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性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时间:2010-10-23 09:30:21 来源:免费论文网作者:秩名点击:362论文导读:领导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组织目标的引导、团队的形成和员工绩效的达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提升领导力的必要性和途径,使女性管理者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更好的促进女性管理者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管理者,领导力,途径与办法领导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组织目标的引导、团队的形成和员工绩效的达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的组织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脱颖而出成为管理者。
但她们大多都感觉工作起来诸事不顺,以以至于身心疲惫。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提升领导力的必要性和途径,使女性管理者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更好的促进女性管理者的发展。
1.女性管理者领导力较低的根源及提高的障碍1.1 生理角度研究表明,雄性激素与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
男性在生理结构上比较强壮,更富有竞争性。
女性在雌性荷尔蒙的影响下,会较男性温和。
研究还发现,女性血液中较高的雌性激素对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从而使女性与男性相比较,对待同一个事务上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她们更具有韧性和耐心。
[9]所以,女性的生理特点使得女性有柔弱、顺从和附属的感觉,加之女性天然承担人类繁衍后代的任务,这些特点是性别角色和地位分化的基础。
另外,市场只承认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劳动。
女性耗费大量精力从事的生儿育女以及家务劳动,虽然对于家庭有重大的意义,但不被市场所承认,从而造成女性缺少市场价值的局面。
而对于企业来说,聘用一个人并为之支付工资是想要获得其市场价值。
显然,对于女性的非市场劳动企业并不想为之付出成本。
所以,企业不愿大量的任用或者重用女性管理者。
1.2 社会发展角度首先,我们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人类过着打猎捕鱼、茹毛饮血的群居生活。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的生活建立在人与人的依赖之上。
所以,能够创造生命的女性便成为了时代的主导,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生存的本领,开始搭建房屋、定居耕田。
原始的对人的依赖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生产的依赖。
此时拥有强壮身体的男性便成为了生产的主要承担着,从此人类便走向了男性主导的时代。
自然经济的结束,市场经济到来,机械化大规模取代手工劳动,对资本的依赖成为人的生存方式,而此时几千年的男性主导使得男性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资本的拥有者,女性仍然处于附属的地位。
几千年来,由于社会的压制,成功的女性管理者在数量还是很少的。
由于模板的缺少,即便女性在男性之后崛起,其后发效应也不足。
不少女性管理者为了提升领导力,转而去模仿成功的男性。
由于对男性管理者的片面的认识导致女性管理者的学习成为“邯郸学步”——即没有吸取男性管理者的优点又放弃了自己的优点。
例如,一些女性管理者误把粗犷当成了有政治魄力的象征,便从语言风格、为人处事等方面,处处向男性学习,丧失了女性特有的温柔。
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给人以冷漠、麻木的感觉,从而产生情感相悖和心理难容,进而影响到工作。
再如,一些女性认为女性纯真的品质会给人幼稚和不成熟的感觉,所以故意表现的圆滑老道,结果让人感到世俗的同时也会因为频频露出马脚而遭人鄙视。
[11]其次,女性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对其性别角色的培养和灌输,从服装、玩具到娱乐、游戏和教育,处处都有这种性别分化和塑造的烙印。
免费论文。
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影响, 在伴随着女孩们生长的同时, 也不断地融入了她们的心灵。
使得女性形成了具体的、依附的、被动的人格特质。
例如女性的身体形象,服装服饰备受关注, 并且这些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男性的视角和所能接受的方式为出发点的。
对于男性,文化则赋予了他们抽象的、独立的、主动的人格特质, 使他们由内向外协调一致地表现出男性的气质。
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得男性的人格特质与其在社会中的领导力是相整合的,而女性的人格特质与其追求领导力的提升则是相矛盾、相分离的。
[7]据统计,全世界8.76亿名文盲中妇女占2/3;1.15亿名辍学儿童中,4/5为女童。
[6]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不愿意对女性给予过多的受教育机会,他们认为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是较男性低的。
教育程度是领导力培养的先决因素,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必然导致女性在整体上的弱势。
再次,在社会期望值上,两性自幼就受到社会、家庭、父母的不同期望和评价。
从接受教育到走向社会,无论社会、家庭还是组织, 对于女性的期望都低于男性。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个人将来成就的大小,与其被自己和别人期望得程度密切相关。
一个被认为将做出一番事业并给予高度关注的人,其日后成功的可能性将较其它人大得多。
所以,女性的期望值低也是左右她们人生的一个重要桎梏。
现代著名成功学大师比尔·卡耐基说过,管理者的成功20%在于管理者本身的专业技能而80%在于人际关系。
男性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有女性不可比拟的优势。
免费论文。
男性管理者可以在休闲时间和客户交流,这往往会有正式场合不能达到的效果,可是作为一位女性,如果也加入这样的“酒吧”聚会,很难保证别人不会有一些“误会”。
女性管理者被排斥在男性的社交网络之外,将是女性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又一大桎梏。
1.3 思想认识角度在这几千年的男性主导的历史发展中,男性为了自己家庭和社会地位的稳固,以各种手段束缚女性的发展。
