的几千元,人均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人均住房由原来的几平方米到现在的几
十平方米;市民餐桌上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苞米面、米查子粥到现在的五谷杂粮、鸡鸭鱼肉摆满桌,不能不感叹改革开放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如此之大!近年来,营口市民生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开始结合实际完善各项惠民政策。

建立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并开通了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设立了专门的慈善捐助机构。

让弱势群体享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改革开放后,营口人文环境建设取得较大成果。

改革开放后,营口人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城市文化底蕴的积累,这是一个城市兴旺发达的灵魂所在。

以社区为单位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已经作为营口特色的一部分,近些年,营口市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基础,成功举办了30余场中超足球联赛、亚洲沙滩排球赛、中国男子篮球联赛等国家级和省级赛事,提升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

新兴建的位于居民区内的社区健身广场和大批的健身器材,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营口市民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

现有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体育设施正在筹建和建设中,市奥体中心、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功能活动中心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和投入使用,使得营口市的人文环境和群众服务体系得到强化发展,为市民们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营口辽河老街是营口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开始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的一条以深厚历史文化为根基,以现代经济为发展主线的步行商业街。

辽河老街位于辽宁省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

辽河老街以修复后的百年建筑为主体,辅建了多处仿古新建筑,以传统古镇的模式,结合大型主题休闲广场和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来构建整个商业街区。

如今的辽河老街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经呈现出新老建筑相得益彰,环境景观美轮美奂的和谐景致。

整个商业街区将针对中式的戏院、茶馆、休闲客栈,老字号的饭店,西式的酒吧、餐厅、咖啡馆,古玩店、玉瓷器店、民俗特色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乐器店、药铺以及金融、通讯等服务机构进行招商。

充分利用辽河老街的历史、特色民俗等丰富资源,开发成文化旅游产品和大众娱乐服务项目,从而带动旅游、餐饮、休闲文化等产业的共同发展。

辽河老街已于2010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步行商业街协会,与北京王府井、成都宽窄巷、上海新天地等全国知名商业街成为伙伴会员,跨入了中国商业街行列。

与此同时,也在积极准备申报中国文化历史名街的相关材料。

改革开放后,营口发挥临河优势,打造辽河文化景观带。

营口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滨海城市,改革开放前,辽河两岸没有固定的围栏,市民下水没有限制,河内生物捕捞无节制,这条曾经哺育了两岸人民的母亲河,污染也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中期,市政府对沿辽河带进行了修整,从此辽河有了围栏。

2007年市政府又再次投资实施辽河公园西扩工程,改建渡口广场、改造汉白玉辽河护栏,还原太古码头、修筑海防堤……扩大了辽河公园原有的绿地面积,这里成为了带有营口标志的地区。

同时西炮台湿地公园也已经开工。

建成后会将西部辽河风景与西炮台湿地公园连接为一体,成为营口特有的辽河文化景观带。

营口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营口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打造实力营口、活力营口、魅力营口、和谐营口,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率先崛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