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5+769.6~K86+998.96 土方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第一章单位工程概况一、地貌和气候本标段区域范围:K35+769.6~K36+998.96位于桐柏山区腹地,桐柏山西靠南阳盆地,东接大别山脉,自北西向东南横贯,其主体山脉位于路线区南端,海拔800~1140m,之间多为低山、丘陵、岗地地貌,少部分为河谷平原。
区内分布有淮河及其支流月河等大小河流及水库,水量较丰富。
气象:本标段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春季雨水充沛,乍暖骤寒;夏季易涝易旱,天气炎热;秋季雨水适中,凉爽易人;冬季少雨多晴,时间长而严寒期较短。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9℃。
最高气温一般在七、八月份达37~40℃。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158mm,降水四季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7、8月份。
主要技术标准表二、路基设计1.路基横断面布置本施工合同段路基标准横断面为:路基宽度26.00m,其中车道宽2×2×3.75m,右侧硬路肩宽2×3.00m(含右侧路缘带宽2×0.50m),中间带宽3.50m(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宽2×0.75m),土路肩宽2×0.75m。
2.路基填料及压实路基压实度指标(重型)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3.路堑高边坡本标段以低山区为主,丘陵穿插其间。
边坡坡度按设计坡度施工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节路基土石方工程一、工程复测1.开工之前进行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
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
2.将所有的测量资料进行记录并整理。
3.在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路堑堑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其轮廓,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二、场地清理1.清理场地(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林等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并妥善处理。
(2)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腐殖土予以清除。
场地清理完成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3)路基用地范围及取土场范围内的树根及表层腐殖土予以清除。
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坑穴填平夯实,使工作面平整。
(4)将路基范围内的池塘存水和当地群众联系后排放干净,底部用污水泵进行抽放,然后将淤泥清除至废土场.2.拆除与回填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圬工结构和其它障碍物等予以拆除。
待K32+800处的坟地搬迁后,用天然砂砾进行回填。
回填层厚不得超过20cm,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
三、路基挖方(一)施工方案采用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配合为辅的施工方案。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土方开挖→整修边坡→检测(二)土方开挖施工方法路基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自上而下分层进行,严禁用爆破法施工和挖洞取土。
当挖方路段为单位坡路堑,采用多层横向全宽挖空心思掘法施工,当挖方路段为双边坡路堑则采用分层纵挖法施工。
路堑开挖施工,因所处地降雨比较丰富,所以首先必须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临时排水设施,保证开挖区施工期间排水畅通,使边坡不受雨水冲刷。
土方路堑施工将至设计标高时,根据规范要求和试验结果预留下沉量,并将路基顶面以下30厘米深度范围内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用重型压路机分层压实,使密实度达到96%以上,确保压实后路床顶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在居民区附近进行路堑开挖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有效的临时便桥或便道。
弃土场尽量选在冲沟地带,填沟造地,并用草袋墙或浆砌防护,作好排水工作,减少水土流失。
本合同段所有挖方施工符合图纸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的有关规定;挖方作业保持边坡的稳定,不得对邻近的农田、各种结构物及设施产生损坏或干扰;在整个施工期间,始终保证路基排水畅通。
1.施工前按逐点坐标表中的坐标进行放样。
恢复中线,复测横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为开挖做好准备。
2.土方开挖以机械施工为主,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推挖,自卸汽车运土。
施工时分段进行,每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并及时人工配合整刷边坡。
3.施工期间,始终保证原有道路排水畅通,排出的水不得危及附近建筑物、道路和农田。
4.加强测量控制,边坡边开挖边成型,保持边坡平顺,早做边坡防护。
5.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要认真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
路床顶面以下300mm的压实度,或路床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0mm时,其压实度均应不小于96%。
四、路基填筑(一)填筑材料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填筑材料因原设计指定的取土场无法满足取土需要,经监理同意后,我标段已在原国道312线K913+500处右侧重新选取,路基填料经检验合格,可用于我标段的土方填筑。
路基填土施工安排工期140天,期间要对软基处理段进行填土预压,并要先进行路基排水工程施工,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填筑路堤,均应注意使不同性质的土按正确的方式分层安排,以利排水与路基分层压实稳定,从而避免出现因土堤杂乱填筑所导至水囊与滑动现象。
工期紧任务重,施工中要合理组织,统筹兼顾,多上机械设备,确保工期。