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制度对女性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枷锁,使得人们产生了对女性进入社会有着排斥作用的意识形态。
社会上流传的“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论调正是这些历史遗毒的反映。
而女性进入管理岗位,更是冲击着传统视角,使得很多人对女性不理解不支持,从而使女性管理者在工作的道路上步履艰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上男女平等的口号越来越响亮。
但是,思想上的桎梏不能打破,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是很遥远。
当代电视、广告、电影、文学和教科书等传媒载体中的女性形象被作为物化、对象化的现象比比皆是。
她们总是以贤妻良母,或是以成功人士的太太的形象出现, 而以独立的成功形象出现的少之又少。
有意夸大女性的依附性特征,使女性仅仅成为洗衣粉、洗衣机、美容和护肤品的代言人, 变相倡导女性在家庭主内的意识,提倡男性审美的狭隘标准, 误导了大众。
[7]2.女性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途径与办法对女性管理者领导能力的各项研究对于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探索女性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的途径,这也是我们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一般来讲,国家政策倾斜和自身素质提高两方面可视为女性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的逻辑和现实途径。
2.1 政府政策的合理倾斜是女性管理者领导能力提升的必要基础女性肩负着人类自身的繁衍和家务劳动的重任,不少女性是抱着孩子,拎着锅碗瓢盆和男人赛跑的。
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家务劳动社会化,推广家务劳动职业化,减少女性的负担,给予女性管理者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对女性管理者特别是那些很成功的管理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提高女性成功者及其业绩的曝光率。
倡导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弱化女性依附性、对象性形象,强化女性独立性、主动性。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女性生育补偿机制问题。
现今这种补贴的来源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企业,企业无论是否聘用女性都要缴纳生育保险的费用。
虽然,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女性在生育时期内的生活以及对企业拒绝聘用妇女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这对于促进企业更多的聘用女性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女性在生育期内的缺勤本来就是企业的成本增加因素,再缴纳保险费用又是雪上加霜,所以企业仍然不愿意聘用女性和提高女性的职位。
如果生育补偿不但惠及个人而且惠及企业,使得企业聘用女性成本较低至少与男性的成本相似,这样便会正确的引导企业多聘用、使用女性,更有利于达到男女的基本平等。
2.2 女性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其领导能力提升的必要前提2.2.1 以女性特有的良好品格为基础发挥领导力女性大多温柔、善良,富有同情心、爱心,很细心和有耐心。
女性领导把这此优势用于工作,可以弥补男领导缺乏耐心、容易粗心的性别弱点。
女性特质的展现、个性的保持,不但不会削弱领导力,反而为领导力的提高增添了砝码。
女性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应该充分的关注和尊重,营造组织良好的氛围,给他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从而拥有更多的追随者。
女性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其细心和耐心的优势,做事有调不稳,使下属没有紧迫感,更有利于下属潜力的发挥。
女性管理者应对人温和、对名誉淡泊,给人一种不与天下争的感觉,正是这种不争,给人以安全感,使得下属和同事都认为其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采取投机性行为,所以对其信任,产生领导力。
女性要保持自己的责任心,同时也要不那么完美主义,抓好主流。
女性富有同情心,但也要避免同情心泛滥,对任何事情都觉得“情何以堪”,公私不分明,原则不坚持,造成很多事情不能很好的开展。
女性管理者要拓宽自己的胸怀。
对他人缺点、过失、个性、创新的多容忍和包涵,对于别人的行为和语言不要过于敏感,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从而具备作为领导者应有的胸怀。
2.2.2 树立主体意识, 提高自主、自立、自信心现代领导学中有一条“424”法则,其内容是:领导力的培养=自我暗示40%+ 外部训练20%+社会实践40%。
[12]在这个理论中,自我暗示能占到4成的分量,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女性管理者来说,主体意识的培养,增强管理活动中独立性、自信心,减少依附性和自我怀疑是非常重要的。
免费论文。
但是在女性成长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女性的自信心较男性低,具体表现在:①在工作当中,若工作目标没能很好的实现,男性管理者趋向于将矛盾外化,将不成功归结为外部各种因素,而女性管理者则倾向于将矛盾内化,认为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对自己进行自责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②女性在社会上的机遇较少,所以女性一旦遇到机会便会较男性倍加珍惜,表现出了更多的责任心。
所以,高度的责任心加上在意别人的看法造成女性工作的完美主义倾向,事事都抓,处处都在意,不能抓住事物的重点,分不清何者为主流、何者为细枝末节,造成事无巨细,给人领导力不足的印象。
③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很多女性对男性仍具有依附性。
所以,女性抱着投机的心理来参与工作。
一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就认为自己做到这样已实属不易,便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进取心的缺失也是女性不能更高层次任职的原因。
因此,女性管理者不应该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工作中的点缀,要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一片天。
只有对自己给予积极的期望与暗示,才能增加日后成功的可能性。
2.2.3 注意自身形象的提高,建立社交网络无论上司还是下属,对于大方、整洁美丽的女性都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