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赌协议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对赌协议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对赌协议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对赌协议,翻译自英文术语“估值调零件制”(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普通是指买卖单方基于将来不确定事项,对买卖价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类协议安排。对赌协议常见于企业并购、引入风险投资等买卖,根据不同的买卖主体及对赌安排,所触及的会计处理及相关准绳各有不同。

一企业并购中的对赌协议

案例背景:

案例1.1

2014年12月31日,A公司自非关联方B公司购入其持有子公司C公司60%股权,A公司获得C公司控制权。协议商定,A公司购买价款为1亿元。在商定购买价格之外,A公司将基于C公司以下将来盈利目标,向B公司领取或不领取额外购买价款:

(1)将来两年内,如果C公司完成净利润总额未超过1000万元,则不再领取额外对价;

(2)将来两年内,如果C公司完成净利润总额在1000万至2000万元之间,则A公司需向B公司额外领取现金为:2×C公司两年实践净利润;

(3)将来两年内,如果C公司完成净利润总额超过2000万元,则A公司需向B公司额外领取现金为:3×C公司两年实践净利润。

根据盈利预测报告,C公司将来两年完成净利润总额及其可能性为:800万元—40%;1500万元—40%;2500万元—20%。

2015年度,C公司实践完成净利润750万元;2016年度,C公司实践完成净利润1050万元。

成绩:A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及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如何对上述对价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1.2

2014年12月31日,A公司自非关联方B公司购入其持有子公司C公司60%股权,A公司获得C公司控制权。协议商定,A公司购买价款为1亿元。B公司在协议中承诺,如果C公司将来三年净利润未达到盈利预测报告目标,则B公司将以现金方式向C公司补偿差额部分。具体盈利目标及实践完成净利润如下:

成绩: C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及A、C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如何对上述补偿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分析:

一、企业并购中的对赌协议

案例1.1、案例1.2中的情形,属于企业合并中的或有对价,触及《企业会计准绳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企业会计准绳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修订)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的相关规定。

或有对价,通常指如果特定将来事项发生或满足特定条件,作为换取对被购买方的控制买卖的一部分,购买方向被购买方原一切者转移额外资产或权益的义务。然而,或有对价也给了购买方这样的权利:当满足特定条件时,购买方之前转移的对价应被归还。值得留意的是,《企业会计准绳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中的或有对价,次要是与将来发生的买卖或事项相关;而《企业会计准绳第13号——或有事项》及《国际会计准绳第37号——预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所规范的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买卖或事项构成的不确定事项。二者在概念上有所区别,并且,在企业合并中所触及的或有事项,实践上不再适用《企业会计准绳第13号——或有事项》及《国际会计准绳第37号——预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而需求根据《企业会计准绳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二者具体处理差异参见后述案例1.3的分析。

案例1.1 会计处理分析

(一)初始确认和计量

首先,需确定该或有领取是属于企业合并中的或有对价,还是属于独立于企业合并的单独买卖。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运用指南中关于“对雇员或出售方股东的或有安排[准绳第52段(2)的运用]”,在考虑对职工或出售方股东的或有领取安排能否属于企业合并的一部分时,需考虑确定对价的规则等要素。本案例中,或有领取的定价是基于将来被收买方收益的倍数,表明该领取本质上是对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核实和调整,因此,该或有领取属于企业合并中的或有对价。实务中,如果对职工或被收买方的或有领取是按将来收益的特定百分比确定,则可能表明该领取本质上是对将来收益的分红,而不是对买卖标的公允价值的核实和调整,不属于企业合并中的或有对价,应作为单独的买卖进行处理。

在确定或有领取属于企业合并中的或有对价后,需根据《企业会计准绳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修订)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判断该或有对价是属于一项金融负债还是一项权益工具。本案例中,由于收买方A公司基于被收买方C公司将来净利润目标,相应向B公司领取或不领取现金。而C公司将来能达到的净利润目标,受C公司运营环境等多种要素影响,不属于A公司可控制事项,A公司无法无条件的避免该领取义务,因此,该或有对价属于一项金融负债。

接上去,A公司需估计该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绳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对负债的

公允价值估计,该当基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且不限于采用何种估值技术。针对本案例情况,可以采用“概率加权平均法”来对或有对价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根据案例所述三种盈利目标的发生概率,或有对价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计算如下:

或有对价公允价值=(40%×0)+(40%×1500×2)+(20%×2500×3)=2700万元(实务中,需采用合理折现率,对该金额进行折现。本案例不再考虑折现。)

在确定所估计的或有对价公允价值后,根据《企业会计准绳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规定,购买方该当将合并协议商定的或有对价作为企业合并转移对价的一部分,按照其在收买日的公允价值计入企业合并成本。收买日,A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应将该对价作为购入C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2700

贷:估计负债 2700

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经过长期股权投资与享有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抵销分录,该或有对价最终影响了商誉或负商誉的金额。

(二)后续确认和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绳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修订)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或有对价如果分类为金融负债的,后

续期间,应按该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处理,公允价值相关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本案例中,2015年末、2016年末,A公司均应基于C公司实践完成净利润情况,合理调整估计负债的后续价值。

