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阳五行气机子午养生八卦(王)详解

阴阳五行气机子午养生八卦(王)详解

阳?
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易传·系辞》讲“一阴一 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 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什么是阳: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 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属于“阳”; (2).什么是阴: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 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 对于人体来说,藏为阴腑为阳,前为阴后为阳,右为阴左为阳,下为阴 上为阳,内为阴表为阳,血为阴气为阳,女为阴男为阳。五藏又是个小五行, 肝脾肾在中下焦为阴,即为阴中之阴;心肺在上焦为阳,即为阴中之阳。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是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物质,即木 火土金水;“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运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相互生克关系,来 概括各种事物的属性,说明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行最早见于三千年前的战国的《尚书.周书.洪范》:“五行,一 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曰曲直,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 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衍化为归纳宇 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 行 辩 证 养 生 表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 藏 腑 官 液 华 体 变 声 味 色 嗅 情 脉 劳 魔 毒 神 常 方 季 化 气 谷 果 畜 菜
中医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难经•第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 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 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 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说的就是通过望“五色” ,听“五音” ,问“五味”, 来辨别病症在哪个脏腑。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 阳离决,精气乃绝。” 中医治病就是平衡阴阳,调节寒热 , 补不足,泄有余 。 贯通了阴阳五行知识,就能从整个人体系统来宏观考虑, 所以头痛可以医脚,脚痛可以医头,甚至还要做到人与环境平 衡,正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能曲能伸。 “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收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刚柔相济)。
“水曰润下”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三).事物的现象和五行归类
(四).五 行 辩 证 养 生 表
五行 五藏 五腑 五官 五液 五色 五声 五华 五体 五变 五情 五劳 五味 五季 五化 五气 木 肝 胆 目 泪 青 呼 爪 筋 握 怒 行 酸 春 生 风 火 心 小肠 舌 汗 赤 笑 面 脉 忧 喜 视 苦 夏 长 热 土 脾 胃 口 涎 黄 歌 唇 肉 哕 思 坐 甘 长夏 化 湿 金 肺 大肠 鼻 涕 白 哭 毛 皮 咳 悲 卧 辛 秋 收 燥 水 肾 膀胱 耳 唾 黑 呻 发 骨 栗 恐 立 咸 冬 藏 寒
王成迎祝您成功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天有子丑寅卯等十二个 时辰,它们与我们身体有什么关系?自然界有风热燥火湿寒 六气,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 影响?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好身体,有些人生下来一身病?为 什么有些人哼唧唧活百年,有些人身体强壮英年逝?健康到 底是怎么回事?身体里面的气血精津、五脏六腑、经络气机, 以及我们的情志,饮食起居习惯,怎样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 康?这都是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问题。
(3).古代医学家称“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 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诠释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真理。
(二)、阴阳转化与消长

阴是阳的物质基础 ,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阳 是脏腑功能的体现。阴是有形的,阳是无形的。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 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 转化为阴 。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 仍以气血为例,气
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故气虚亏损,持续发展, 则常可使血液生化不足而表现为气血两虚;相反, 若补气,促使气旺助血,则又可使气血有所恢复。 前者则是“阴阳皆消”的过程,后者则为“阴阳皆 长”的过程。
(三)、脏腑阴阳辩证
阳 证 阴 证
症 急性的、亢盛的、动的、强实 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 侯 的、代谢旺盛的、进行性的、 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 兴奋的,身热恶寒的。 退行性的,无热畏寒的。 望 面色红赤,燥动不安,舌红胎 面色苍白或暗淡,神情萎顿, 黄,品唇燥裂。 倦怠少语,舌淡胖,苔白润。 闻 声高气粗,咳嗽声重,或有痰 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息短 壅气喘。 促。 问 恶热心烦,渴喜冷饮,心烦不 寐,腹胀满痛,便秘臭秽,小 便短赤等。 切 皮肤灼热,腹部胀满拒按,脉 洪数有力。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 痛,大便稀溏无味,小便清长 等,但欲卧寐、纳食减少。 四肢清冷,腹软喜按,脉沉迟 微弱无力。
1.归类方法 取象比类法:“取象”,就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 到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有征象; “比类”,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 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火。如心的 温热升腾作用与火相似,我们就把心归属于火。以此类推。 推演归纳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出其它相关 的事物,从而确定其它事物的五行归属。 如心属火(大前提),心与小肠互表里,其华在面,主脉,开窍于舌(小 前提),因此可以推演出小肠、面、脉、舌皆归于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