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老房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新设计
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老房子》一课原在三年级下册,这学期教材更换后在四年级有又有这一课,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如何进一步拓展创编?我们尝试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补充家乡常州老房子——青果巷对国定课程二次开发,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摸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结合我校纸艺校本课程用撕纸添画的形式表现常州最有江南民居韵味的古巷——青果巷独特的美,激发对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爱。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最能代表常州老房子的青果巷古建筑独特的韵味,了解其作为江南第一名巷的历史与价值及与环境的关系。
技能目标:用撕纸添画的方法表现常州老房子——青果巷特有的美。
情感目标:唤起对青果巷老房子建筑的独特美感的热爱,激发保护历史文物的情感。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三年级时对门、窗、墙、老房子这一单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作为生活在常州的新老市民对于家乡老房子青果巷的了解却并不深入,对老房子的文化传承更是模糊。
因此本课从家乡常州最具江南民居特色老房子——青果巷切入,由浅入深展开学习、探究,围绕老房子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以及背后的人文故事展开研究和学习。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撕纸添画的方式表现江南名巷青果巷独特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构图以及表现青果巷老房子建筑的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
5教学过程
1【导入】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
教师谈话:清晨,第一缕阳光越过斑驳的城墙,照亮了这精美的窗棂,我们看到了一座座老房子,这是哪里?
学生回答:我们的古城----兴城古城。
教师:谁了解它?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学生汇报古城的历史。
2【讲授】二、探究老房子
在我们的家乡,有许许多多这样有着历史痕迹的老房子,通过我们的课前导学,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它们吧。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材料。
(从结构、材质、造型、功能、特色等方面讲述)
欣赏图片、细节探究
师:对老房子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古时候可没有玻璃,窗上要糊纸。
纸是透光的,而这样雕花,不但起到了装饰作用,还方便了糊纸。
想一想,当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投射在地上,该是怎样的一幅美妙的图画呀。
江南多雨,并不总是阳光明媚哦,老师倒要问问你们了,老房子是怎样来防雨的呢?
(老房子屋顶铺了瓦片可以防雨)
师:瓦片怎么铺才能防雨?我们聪明的祖先是这样用瓦片来防雨的,一起来看一下。
(演示瓦片的排列方法与泄水原理)下雨的时候,雨水沿着瓦片汇集在一起,从屋檐流下,雨越大,水越急,像是挂了一道水帘子,特别漂亮呢!老师小时候就特别喜欢!
人们不是简单造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而是巧妙结合了气候、地理特征,运用了最普通的砖、木、石这些材料,创造了这独特的建筑,为自己创造了极其方便又富有情趣的生活,这可是我们祖先充满智慧的独特创造。
所以,保护起来了。
3【导入】三、尝试表现
1、教师出示黑色卡纸,适合表现老房子哪部分?(屋顶)
示范:用双手靠近黑卡纸,慢慢撕出正面的屋顶形状。
为什么用撕而不用剪?
(撕,更能表现出古朴沧桑之感)
侧面的屋顶怎么表现?看老师来变一变:不同角度、不同大小、远近、高低的老房子屋顶,也有着千种姿态,万种风情。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型来表现。
用白色油画棒在屋顶上画瓦片。
5分钟时间创作一座老房子的结构造型。
大小、正侧自由决定。
(简单评价,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2、画墙壁:师:看,它的线条画得很流畅,能让你产生老房子的感觉吗?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吧。
学生画墙壁。
3、如果说屋顶是老房子的头发,墙壁是老房子的脸庞,那么老房子的五官是什么?(门窗)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欣赏:这些漂亮的格子雕花门窗,它们有的简洁,有的繁复,有的密密匝匝,有的疏疏朗朗,各种直线、曲线交错,有的两扇对开,有的则几扇成一排,变幻出各种图案,美仑美奂。
现在,让我们也着手给自己的老房子添画独具特色的门窗吧。
学生再次作业,添画门窗。
4、出示学生作品。
是什么让他们的房子更“老”了一些?(裂缝、班驳的墙面)
学生分析方法,用单面胶粘贴,在墙面上涂上白色油画棒,用淡墨大笔涂抹(油水分离法)
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
4【练习】四、展示与评价
请学生把自己的老房子粘贴在老师画的古城范围内。
注意前后遮挡和疏密的变化。
瞧,各种姿态造型的老房子亲亲密密挨在一起,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显得十分漂亮。
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
5【作业】五、拓展提高
房屋的发展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因此被称为“凝固的历史”,人类发展至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不同特色的老房子和文化,被一代代传承。
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们。
展示欣赏其他民族、国家的老房子。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老房子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城市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快,那些祖先留下的老房子老建筑也越来越少。
好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点,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大家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