(二)试验1.填方材料的试验在路堤填筑前,填方材料应每5000m3或在土质变化时取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规定的方法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与密实度、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承载比(CBR)试验和击实试验。
2.填方试验路段(1)在开工前,根据本合同段特点,拟在K33+600—K33+760段的路基土石方选160米作为试验路段。
进场后首先进行该段清理、软基处理(如有)工作,并及时对工程沿线和取土场的填料取样进行试验,测定填料的类别、等级、液塑限、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天然密实度及含水量等详细数据。
软基处理(如有)施工完毕即进行试验路段工作。
整个试验过程采用动态管理,随填、随碾、随测,根据试验确定不同填料、压路机吨位、填土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试验时做好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试验结束时为大面积进行填土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技术资料。
,试验段符合规定质量检验标准,可作为路基的一部分。
试验结果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控制的依据。
用于填方(包括回填)的每种类型的材料,都要严格进行现场压实试验。
经监理工程批准过试验段所用的填料、机具和施工工艺与施工时相同。
(三)施工方案采用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整修为辅的施工方案。
施工工艺(四)施工方法1.路基土方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
首先要做好土工试验,确保土质符合技术要求,然后路基填筑完后做好沉降观测工作,保证路基质量。
a施工准备Ⅰ基底检测:软基处理完成后,进行检测,确定基底是否达到密实标准。
Ⅱ测量放样:开工之前现场恢复和固定线路。
其内容包括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
根据现场实测横断面以及图纸的路基横断面及图纸的路基横断面设计确定首先开工段的填土边界的具体位置,并用石灰标明其轮廓。
Ⅲ压实度的规定及含水量的确定路基填料在填筑前应进行液塑和标准击实试验,以确定该种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b分层摊铺及碾压在填筑过程中应边填筑边测量,使填筑分层平行摊铺,每填一层,应根据填料种类、含水量及密实度进行检测,并按照检测的数据确定、调整含水量、填料厚度和碾压遍数,使层间结合最佳,密实度符合要求。
使用道路平地机摊铺并平整每层路堤,土方最大摊铺厚度大于30cm,最小摊铺厚度不小于10cm。
另外,为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过设计宽度两边各50cm。
路基填土顶应做成2~4%的排水面,以利雨季排水。
根据填料种类,采用不同压路机,填土厚度和遍数来自试验路基段资料,碾压方式从路基边缘向中间重叠10~20cm。
整个碾压过程采用动态管理,随填、随碾、随测,根据检查信息及时调整碾压速度与厚度、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c压实度检测路基质量好坏关键看是否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检测手段主要采用环刀法及灌砂法,并辅以核子密度仪对照检查。
检验频率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d沉降观测由于软土性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软基上填筑路基,必须采取严密而完善的监测措施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控,利用信息化施工的思想,进行施工管理。
软基处理完毕,在砂垫层下埋设沉降板,沉降板为500×500×9mm的钢板,直杆为一根Φ20mm的钢管,并由三根Φ10mm斜钢筋将其焊接在沉降板上。
沉降杆随填土的高度而慢慢接高,每段接管子的长度为100mm,用内螺连接。
安装在路基顶部中心线上,纵向间距为100m设置一个。
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填料进行一次定期观测,填筑时间较长时每3天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毕后,每14天进行一次定期观测,直到沉降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
e整修路拱卸载土方时,先测量放线,测出路基顶面标高并挂线,使成形后的路面形状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f边坡整修及防护边坡整修在路基施工完毕后进行。
利用机械铺以人工将坡面整理平顺,并夯拍密实。
着手进行边坡防护的施工,一步到位,减少重复整修施工。
g施工质量控制Ⅰ路堤填筑施工时,严格按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划分作业段,采取“四区段、八流程”施工法(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形、边坡整修),拉开工序,流水作业,加快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Ⅱ对线路中线和高程进行复测,准确定出路基中线、坡脚、路基边线以及防护坡道的位置,做好标记,标明其轮廓。
Ⅲ填土前,检查清理场地的地面斜坡坡度,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米的台阶,台阶顶面做成2~4%的内倾斜坡,用小型夯实机夯实,填筑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
Ⅳ填土作业按照路基横断面全宽度纵向分层平行摊铺,填土分层厚度根据试验段试验结果确定,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由低处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施工中严格控制好摊铺厚度,并配合机械适时调整层厚。
Ⅴ路基边坡每侧保留50cm的超宽宽度,对可能发生沉降的路段应按其估计沉降量和边坡坡度计算超宽数量,以保证边坡能充分压实,待路基工程完成后,再按路基宽度边坡值刷坡整修。
Ⅵ填土路堤分段施工时,其交界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两端同时施工时,则分层相互交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Ⅶ碾压前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平整程度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
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每层填土先用推土机摊平,用平地机精平,再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从两侧逐渐向路中间,每次碾压轮迹重叠二分之一轮宽避免漏压,压实时随时进行整平工作,碾压过程中严格控制行驶速度,压路机行驶速度不大于2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