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三) 过程和途径
过程——系统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称为经历了
一个过程。 等温过程: (T1=T2 ) 等压过程: (p1=p2 ) 等容过程: (V1=V2) 绝热过程:无热交换(Q1= Q2 )
途径——系统从始态变到终态,可以通过不同的步
骤来实现。完成这变化过程的具体步骤。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Qp = QV + ⊿nRT
例:N2(g) + 3H2(g) = 2NH3(g) ⊿n = - 2 Qp = QV + ⊿nRT = QV -2RT
(二) 反应进度概念
• 反应进度: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符号:ξ
• ξ=ΔnB/vB
• 对于化学反应式: aA+dD=gG+hH
• vB为计量系数,反应物为负值,生成物为正值
系统对环境作功,W <0 = - p . s . △l
= - p . △V
非体积功: 如电功等 功不是状态函数 单位:J、kJ
F
△l
(二) 热力学能
1. 定义(U ) :系统内部所含的能量总和 。 2. U 是状态函数,具有加和性;但其绝对值无法求得。
△U = U终- U始 3. 热力学能变化只与始、终态有关, 而与变化途径无 关。 4. 单位:J、kJ
n, P, V, T
始态
状态1 P1=200 kPa V1=1dm3 T1=20℃
终态
状态3 P3=100 kPa V3=2dm3 T3=20℃
状态2 P2=20 kPa V2=10dm3 T2=20℃
势能
△E=mgh
3.状态函数分类
(1)广度性质:数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有关,具有 加和性。
(2)强度性质:如温度、压力、密度等。其数值不随 系统内物质的量而变,它仅由系统中物质本身的特性所 决定,不具有加和性。
§2.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二 Hess定律
(一)热化学方程式 (二) Hess定律
(一)热化学方程式
• 标准状态:在温度T和标准压力Pø下物质的状态。简 称标准态
• 物质标准态的热力学温度T未作具体规定。通常采用 298.15K为参考温度。
• 标准状态:气体:T,p = pø=100 kPa
(一) 热和功 (二) 热力学能 (三)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热和功
1. 热(Q)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度不同而传
递的能量。
热不是状态函数 规定:系统从环境吸收热量时, Q>0;
系统向环境释放热量时, Q<0。 单位:J、kJ
2.功(W)
除热以外,系统与环境间传递的所有其它形式的能量
规定: 环境对系统作功,W >0 (得功)
(三)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 :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 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 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即能量守恒定律。
对于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为:
△U = U2- U1= Q + W
吸收热量Q
U1 环境对系统W
U2
【例2-1】对于热力学能为U1的某一封闭系统,①从环 境吸收了600J的热量,同时对环境做了450J的功;②向 环境释放了100J的热量,环境对系统做了250J的功。分 别计算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U和终态的能U2 。
§2.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 反应热 (一) 等容反应热和等压反应热 (二) 反应进度概念
(一) 等容反应热和等压反应热
1. 热化学:把热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化学反应中, 讨论和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的学科。
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在等压或等容 且化学反应过程中只作体积功,而且生成物与反应 物的温度相同时,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化学反应的方向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3 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一) 系统和环境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三) 过程和途径
(一) 系统和环境
1.系统——system, 被研究对象. [简单和复杂系统] 2. 环境——surroundings,系统外与其密切联系部分。 3.依系统和环境间质能交换关系,将系统分为三种:
⑴ 敞开系统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⑵ 封闭系统没有物质的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⑶ 孤立系统既没有物质的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 。
在热力学中,主要研究对象为封闭系统。
(二) 状态和状态函数
1. 状态:系统的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例如: 温度、压力、重量、体积和聚集态等。
2. 状态函数:确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特点: ① 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 ② 状态变化,状态函数也随之而变,且状态 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而与 变化途径无关
解: ①△U = Q + W = (+600J) + (- 450J) = 150J
∴U2= U1 +△U= U1+150J ②△U = Q + W = (-100J) + ( +250J ) = 150J
∴U2= U1 +△U= U1+150J
可见,虽然变化路径不同,但△U仍然相同,而Q和W
却可分别具有不同的数值。
ΔU = Q + W = Q p - P.ΔV Q p = ΔU + P. ΔV = U2 - U1 + P ( V2 - V1 ) = U2 - U1 + P V2 - PV1 = (U2 + P V2 ) – (U1 + PV1 )
令U + PV = H ---焓(状态函数,绝对值无法求得)
Q p = H2 –H1 = ΔH
---焓变
在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体系在恒压过程中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改变体系的焓变。
ΔH < 0,为放热反应; ΔH > 0,为吸热反应。
(3) 等压反应热与等容反应热的关系
△U = QV Q p = △U + P.△V
Qp = QV + P.△V
对于理想气体反应,P.△V = △nRT,则:
(1) 当ΔV = 0 时,热效应又称恒容反应热(Q v ) 。
ΔU = Q + W = Q v - P. ΔV
ΔU = Q v 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全部用 来改变体系的内能,而不对外 做功。
Q v > 0 ,为吸热反应; Q v < 0 ,为放热反应。
(2) 当P1 = P2时 ,热效应又称恒压反应热(Qp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