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5、主动发展观
1)个体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 2)个体的实践活动(包括生理活动、心 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动 力,起决定作用。 3)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
(三)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对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及 其类型特征有较大影响,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个 性发展。 2、环境是心理发展必要的外部条件,它决定着 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能否转化为现 实性,并促使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它影响 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而且造成了 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3、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4、教育主导发展。
(二)行为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试误说”。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行为派学习理论的启示。 5、行为派学习理论存在的问题。
1、桑代克的“试误说”
说明:
(1)经典实验:饿猫打开迷箱。 (2)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 结,即S-R之间的联结。这种学习过程是渐 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3)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奖励 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4)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5)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强化的种类
1、直接强化:提供信息和诱因直接影响 观察者。 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 而受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 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 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 励。
4、行为派学习理论的启示
(1)积极主动地反应。 (2)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 (3)及时强化。 (4)小步子。 (5)学习的4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奖 赏(强化)。 [问题] (1)只适合低级学习。 (2)比较机械。
机械 学习
记乘法表 接受学习
不同学习理论的简介
行为主义 学习本质:由条件引起外显行为的变化 学习要素:辨别刺激——反应——增强刺激(强化) 学习策略:呈现刺激、提供练习、反馈、强化 认知主义 学习本质:信息加工过程 基本要素:知觉、编码、存储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教学策略:九大教学事件、不同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学习本质: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顿悟的个 人发现 基本要素:同化和顺应 教学策略:创设交互学习环境,供学习者自我调节、 思考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
说明: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学习 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在外部刺激与 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间变量(S—O—R) 经典实验: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实验。 根据潜伏学习(在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 现,只是为表现出来)的实验,提出外在的 强化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内部强化 (由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强化)对学习的影 响较大。
定时距式 变时距式
连续式 间隔式
即时强化 延缓强化
时间式 比率式
定比率式
变比率式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 观察学习得以形成和改变的。 (2)观察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 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 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 (3)强化是促进学习的因素,但不是影响 的原因。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 和自我强化。
4、教学观点:(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 标观;(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5、“情感型”师生关系:(1)真诚— 表里如一;(2)接受、尊重、信任—无 条件;(3)理解—传统评价性与移情性。 6、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
评价
1、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和建议,实证 依据较单薄。 2、具有全人教育的取向。不是局限于片 面行为的解释,而是扩大范围对学习者 整个人成长历程的解释。 (1)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 (2)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 (3)强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科学的心理发展 观。 学习理论的主要 流派及观点。 与教育心理学相 关的教学理论。
引言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牵涉面广,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心理发展观、 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的基本理论。
一、科学的心理发展观
(一)发展与心理发展 发展是个体从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 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 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 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学习观——顿悟说。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 3、皮亚杰的图式理论。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5、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 6、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1、格式塔的学习观——顿悟说
说明:
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识经验 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而是突然领悟的。 代表人物:苛勒。 经典实验: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顿悟的条件: (1)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 (2)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斯金纳的白鼠觅食实验
说明:
1、学习有两种模式:应答性条件作用(由已知 刺激引起)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由有机体自身发 出)。 2、学习的核心要素是:程序、操作(自主反 应)、反馈(强化)。 3、行为的学习:塑造;消退和维持;先前刺激。 4、程序教学:小步子呈现信息;及时强化;逐 步求近。
有意义 学习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970年)。 (2)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言语信息 听导师精心 设计的指导 科学研究 认知领域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 态度
弄清概念 间的关系 听演讲或 看材料
学校实验室 例行的研究 或智慧产生 实验 运用公式 有指导的 发现学习 尝试与错误 迷宫问题解 决 独立的发 现学习
[格莱瑟]教育的真正目标在于让学习者能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 精心的设计师,使学习者善于学习,促进其学习和认知活动。 能力的培养主要不是通过教学去传递知识,而是通过教学去促 进认知活动。学习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2、基本原则:心理学必须关注人的尊严;心 理学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创造性和自我实 现;心理治疗应该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3、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 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 班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 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2、全面发展观
1)心理发展的多维性。心理发展与生理发育、社 会性发展共同构成人的发展,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个体心理发展是多种心理活动共同发展 的结果,是个体心理生活协调统一的表现。 2)心理发展是多侧面的。智力因素(认知因素) 是心理活动的操作、执行系统;非智力因素(个性 因素)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 3)心理发展存在不同的层次水平。
3、皮亚杰的图式理论
学习是个体内部的图式同化和顺应环境刺激 的过程。 图式是个体为应付某种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 知结构。 同化是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整合到自己 的认知结构。 顺应是已有图式受新刺激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习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 态度和方法)的学习。主张把学科的基本结 构放在课程与教材编写的中心地位。 强调早期学习。 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教学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 强调内在动机(学习兴趣);强调信息的提 取。
由已知刺激引起 应答性条件反射 强调刺激
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有机体自身发出
强调反应
*强化中的“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 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 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 “做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
*强化的程式及原则
强化的程式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 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 延缓强化;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 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 先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 导。不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 为。
5、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
Biblioteka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 同化指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者主要是利用 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固定新知识。 学习的条件:原有的;心向;固定;新旧交 互作用。 学习原则:逐渐分化(纵);整合协调-综合 贯通(横)。 学习策略: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 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策略。
二、学习理论的基本理论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练习和反复经 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活动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才 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的结论。 (2)主体的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即由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后天习 得的。 (3)主体的变化必须保持一定的时期。
(一)学习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