本案例中,假设2015年末,A公司根据已完成的净利润,按前述“概率加权平均法”合理估计当年末该或有对价公允价值变为2800万元,则该年度会计处理分录如下: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贷:估计负债 100

2016年末,根据实践完成净利润,计算应向B公司领取对价金额为:(750+1050)×2=3600万元,该金额与估计负债估计金额的差异,在当年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处理分录如下:

借:估计负债 2800

营业外支出 800

贷:银行存款 3600

案例1.2 会计处理分析

与案例1.1相反,案例1.2中可能接受补偿的是企业合并中的收买方,由于该补偿本质上也是对被收买方公允价值的进一步保证和调整,因此,该或有补偿也属于企业合并中的或有对价。

同时,根据《企业会计准绳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国际会计准绳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衍生工具的定义:

“衍生工具,是指本准绳触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一)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誉等级、信誉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二)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三)在将来某一日期结算。”

本案例中,该补偿款是以C公司将来净利润为基础,属于与合同单方有特定关系的非金融变量,不满足上述定义中的条件(一),因此,该补偿款不属于衍生工具。

(一)初始确认和计量

本案例中,由于盈利预测报告已对被投资方C公司将来业绩作出合理估计,基于盈利预测报告,在收买日,A公司估计将来收到B公司补偿的可能性为零,即该或有对价公允价值为零。因此,在收买日,A公司不需求对该或有对价进行会计处理,以实践价款1亿元作为合并成本即可。

(二)后续确认和计量

在后续期间,根据C公司实践完成净利润,B公司将以现金向A公司进行补偿。本案例中,补偿款是直接向A公司补偿,该补偿是基于收买日,有关联关系的单方正常购销买卖而产生的,不属于权益性买卖,因此,在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及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所收到补偿款均应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处理分录如下:

2015年末,B公司按合同商定向A公司领取补偿:

借:银行存款 250

贷:营业外支出 250

2016年末,B公司按合同商定向A公司领取补偿:

借:银行存款 200

贷:营业外支出 200

2017年末:

由于当年C公司超额完成对赌协议中的盈利目标,B公司不再对A公司进行补偿,故A公司无需进行会计处理。

此外,由于2015年、2016年C公司均为完成盈利目标,因此,需关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与收买C公司相关的商誉能否已发生减值。

本案例中,如果B公司承诺的业绩补偿对象是被收买方C公司,则在C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层面,该买卖属于权益性买卖。因此,C公司收到补偿款时,在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应计入资本公积;在A、C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再将该金额调整为营业外支出。

案例1.3 会计处理分析

案例1.3触及被收买方原股东对收买方的补偿,且补偿事项是基于被收买方的特定资产或负债,属于《企业会计准绳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中的补偿性资产。补偿性资产,与案例1.2、案例1.3中或有对价的区别,在于补偿性资产是基于特定资产或负债的,而或有对价通常是基于全体事项,如被收买方净利润等。

(一)初始确认和计量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第27至28段规定,对于补偿性资产,在确认被补偿项目的同时,购买方应确认一项补偿性资产,且以与被补偿项目相反的基础计量,并且需求对无法发出的金额计提估价备抵。

本案例中,被补偿项目为C公司未决诉讼,因此,对B公司可能补偿的金额,与该未决诉讼的估计分歧。本案例中,该未决诉讼适用《企业会计准绳第13号——或有事项》及《国际会计准绳第37号——预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C公司经合理估计,应确认估计负债450万元。由于该估计负债低于B公司承诺补偿界限500万元,因此,在收买日,A公司不应确认相关补偿性资产,无需对该承诺进行账务处理。

(二)后续确认和计量

本案例中,由于该未决诉讼属于收买日即存在事项,买卖单方定价实践上属于基于该不确定事项的临时金额,B公司承诺的可能补偿金额,实践上属于对合并对价的调整。因此,根据该未决诉讼的判决期限,可能适用《企业会计准绳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中“计量期”调整事项。即,如果不确定事项在收买日后12个月内确定,则可调整收买日所确认的商誉或负商誉金额;如果不确定事项在收买日后12个月之后确定,则应计入当期损益。因此,案例处理分两种情况:

(1)未决诉讼于2015年6月30日结束

此时,未决诉讼在收买日后12月内结束,属于可调整初始确认商誉或负商誉事项。因此,A公司按商定应收B公司补偿款为150万元。在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层面,该笔补偿款会计处理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50

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经过长期股权投资与C公司净资产抵销,该补偿款实践上将影响初始确认的商誉或负商誉金额。即:

借:商誉(或负商誉)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50

(2)未决诉讼于2016年3月31日结束

此时,未决诉讼在收买日后12月当前结束,已无法运用“计量期”调整,因此,在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中,所收到补偿款均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调整初始确认的商誉或负商誉。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 150

贷:营业外支出 150

需求留意的是,如果补偿金额是基于将来事项,例如,被收买方将来支出、净利润等目标,则无论该将来事项能否在收买日12月以内,均不属于“计量期”调整事项,应在收到相关补偿金额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调整初始确认的商誉或负商誉金额。

