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No.4 2005年8月J 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S ocial Sciences)Aug.2005从翻译目的论看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陶全胜(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安徽淮南 232001)摘 要:文章运用翻译目的论的有关原理,并通过译例分析,提出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应遵循“传译主要信息、语用等效、概念术语的译名统一”的原则。
贯彻这三条原则有助于达到译界所公认的“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的应用文体翻译标准。
关键词:企业外宣资料;主要信息;语用等效;概念术语的译名统一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5)04-0124-06Exploring principles o f translating econom ic literature ofenterprises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based on Skopo stheoryT AO Quan-sheng(Departm ent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 d T echnology,Huainan232001,China)Abstract:Based o n Skopo stheo ry and w ith ex amples analy sis,the author puts forw ard the v iew that major pr inciples o f tr anslating economies literature should be convey ing the main information, achiev ing pr agmatic equivalence,and reaching co nsistency o f translating concepts and ter ms.By adhering to the thr ee principles,the version of translation can m eet the well-accepted practical translatio n standard w hich stresses conveying informa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ranslating. Key words:eco no mic literature of enterprises;m ain info rmation;pragm atic equivalence;consistency of translating concepts and terms一、引 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主体,要走向世界市场,融合于世界经济,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应有过硬的宣传推销措施,以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空间。
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是企业向国外拓展市场的前提,良好的对外宣传资料有助于企业产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
但目前一些企业外宣资料的汉英翻译,过分拘泥于“忠实”与“等值”,在译文中出现了中式英语的倾向,不利于企业对外交流。
还有一些企业对外宣传工作没有体现“内外有别”,把对国内使用的资料直接翻译出来对外使用,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宣传效果。
许建忠教授提出的“得作者之志,为读者所接受”的实用文体的翻译收稿日期:2004-05-12;修回日期:2004-09-27作者简介:陶全胜(1964-),男,安徽枞阳人,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第4期 陶全胜:从翻译目的论看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标准[1](P49)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
本文根据翻译目的论及其他有关翻译理论,并通过对一些企业外宣资料的译例分析,探讨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并希望和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企业外宣资料种类繁多,很难划定一个明确的范围。
本文重点讨论企业为促销目的而进行的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产品推介、广告宣传以及为招商引资而散发的有关宣传材料。
二、翻译目的和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的通过语言媒介实施的跨文化互动行为[2]。
在这一行为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参与者起到不同的作用。
客户通常是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由他们确定翻译的目的;译者制作出目标文化的文本,以表达源语文化文本施授者的交际意图;目标文化的接受者是文本的使用者。
源语文本并非处于权威的中心地位,而是个有无限可能性的开放实体,是译者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
译者之所以选择某些信息,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信息能够在目标文化中满足某种目的[3]。
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基本原则。
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主要目的,是由该翻译行为的发起者(企业)所确定的。
其主要目的是,在国外为本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销企业自身的产品,扩大其服务范围,加快引进外资的步伐,扩大出口创汇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翻译毕竟是为不懂原文的读者服务的,译者为达到企业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想方设法地与读者沟通,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图。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面、开放的图式结构,它的意义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作出诠释[4]。
因此,对翻译而言,原文文本是静态的、个体的,而接受者是能动的、可变的、多层次的。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不仅要关注原文文本及其翻译的主要意图,还应考虑接受者(读者)的需求。
