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解读
2019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解读
分级标准
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改为“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是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
分级目标框架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
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 有什么区别?
高度概括 宏观把握
教学内容和目标 可检测可执行 “能”字为先
-------美国《迎接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
课程总目标
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级目标’ 进行 表述。
2级、5级从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 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 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 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 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 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知识的要求上的调整和修改(二级)
1)“明白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增 加了了解句子有重读,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 顿、语调等现象。
2) 确定了423个核心词汇;增加了明白要依照单词的音、义、形 来学习词汇;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 的相应话题。
2017版修订工作
2007年4月正式启动修订工作 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和42个国家实验区收取反馈意见和建议 意见和建议 《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 不同地区对《标准》的个别内容与难度要求所持态
度存在一定差异 文字表述应更加准确和严谨。
多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差不多要求,七 级为高中毕业的差不多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有哪些新突破?
强调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注重教育公平。明确提出不同地方能够依照自己的
具体情况来拟定其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 进一步为学生“减负”。 增加案例,增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目标更清晰,方法更具体。
什么原因要制定新课标?(1
)
中国英语教学大纲
1954年,《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 1957年,《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 1963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育大纲(试行草案)》 1982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没有全面推广实施) 1986年,《全日制中学英语大纲》 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 1993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人文性的概念界定
中西方的人文所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中国的 “人文” 表达人类与自然之间本质区别的理 解。在西方“人文” 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解 放。
人文素养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 三方面内化为一种品质和修养。
英语课程的性质 (2017)
工具性: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差不多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 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差不多的英语 语言知识,发展差不多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 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为接着学习英 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素养
功能话题
国际祖国合作 认知、调控、 知识理解意识与能力
自信动机
交际、资源
”knowing how, when and why to say what to whom”.
学习外语不仅要求正确的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规那 么,而且还要依照时间、地点、场合和交际对象得体 地运用外语。
过英语学习建立对英语的兴趣、自信、想象力、 创造力。
工具性与人文性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工具性
语言技能
思
语言知识
维
学习策略
发 展
课程性质
人文性
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 文化意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和途径 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内涵和本质
英语课程差不多理念
修订了差不多理念的文字,强调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 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特点。
前言部分
英语学科性质的变化
首次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 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
思考: 什么原因强调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
国际化社会、国家与儿童的发展的意义 如何理解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新课标所给定义、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人文性如何在英语教育中的表达?
工具与人文融合的教学案例
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 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
学生的成长 人的成长问题 民族的国际化与世界的中国化 一代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自2001年小学英语课程的成绩与问题
重要的成绩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学规模、师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 存在的要紧困难与问题: 不平衡、 师资、有效性、 评价方式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标准
200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涵盖了小学、 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
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取代 2001年实验稿中的高中部分。
2017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 容,取代2001年实验稿小学和初中部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执 行的正式国家课程文件。
课程目标 分级标准 实施部分 附录
2017版修订的整体思路
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 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表达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 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 小学3年级为起点 。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差不
对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分级目标描述 二级
对接着学习英语有兴趣。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 朋友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表达。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 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 语歌曲和歌谣。 能依照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 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适应。 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3)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要紧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 主代词;明确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 一般今后时等时态(原“动词形式上的变化”);
4) “了解和运用表示问候、告别、感谢、邀请、致歉、介绍、 喜好、建议、祝愿、情感、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差不多表达 形式。”
5) “理解和表达有关以下话题的简单信息:个人情况、家庭与 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 饮食(食品)、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动植 物)、数量(数字)、时间等相关意念内容。
一级 “听做” , “依照指令做动作(做手工)” (降) “玩演” ,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
单的交际” (降); “能表演简单的英语短剧”(英文歌曲及简单 的童话,如《小红帽》等,)剧(表述准确性)。 “读写” ,增加“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原二级)(升) ; 二级 “说”,“语调差不多达意”改为“语调达意” (降) ;增加“能就日 常生活话题作简短表达” (升) ; “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 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降) ; “写”,增加‘能依照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升); 能唱的歌曲歌谣的数量到10-15和15-30首(原15-20和30-40首)(降)
思考
正确认识技能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正确把握技能(听做、说唱、玩演、视听)与知
2017版修订 课程标准
How? 理解?实施?
思考
什么原因要制定新课标? 什么原因要修订? 英语课程标准“新”在哪里?新课标要紧内容是什
么?2017版修订哪些内容? 如何理解英语新课标?
标准发布试行十年来的成绩与问题 英语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了解英语课程目标、分级目标及分级标准 学习和把握实施建议和附录 课标在你的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2019版(英语课程标 准)小学阶段解读
课标-教材-教学的关系
课标规定了小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以及阶段目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理念的呈现; 课标为教师拟定日常教学的目标提供了范本,教学 是课标理念的实现
研读课标、分析教材、 教学实践
2017版英语课程标准
Why? 制定?修订?
What? 内容?修订?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新”在哪里?
目标:综合 评价:多元、多样、多维 学生中心:focus on learning and learners 能力:“能用英语做情况”的差不多理念 语用:真实语境
什么原因要制定新课标?
目前的教学中存在许多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 致的地方,课程改革是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过程与结果并重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学会自己写教学目标
分级标准的特点
语言技能标准“能”字为先:始终表达 “能用英语做情况”的差不多理念;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标准并重; 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并重; 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并重;
分级标准的变化
修订对各级别总体目标要求保持不变。
语言技能的要求上的调整和修改
小学开设英语从小培养儿童的综合人文素质、开 阔视野(世界上还有别的人说不一样的话)、丰 富生活、了解世界、开阔胸怀、把自己的命运和 全世界人类的发展联系起来。
Multiple intelligenc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