案例1.4 会计处理分析

案例1.4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理论上,案例所触及补偿金额也属于买卖对价的调整事项,但是,由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总体准绳是将买卖视为集团最终控制方的资源重组,全体属于权益性买卖,因此,买卖单方对买卖对价的相关调整,均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不存在调整商誉或当期损好处理。同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也不存在“计量期”调整概念。

(一)初始确认和计量

与前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或有对价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准绳分歧,由于盈利预测合理估计能达到盈利目标,故不确认可能收到的业绩补偿。

(二)后续确认和计量

后续期间,根据合同商定收到的补偿款,无论是针对收买方还是被收买方,在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和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均计入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本案例中,补偿对象为被收买方C公司,C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2015年末:无需账务处理。

2016年末:

借:银行存款 100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留存收益) 100

在A、C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层面,该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仍然保留。2017年末:

借:银行存款 100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留存收益) 100

在A、C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层面,该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仍然保留。

案例背景:

案例1.5

2014年12月31日,A公司自非关联方B公司购入其持有子公司C公司45%股权,购买价格为经评估价格1.15元/股。收买完成后,B公司仍持有C公司10%股权(共500万股),并享有该部分股权相关股东权益。收买协议商定,

在收买完成半年后(2015年6月30日后)任意时点,A公司有权视C公司股权市场价格变动,以1.2元/股价格向B公司购买其持有C公司的剩余10%股份。根据C公司章程,C公司的股东大会对其相关活动进行决策,其下一次股东大会计划在2015年7月下旬举行。

成绩:A公司如何对上述看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1.6

2014年12月31日,A公司自非关联方B公司购入其持有子公司C公司60%股权,A公司获得C公司控制权,购买价格为经评估价格1.15元/股。收买完成后,B公司仍持有C公司10%股权(共500万股),并享有该部分股权相关股东权益。收买协议商定,在收买完成一年后(2015年12月31日后)任意时点,B公司有权视C公司股权市场价格变动,以1.2元/股价格向A公司出售其持有C公司的剩余10%股份。

成绩:A公司如何对上述看跌期权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分析:

一、企业并购中的对赌协议(续)

案例1.5 会计处理分析

案例1.5的情况是收买方在获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时,获得了一项收买子公司多数股东权益的看涨期权,此时,需求考虑《企业会计准绳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年修订)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中有关潜在表决权的规定。两项准绳均规定,在评估控制权时,如果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表决权不足半数以上,则投资方应考虑其持有的潜在表决权及其他方持有的潜在表决权,以确定其能否拥有权力,如可转换公司债券、可执行认股权证等。在考虑此类潜在表决权时,需考虑其能否为本质性权利。《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运用指南第B23段规定:

“确定权利能否为本质性权利需求考虑一切理想和情况后进行判断。在进行判断时需求考虑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权利持有人能否从行使权利中获利。例如,被投资方潜在表决权的持有人该当考虑该工具的行权价格或转换价格。当该工具是价内工具或者投资方能内行权或转换中因其他缘由获利时(例如可以完成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协同效应),潜在表决权的条款和条件就更可能是本质性的。”

案例1.5中,A公司所获得看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2元/股,略高于C公司当前公允价值1.15元/股,很可能属于价内期权,A公司是能够从该期权中获得的,因此,该潜在表决权很可能是本质性权利。相反,如果本案例中的看涨期权在收买日并未确定,而是基于将来某一时点C公司的股票市价,则该潜在表决权很可能不是本质性权利。

《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运用指南第B24段同时规定,本质性权利通常是当前可执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当前不可执行的权利也可能

是本质性权利。本案例中,A公司看涨期权在半年后可行权,且行权将对A公司有利,而C公司股东大会在该看涨期权行权之后。也就是说,当C公司需求对

相关活动进行决策时,A公司即有能力获得剩余10%的决策权。因此,虽然潜

在的10%表决权在收买日尚未可执行,但它已属于一项现时的本质性权利,应

在判断能否具有控制权时,将该部分可获得的权利纳入考虑。即,A公司在收买日可获得的本质性表决权为已实践购买的45%股权,加上潜在的10%表决权,从而使其持有C公司的本质性表决权超过了半数,A公司在收买日即获得了C

公司的控制权。

在判断控制权时,A公司按上述分析将看涨期权纳入考虑范围。在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计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和多数股东权益时,需遵照《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运用指南第B89、B90段的规定:当存在潜在表决权或其他包含潜在表决权的衍生工具时,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仅以现存一切者权益为基础确定分配给母公司和非控制性权益的损益以及权益变

动的份额,无须考虑潜在表决权或者其他衍生工具可能行权或转换,除非投资方在当前获得与一切者权益有关的报答而在本质上拥有现存一切者权益。本案例中,在收买日至A公司实践执行该看涨期权之前,B公司仍然享有剩余10%股权相