翻译接受美学的有关理论,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要实现企业的目的,就必须调动一切翻译手段满足读者的需求,服从为读者服务这一目的。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翻译行为都有一个既定的目的,并尽可能实现这一目的。
然而,目的又可以是达到某种目标过程中的临时性阶段,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可能有多种相互关联、属于不同阶段的目的[5]。
也就是说,翻译目的是多层次的。
笔者认为,在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中,企业所确定的目的是主要目的,其他任何翻译目的(包括为读者服务的目的)都属于阶段性的目的,都应该为主要目的服务。
根据翻译目的论和翻译接受美学论的有关原理,企业为译者所提供的对外宣传资料并非权威的、唯一的信息来源,译者完全可以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求,选择能达到企业对外宣传目的的信息加以传译。
译者对中文宣传资料的原稿可以删节或改写,也可以将需要翻译的部分所蕴含的文体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等内容排除在外,只保留主要信息。
总之,什么信息需要传译应根据企业的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正如黄忠廉所指出的那样,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可以采用变通手段,摄取原作中心内容或部分内容[2](P48)。
因此,传译主要信息应成为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首要原则。
笔者认为,徐勤、吴颖提出在经贸外宣资料翻译中“只保留经济信息等值[7]”这一提法有些失之偏颇。
经济信息和其他信息是相互联系的,本文的例(4)就充分说明这一问题。
只要有利于实现企业翻译目的和适合于读者需求的任何信息都要准确传递。
反之,某些不必要的经济信息,就没有必要传递。
传译主要信息的原则解决了在企业外宣资料翻译中应传译什么信息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传译这些信息也是译者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如前所述,在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中,企业所定的翻译目的是该翻译行为的主要目的,其他翻译目的是为达到这个目标服务的,但其他翻译目的有效的实现也会有助于主要目的实现。
如果说在传译什么信息的问题上,应首先关注企业所设定的翻译目的的话,那么就如何传译这些信息而言,译者就偏重于满足读者的需要。
这就要求译者要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比较,使企业外宣资料的译文和原文在语用效125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8月果上达到一致,使目的语读者获得类似于源语读者的感受,从而成功地实现目的语读者与原文及原文作者的交际,有效地达到企业所祈求的翻译目的。
因此笔者认为,追求语用等效理应被视为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翻译企业外宣资料时,必然要遇到一些概念术语,这些概念术语或体现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如优惠关税(preferential duty);或反映国际商业惯例,如可撤销信用证(Revo cable LC);还有些概念术语是与进行对外宣传的企业相关的行业术语。
这些概念术语中所蕴含的信息是企业外宣资料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准确无误地加以翻译,否则就难以达到企业所确定的翻译目的,也不能满足译文读者的需求。
大部分概念术语均有统一的译名,即使一时还没有固定的英语表达,译者在翻译中也应谨慎从事,务求在译作中保持译名统一。
译者应把概念术语的译名统一作为外宣资料翻译中的原则之一。
三、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的实际应用上面我们根据翻译目的论和翻译接受美学理论的有关原理,探讨了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目的与原则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指导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的三条原则:一是传译主要信息原则;二是语用等效的原则;三是概念术语译名统一的原则。
下面笔者将通过实例来说明这三条原则:1.传译主要信息的原则为了贯彻传译主要信息的原则,根据企业所设定的翻译目的和读者的需求,译者可以对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中文稿件采用变通的方法进行翻译,以保留主要内容,具体方法为减译、编译、述译、缩译、并译和改译等[6](P48)。
也可以排除与翻译目的关系不大的其他信息,如文体信息和语言信息。
例(1):……诞生于上世纪末的虎豹集团,信守孜孜以求、永不言退的发展理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任凭浊浪排空,惊涛拍岸,独有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处变不惊,运筹帷幄。
尽握无限商机于掌间,渐显王者之气于天地。
……虎豹人以其特有的灵气,极目一流,精益求精,集世界顶尖服装生产技术装备之大成。
裁天上彩虹,绣人间缤纷,开设计之先河,臻质量之高峰,领导服装潮流,尽显领袖风采。
……天道酬勤,不断进取的虎豹人撷取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选自江苏虎豹集团外宣材料)这段企业外宣资料的写作方法深受汉文化美辞之风影响,充满了大量华丽的词藻(如“浊浪排空”“惊涛拍岸”“王者之气”“领袖风采”等)。
作为对内宣传资料,还能为国人所接受。
如果不加改动,就勉强译成外文,难免使崇尚以简洁为美的美英读者感到厌恶,也很难达到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
周领顺根据英语的风格特点和读者需求,对上述文字进行改写,并作了如下翻译:Fo unded in the late1980s,the Hubao Group is determ ined to succeed…The Hubao Gr oup has a high standard of quality and is w ell-equipped w ith the wo rld's m ost advanced technology.They ar e taking the lead in designing new fashions and m aintaining high quality pr oducts…The Hubao peo ple have m ade one achievement after another due to their dilig ence[8](P60).使用变通方法翻译出来的译文简洁明快,既着重传译了原文的主要信息,又迎合西方人士的审美心理,便于译文读者理解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