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
二、正确认知领导与领导力
1.正确认知领导
作为新晋管理人员,想要正确认知领导,一定要做追随者和了解自己的工作范畴。
成为追随者
新晋管理者与领导的实质就是追随关系,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追随能力。
一方面,人通常具有追随他人并使之成为领导者的愿意;另一方面,追随的对象往往是认为可以实现愿望、要求和需要的人。
了解工作范畴
新晋升管理者的工作范畴,一般包括做事和管人两个重要方面。
其中,在管人方面又需具备两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即沟通力和领导力。
2.正确认知领导力
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在实质上讲,领导力是管理人的能力。
要想具有管理人的能力,首先要知人、知心,能够从员工的外部表象分析其内心需求。
3.提升领导力的方法与技巧
提升领导力的方法
提升领导力的方法有四种:
或“人本主义思潮”。
同时,他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员工的类型特征,来完成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1.调动新员工积极性的九大规范
通过认识新员工,并了解其最大需求,可以按照九大方法来调动其积极性。
第一,进行公司介绍或入职培训使其融入团队。
新员工经常会表现拘谨、缺乏归属感。
管理者应主动为其介绍企业或部门的相关情况,必要时可以通过培训使其尽快融入团队。
第二,为新员工讲解职责要求。
第三,为新员工讲解职务应承担的工作任务。
第四,为新员工讲解工作流程。
第五,为新员工讲述工作标准。
第六,通过培训教会新员工如何工作。
第七,如果新员工在培训后仍难以胜任工作,管理者应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第八,如果新员工较多,可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应对老师傅进行表扬、尊重、肯定,而且要适当增发奖金。
由于徒弟不会背叛师傅,这种方式有利于良好内部关系的形成。
第九,动员组织力量帮助新员工完成工作。
对于实在难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新员工,就要动员组织力量助其完成。
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按照规则来进行奖金的分配。
此外,对新员工进行激励还应注意做到“三不要”,即不要任其自生自灭;不要只使用不培养;不要只批评不鼓励。
2.调动老员工积极性的八个方法
对于已经具有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的老员工,应充分了解他们,并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般而言,调动老员工积极性的方法有以下八种:
认可劳动
老员工通常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
管理者应尽量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老员工的要求。
公平对待
公平对待老员工。
管理者需要做到发展机会要公平、分配工作要公平、收入待遇要公平。
给予尊重
对已有经验和能力的老员工,应给予充分的尊重。
领导者在提出质疑与解决问题时,尽量采用双向沟通的方式,切忌直接命令或当面批评。
充分理解
领导者应理解老员工工作的艰辛,设身处地地了解其可能遇到的工作问题。
给予信任
对于老员工的能力和人品,新晋管理者应做到充分信任,以此调动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关心生活困难
对老员工投入感情,并关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领导表率
管理者应严于律己,努力使自己做到德才兼备,时时发挥表率作用。
分享工作成就
除了给予老员工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帮助之外,领导者还应注意及时分享工作成就,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进而保证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对老员工进行管理,需要管理者投入情感,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3.调动骨干员工积极性的四个原则
骨干员工的最大需要是获得发展。
对骨干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应把握好四个原则:
通过培训提升知识和能力
通过提供培训,帮助骨干员工提升知识和技能。
通过轮岗增加工作经验
通过轮岗的方式,让骨干员工获得多个岗位的工作经验,满足其成长的需求。
通过授权提拔满足其工作意愿
对骨干员工进行授权和提拔,以满足其工作意愿,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对骨干员工进行授权之后,还应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场所。
4.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机制,是指管理者在遵守激励原理和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激励资源,选择和实施有效途径与方法,以达到管理预期的过程。
激励员工,需要遵循的规律有:首先,了解不同类型员工的需要,并明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其次,选用科学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目标。
一般而言,常见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有三种方式:
报酬激励
作为一种外在满足,报酬激励是指通过外在的给予而获得满足的过程,例如工资、奖金、提升、表扬、尊重、理解、支持等形式,都需要依靠别人的给予才能拥有。
这些外在手段,不仅成为个体和组织工作的基本动机,也是个体加入组织的主要目的。
在对员工进行报酬激励时,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自身对员工的满足程度、必须给予
员工的报酬以及采用的方式等,针对员工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成就激励
成就激励的渠道。
成就激励主要来自两个渠道:第一,对工作成果中个人贡献的体验;第二,与别人工作成果比较时产生的优势体验。
成就激励的方法。
对员工进行成就激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制定足够吸引人的组织目标体系,使其每次经过努力达到目标后,都会有成就感。
第二,制定系统化的措施,用以激励成就较高者。
第三,将成就较高者作为榜样。
第四,划分明确的职权范围。
第五,给予足够的自主权。
第六,充分重视员工的自主工作意识。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态度。
志趣激励
对员工实施志趣激励时,需要考察三个方面:第一,对工作本身的热爱程度;
第二,对所从事工作与生涯目标的适合程度;
第三,职业与兴趣的匹配程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领导者应对一贯表现优秀者、从事创造性工作者、习惯付诸行动者、工作卓有成效者、工作高效者、无名英雄、工作质量维护者、理智冒险者、忠诚者、善于合作者进行适当奖励,以此达到端正风气的成效,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敦促员工积极工作。
四、中国人的领导艺术
1.诸葛亮的七观
关于发现人才的思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七观”: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七观的具体内容指:
第一,通过询问具体事情观察其志向;
第二,通过与之辩论洞察其应变能力;
第三,通过问询谋略来考察其见识;
第四,通过置于困境来观察其勇气;
第五,通过其醉酒的表现来测试其本性;
第六,通过提供利益诱惑来检验其是否廉洁;
第七,通过委以重任来观察其诚信度。
管理者应学会借鉴并运用前人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中国式管理的五性
感应性管理
上级有恩于下级,下级必须回馈于上级,并忠于企业的行为。
合理性管理
合理性管理的重点是要保证公平性,公平的核心是利益公平。
互为性管理
领导和员工要互有作为,员工要帮助领导成功,领导要帮助员工成长。
自主性管理
对于不愿意管人也不愿意被管的管理者,领导要给其定目标,让目标去约束他。
范例性管理
范例性管理主要采用老师管人的方式,将老师当做行为修正者和效仿对象。
3.管理中的“三道”
除了借鉴古人和体会中国管理的特点之外,管理者还应做到“三道”:
第一道,通过提供合理的报酬和良好的人际氛围,让员工安心工作的“安人之道”;
第二道,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才干和工作能力的“育人之道”;
第三道,通过提供工作平台,让员工施展才华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