关的股东权益,即A公司并未获得该部分股权有关的报答,A公司本质上尚未拥有该部分股权的现存一切者权益。因此,A公司在编制收买日至看跌期权行权日之间的合并财务报表时,仍然按45%比例计算其享有C公司的一切者权益份额。相反,如果买卖合同使A公司能够获得10%股权行权日之前相关的股利分配等

报答,则A公司应按45%+10%持股比例计算其享有C公司的一切者权益份额。

案例1.6 会计处理分析

案例1.6属于收买同时授予原股东(多数股东)一项看跌期权,首先应根据《企业会计准绳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号——企业合并》(2008修订)判断能否属于企业合并买卖的一部分,相应作为或有对价或单独买卖进行处理。本案例中,在案例假设条件下,该看跌期权很可能不属于企业合并的一部分,应作为一项单独买卖进行处理,并且,由于该看跌期权本质上是基于被投资方股票价格,根据《企业会计准绳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国际会计准绳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该看跌期权属于一项衍生工具。

案例情况的处理难点在于,现行国际国内准绳下,对此类由母公司股东授予子公司多数股东的看跌期权,金融工具相关准绳与合并财务报表准绳、个别财务报表准绳等存在矛盾。例如,根据金融工具列报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绳,此类衍生工具很可能属于一项金融负债,在后续期间,该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根据合并财务报表准绳,由于此类买卖发生在母公司股东和多数股东之间,且未导致对子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因此,此类买卖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应作为权益性买卖,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

针对该成绩,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于2006年、2011年、2012年、2013年间有过多次讨论,甚至于2012年5月发布了一项解释公告征求意见稿(《向非控制性权益签出看跌期权》),该征求意见稿中,偏向于将此类看跌期权按金

融工具相关准绳,而不是合并财务报表等准绳进行处理。但是,由于该成绩触及到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基本定义等复杂成绩,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绳理事会至今未对该成绩得出明确处理意见。

实务中,对于此类买卖,需求根据具体事项和情况,结合金融工具相关准绳和合并财务报表准绳、个别财务报表准绳等,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政策。

本案例中,由于B公司实践仍然享有C公司10%股权相应股东权益,因此,A 公司实践上并未享有该看跌期权对应股份的当前一切权。因此,可不采用上表中的方法1,而是在方法2、3、4中选择一种政策,并分歧的运用于同类买卖中。

假设本案例中A公司选择方法2进行会计处理,则收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首先按10%股份确认B公司享有的多数股东权益。后续期间,按持股比例确认相关股利分配,调整多数股东权益余额。同时,由于该看跌期权属于A公司无法无条件避免的一项领取义务,因此,该看跌期权应分类为一项金融负债。

对于该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A公司应采用相关期权估值技术进行估计。由于本案例中的看跌期权已商定了行权价格,该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应反映该行权价格与将来行权日该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相反,如果该看跌期权并未商定固定行权价格,而是以将来行权日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行权价格,则该看跌期权的初始确认金额为零。

在后续期间,该金融负债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根据《企业会计准绳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国际会计准绳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

和计量》,该金融负债后续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引入风险投资的对赌协议

案例背景:

案例2.1

2014年12月31日,A公司引入风险投资基金B公司,B公司向A公司增资5000万元,占A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比例为5%,对A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严重影响。投资协议商定,若A公司于2017年12月31日前未能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则A公司将向B公司回购其持有全部股权,回购价格为出资本金加8%的年化利息。

成绩:A公司如何对B公司投入资金进行会计处理?A公司于2017年12月31日未能上市或达到上市,该当分别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2.2

2014年12月31日,A公司引入风险投资基金B公司,B公司向A公司增资5000万元,占A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比例为5%,对A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严重影响。投资协议商定,若A公司于2017年12月31日前未成功上市,则A公司母公司S公司将向B公司回购其持有全部股权,回购价格为出资本金加8%的年化利息。

成绩: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如何对B公司投入资金进行会计处理?S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如何对B公司投入资金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分析:

案例2.1 会计处理分析

案例2.1的对赌条款触及在特定条件下按照事前商定的固定或可确定的价格回购该部分增资股份,适用《企业会计准绳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修订)及《国际财务报告准绳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的相关规定。

案例中,A公司基于将来上市或不上市事项,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向风险投资基金B公司回购其股份。由于能否上市属于A公司本身无法控制事项, A公司无法无条件避免向B公司领取现金的义务,因此,A公司所吸收B公司投资款,在会计本质上属于金融负债而不是权益工具。由于工商登记等法律手续中,B公司投资款已作为A公司实收资本登记,此类情况下触及法律认定和会计认定的协调成绩。根据《企业会计准绳解释第7号》中有关“限制性股票”法律认定和会计认定的协调方法,本案例中,A公司在收到B公司投资款时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实收资本 5000

对赌协议的运用及案例

对赌协议的运用及案例 对赌一词听来刺激,其实和赌博无甚关系。对赌协议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赌协议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设置,也没有被经常采用。但在国际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中,对赌协议已经被广泛采纳。在创业型企业投资、成熟型企业投资中,都有对赌协议成功应用的案例,最终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研究国际企业的这些对赌协议案例,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也将有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种应用类型 1.创业型企业中的应用 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液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

对赌协议主要模式解析

对赌协议主要模式解析 对赌一词听来刺激,其实和赌博无甚关系。对赌协议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赌协议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设置,也没有被经常采用。但在国际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中,对赌协议已经被广泛采纳。在创业型企业投资、成熟型企业投资中,都有对赌协议成功应用的案例,最终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研究国际企业的这些对赌协议案例,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也将有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种应用类型 1.创业型企业中的应用 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

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液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

最新合同效力案例分析资料

合同效力案例分析 一、无权处分导致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 [案情] 甲乙为兄弟关系,父母早亡,另无兄弟姐妹,均未结婚。甲外出经商,托乙照看房屋,乙因赌博欠债,无力还款,竟以自己名义将该房屋出卖给丙,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5月9日一同办理过户登记手续。5月5日甲因他事回家,知晓此事,未表示反对,但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不治而亡。5月6日,丙因另外购买了便宜的房屋,欲不履行与乙的买卖合同,提出该房屋不属于乙所有,故买卖合同无效。遂与乙发生争议。 [问题] 1.在甲死亡以前,乙与丙所签订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案及解析] 1.乙以自己名义与丙所签订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也就是说,无处分权人在未取得处分权时与他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该合同如果权利人本人予以拒绝,则为无效合同;如果权利人本人事后予以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则该合同为有效合同。本案中,乙并非房屋所有人而以自己名义将甲的房屋出售与丙,因此所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

的合同。甲知此事以后,未表示反对,后甲因心脏病发作突然死亡,乙因继承而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因此该合同可视为有效合同。2.丙应履行该房屋买卖合同,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因为乙因继承而取得了房屋所有 权。乙与丙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为效力未定合同,由于甲死亡,其无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因此,其遗产应由作为其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的兄弟乙继承,乙因继承而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因而具有了处分权,其与丙所签订的合同,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为有效合同。据此,丙应当依照双方的约定履行合同,否则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二、无权代理导致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 [案情] 甲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建材销售,一次,其业务员张某外出到乙公司采购一批装饰用的花岗岩时,发现乙公司恰好有一批铝材要出售,张某见价格合适,就与乙公司协商:虽然此次并没有得到购买铝材的授权,但相信公司也很需要这批材料,愿与乙公司先签订买卖合同,等回公司后再确认。乙公司表示同意。双方签订了铝材买卖合同。张某回公司后未及将此事报告公司,又被派出签订另外的合同。乙公司等候两天后,发现没有回复,遂特快信函催告甲公司于收到信函后5日内追认并履行该合同。该信函由于邮局传递的原因未能如期到达。第八日,甲公司收到该信函,因此时铝材因市场原因价格上涨,遂马上电告乙公司,表示追认该买卖合同。乙公司却告知,这批铝材已经于第六日

对赌协议范本44574

投资协议书 甲方:身份证号: 住址: 乙方:身份证号: 住址: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向乙方投资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声明、保证及承诺 甲乙双方在此作出下列声明、保证及承诺,并依据这些声明、保证及承诺郑重签署本协议。 1、甲方承诺在乙方资金到位后按本协议约定回购转让给乙方的股权。 2、乙方承诺:出资人民币xxxx 万元持有甲方转让的xx%股权,并按本协议约定按时足额向甲方付清受让款。 3、甲乙双方具备签署本协议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本协议一经签署即对各方构成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4、甲乙双方在本协议中承担的义务是合法、有效的,其履行不会与各方承担的其它义务相冲突,也不会违反任何法律之规定。 第二条甲方公司的基本信息 截至本协议签订日,甲方持有下列二家公司股权: 1、xxxx 公司(下称xx 公司);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人民币xxxx 万元;注册地址:;股本结构: 第三条转让股权、转让价格与付款方式 1、本协议所指转让股权(受让股权)是指甲方转让给乙方的股权,包括xx 公司xx%股权及甲方自收到乙方股权转让款之日起至本协议期限届满之日止投资的全部公司中甲方所持有的股权(甲方投资房地产、股票、保险、信托、购买理财产品等除外)的十分之一(如出现本协议第十一条第二款之情形,则按重新确定的股权比例)的股权。 2、甲方同意将转让股权以xxx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按此价格和本协议约定的条件购买该股权。 3、乙方应当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5日内,将转让款xxx 万元人民币以现金或转帐方式支付给甲方。 第四条甲方保证 1、甲方保证所转让给乙方的股权是是甲方合法拥有的股权,甲方具有完全的处分权。该股权未被人民法院冻结、拍卖,没有设置任何抵押、质押、担保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受让方利益的瑕疵。公司不存在甲方未向乙方披露的现存或潜在的重大债务、诉讼、索赔和责任。否则,由此引起的所有责任,由甲方承担。 2、甲方在乙方所融得的全部资金,负责用于xxxx 公司及甲方的其它投资项目。 3、甲方保证乙方享有对公司经营状况的知情权。 第五条乙方保证

对赌协议最全案例

【案例】 蒙牛——一赌成名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蒙牛迅猛发展,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快速扩张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资金缺口,而此时,行业内的企业,伊利股份(600887)、光明乳业(600597)、三元股份(600429)先后登陆A股。在国内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的情况下,2001年底开始与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国际机构投资者接触。 2002年6月,蒙牛在英属开曼群岛和毛里求斯分别成立了一家用以承载蒙牛上市任务的壳公司。其中,开曼群岛公司由蒙牛发起人、业务联系人以及雇员等蒙牛相关人士控制。开曼群岛公司100%控股毛里求斯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又 通过认购蒙牛普通股等方式,获得蒙牛控股权。 毛里求斯公司认购蒙牛股份的资金,就来自上述三家机构投资者。2002年9月,三家机构投资者以认购开曼群岛公司股份的方式,注入2 597.4万美元(约2.16亿元人民币)。一年之后的2003年9月,经过内部的股权转换和计算,三家机构投资者持有开曼群岛公司49%已发行股份,剩余51%由蒙牛管理层及相关人士持有。 此间,毛里求斯公司用注入资金购得蒙牛66.7%的股份,蒙牛由此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并成为这个上市运作系统末端的一间子公司。 2003年10月,三家机构投资者对开曼群岛公司进行了第二次注资。此番是通过认购开曼群岛公司每股面值0.001美元的可换股票据的方式,注入3 523.4万美元。这些可换股票据可以在蒙牛乳业招股完成一年后转换完毕。“可换股票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 协议约定,从2004—2006年为止的三年内,蒙牛的年复合盈利增长率如果低于50%,金牛将会转让用一定公式计算所得的某一数量股份(也可以用现金代替)予摩根士丹利、鼎晖和英联等三家机构投资者;蒙牛的年复合盈利增长率如果超过50%,摩根士丹利等三家金融机构投资者将会转让自己的相应股份给金牛,作为对给蒙牛管理层的奖励。双方规定,无论如何涉及转让的股份总共不得超过783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8%)。 2002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15.5%,50%增长率的约定对蒙牛无疑是一次豪赌。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蒙牛的发展状况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赌协议”预定的盈利目标。加上蒙牛历年来的表现,2005年4月6日,蒙牛发布公告称其获得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和金牛的通知,摩根士丹利等三家金融机构投资者将以向金牛支付本金为598.7644万美元的可换股票据(合计可转换成6 260.8768万股蒙牛股票)的方式提前终止双方在一年前达成的估值调整机制。 目前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分别持有蒙牛88万股、27万股、16万股股份,仅占总股本的0.1%。在英联、摩根士丹利、鼎晖等中后期投资者成功实现退出之后,蒙牛又顺利为自己找到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美资大行Capital Group(CG)等长期接盘

对赌协议经典案例解析

对赌协议经典案例解析 对赌协议最初由国外引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对赌协议”也为本土投资机构所使用。2007年11月,东方富海等机构投资8000万元于无锡某太阳能公司,其中5000万元以增资方式进入公司股本,另外3000万元以委托银行贷款的方式借给企业,增资的资金直接换取企业股权,委托银行贷款的资金作为“业绩对赌”的筹码。协议约定,如果该企业完成2007、2008年预期目标,则3000万元的委托银行贷款无须归还投资人,且投资人在该企业中股权比例不变,从而令企业的估值得到提升。2007年,该公司超过预计业绩目标将近20%,并于2008年10月提前完成年度业绩目标,对赌实现双赢。 经典案例之一: 融资方:蒙牛乳业 投资方: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 签订时间:2003 主要内容:2003至2006年,如果蒙牛业绩的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外资方赔偿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反之,外方将对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 目前状况:已完成,蒙牛高管获得了价值数十亿元股票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

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 2004年6月,蒙牛业绩增长达到预期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可换股文据”的期权价值得以兑现,换股时蒙牛乳业股票价格达到6港元以上;给予蒙牛乳业管理层的股份奖励也都得以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蒙牛乳业的业绩对赌,让各方都成为赢家。 投资特点分析: 摩根士丹利对于蒙牛乳业基于业绩的对赌之所以能够划上圆满句号,总结归纳,该份对赌协议中有如下七个特点:一是投资方在投资以后持有企业的原始股权,如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持有开曼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二是持有高杠杆性(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的“可换股文据”;三是高风险性(可能输给管理层几千万股股份);四是投资方不是经营乳业,不擅长参与经营管理,仅是财务型投资;五是股份在香港证券市场流动自由;六是蒙牛乳业虽然是创业型企业,但企业管理层原来在同一类型企业工作,富有行业经验;七是所投资的企业属于日常消费品行业,周期性波动小,一旦企业形成相对优势,竞争对手难以替代,投资的行业风险小。

对赌协议范本(股权转让)

合同编号: 对赌协议范本(股权转让)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年月日

对赌协议范本(股权转让)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向乙方投资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声明、保证及承诺 甲乙双方在此作出下列声明、保证及承诺,并依据这些声明、保证及承诺郑重签署本协议。 1、甲方承诺在乙方资金到位后按本协议约定回购转让给乙方的股权。 2、乙方承诺出资人民币_________ 万元持有甲方转让的

_________%股权,并按本协议约定按时足额向甲方付清受让款。 3、甲乙双方具备签署本协议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本协议一经签署即对各方构成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4、甲乙双方在本协议中承担的义务是合法、有效的,其履行不会与各方承担的其它义务相冲突,也不会违反任何法律之规定。第二条甲方持股公司的基本信息 截至本协议签订日,甲方持有_________ 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______ %的股权,其他股东及持股比例为:____________持股比例______ %,_________ 持股比例______ %,三方合计持有公司100%的股权。 第三条转让股权、转让价格与付款方式 1、本协议所指转让股权(受让股权)是指甲方持有 _______________ 公司______ %的股权。 2、甲方同意将转让股权以_________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按此价格和本协议约定的条件购买该股权。 3、乙方应当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5日内,将转让款_________ 万元人民币以现金或转帐方式支付给甲方。 第四条甲方保证 1、甲方保证所转让给乙方的股权是甲方合法拥有的股权,甲方

合同法,经典案例

合同法,经典案例 篇一:合同法经典案例解析好版 合同法经典案例解析一 该古董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案情介绍 李某本人酷爱收藏,并且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其家中收藏有一商代酒杯,但由于年代太久远,李某无法评估其真实价值,而只能大略估计其价值在10万元以上。某日,李某将其酒杯带到一古董店,请古董店老板鉴赏,店老板十分喜欢该酒杯,并且知道其价值不下百万,于是提出向李某买下该酒杯,出价为50万元。李某对此高价内心十分满意,但仔细一想,心知该酒杯价值绝对超过50万,如果拍卖,超过百万也有可能。但苦于拍卖成本过高,自身也没有条件拍卖。于是,李某心生一计,同意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待日后古董店老板高价卖出后再主张合同可撤销,要求变更合同。结果,古董店老板通过拍卖,酒杯被卖到1000万元。此后,李某向法院主张合同显失公正,要求古董店老板至少再补偿900万元。 试分析: 1.李某与古董店老板的合同是否成立,是否有效? 2.李某的请求是否具有法律依据?为什么? 3.法院应如何处理?

评析 1.李某与古董店老板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并且一致,合同有效。 2.没有法律依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显示公正的合同属于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本案中的买卖合同不属于此种情况。首先,李某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虽然他不知道酒杯的真实价值,但内心已经知道其价值绝对超过50万元,在此情况下他仍然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法律上就应该推定其意思表示真实有效,而不属于因缺乏经验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形;其次,李某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事后主张合同变更,因此当然不存在被骗或者失误的情形,相反,李某心知肚明,不属于合同显失公正;再次,李某主张合同显失公正属于恶意,不应得到支持。 3.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法院不应支持李某的请求,应认定合同有效。 撤销权与代位权的行使 案情介绍 甲公司为开发新项目,急需资金。XX年3月12日,向乙公司借钱15万元。双方谈妥,乙公司借给甲公司15万元,借期6个月,月息为银行贷款利息的倍,至同年9月12日本息一起付清,甲公司为乙公司出具了借据。甲公司因新项目开发不顺利,未盈利,到了9月12日无法偿还

推荐-项目对赌协议(模板)

项目对赌协议书 为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激发项目部员工的责任心、积极性和主动进取精神,全面提升项目团队素质和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确保顺利完成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的全部内容,落实以项目责任人为主体的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特制定本目标责任书。 甲方(公司) ; 乙方(参与人): 。 甲方决定任命为工程的项目经理并接受任命,负责组建项目部,制定该项目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目标。实施项目目标管理,即对工程的进度、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成本、绩效、合同信息和现场协调配合进行监督管理,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验收。双方达成如下一致协定,共同遵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合同价款:; 3、合同工期:日历天, 二、责任目标 1、施工合同质量等级:优良(具体根据合同及公司要求填写) 2、安全目标:零事故(无伤亡事故)(具体根据合同及公司要求填写) 3、文明施工目标:争创文明工地(具体根据合同及公司要求填写) 4、进度目标:日历天(具体根据合同及公司要求填写) 5、责任期限:与工程工期一致。工程竣工后如因乙方原因造成工程质量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甲方(公司)被追索,甲方仍可以根据本协议追究乙方的终身责任。 6、责任总目标: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前提下,本项目完成后上

交公司目标利润为 30 % 。 7、乙方的优先权利:本项目的各项考核符合甲方要求,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满足业主等部门的要求,在不影响本项目正常运作情况下(本项目大部份已完工),乙方在甲方的其它项目并符合甲方要求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获任项目。 8、其他:。 三、乙方(项目经理)的权限与责任 本公司实行项目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甲方确认的总体方案、计划和授权范围内,负责项目全过程的组织及实施。做到充分利用和保管甲方分配的资源,就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沟通、汇报,保证项目目标的成功实现。 1.权限 1.1经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有权以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的身份与业主洽谈业务,洽商、签署有关业务性文件。 1.2根据项目进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要求,并在甲方批准的施工计划、进度计划的指导、监督下,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进行监督、检查、调整,有效控制生产进度。对工程项目有生产指挥权,自主灵活地开展项目施工活动。 1.3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管理人员的聘用及工薪编制(参照甲方工薪制度条文,接受甲方考核,并经甲方同意)。 1.4按经甲方批准的聘用编制招聘本项目所缺人员(公司委派除外),项目部聘请项目人员时必须要求入职人员出具各种资格证书及其它各类相关证件,并将上述的复印件交甲方存档;如中途离职(辞职或辞退),则公司将上述证件一并返还(辞职者需事先获公司书面批准)。所聘人员须与项目部签订劳务协议,报甲方备案。 1.5有权对项目内部人员的聘用、解雇、晋升作出决定(材料、仓管、财务等人员由公司委派),但须事先通知甲方并获得甲方同意。经甲方考察,项目部人员不称职者或其他原因的,予以辞退的人员,乙方无条件服从。 1.6有权根据工程需要和财务预算,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原则上执行甲方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因实际情况需要,亦可在不违背甲方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予以适当补充,但必须事先经甲方书面同意)。

对赌协议系列案例之三

对赌协议系列案例之三 --光大创投诉任马力、武华强、武国富、 武国宏、魏建松增资扩股协议纠纷案 [案例导读] 由于在前一期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与融资公司及控股股东签署对赌协议的合法有效性案例刊出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系对赌协议的系列案例之三。本文案例意在阐述投资公司与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签订对赌协议,目标公司不仅未能成功上市,反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时,股权回购的效力问题。本文内容包括裁判摘要、案件索引、审理概况、判决及理由合议庭成员。 [裁判摘要] 目标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不影响投资公司向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主张回购其股份。在目标公司破产清算或重整的状态下,其股权价值严重贬损。在此情形下,投资公司的投

资利益不能以持有目标公司股份或向他人转让目标公司股份实现,其依据《增资补充协议》主张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回购其股份,既符合签订案涉《增资扩股协议》、《增资补充协议》的合同目的,也不违反举轻以明重的法律原则。投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虽然系目标公司的董事,但并非目标公司的出资人,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不影响股权回购。 [案件索引]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苏商初字第00029号民事判决书; [案情概况] 原告光大金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住所地在浙江省杭州市环城西路28号902室。 被告任马力、武华强、武国富、武国宏、魏建松。 原告光大金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创投)诉被告任马力、武华强、武国富、武国宏、魏建松增资扩股协议

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11月1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1月8日进行了庭前证据交换,并于同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光大创投的委托代理人杨超、白麟,被告任马力、武华强、武国富、武国宏、魏建松共同的委托代理人杨勇军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光大创投诉称:光大创投系一家在杭州注册成立的以实业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为主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光大创投于2011年12月对德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勤集团)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并据此持有德勤集团4.23729%的股份。任马力、武华强、武国富、武国宏、魏建松系德勤集团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2011年12月13日,光大创投 与其他投资方、德勤集团、任马力、武华强、武国富、武国宏、魏建松签订了《关于德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增资扩股协议》(以下简称《增资扩股协议》)。同日,光大创投与德 勤集团、任马力、武华强、武国富、武国宏、魏建松签订了《增资补充协议》。《增资扩股协议》3.2条约定,光大创投 同意出资人民币1.153亿元认购德勤集团新发行的1000万 股新股(对应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增资款项与新增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增资补充协议》6.1条约定,如果德勤集团未能在2012年12月31日前实现在境内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光大创投有权要求实际控

“对赌协议”——八大失败经典案例解析

“对赌协议”——八大失败经典案例解析 民营企业是否应该引入风投?引进风投究竟是“引狼入室”还是找到了好帮手?风投是否应该投资企业?投资企业究竟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还是作了“接盘侠”?企业与风投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与风险,永远都不会消亡;企业在实体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市场风险与未知因素,也不会因一纸“对赌”协议而化解。本文通过对企业风投融资“对赌”失败的案例分析,揭示包括法律风险在内的融资对赌风险,以飨读者。 一、陈晓与摩根士丹利及鼎辉对赌输掉永乐电器 2004 年家电连锁市场“市场份额第一位、盈利能力第二位”的竞争格局下,跑马圈地的能力取决于各自的财力。相比而言,国美与苏宁先后在港股及A 股实现上市,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因而有力支持了各自的市场扩张。 而未实现上市的永乐电器在资金供给上则困难多了,为了配合自己的市场扩张,陈晓转而开始寻求私募股权基金(PE )的支持。经过大半年的洽谈,永乐电器最终于2005 年1 月获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晖的5000 万美元联合投资。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资4300 万美元,占股23.53% ;鼎晖投资700 万美元,占股3.83% 。 正是这次融资,让陈晓与包括摩根士丹利及鼎晖在内的资本方签下了一纸“对赌协议”,规定了永乐电器2007 年净利润的实现目标,陈晓方面则需要根据实现情况向资本方出让股权或者获得股权。 陈晓要想在这场赌局中不赔股权,意味着他2007 年至少要完成6.75 亿元的净利润指标。问题是,摩根士丹利设立的利润指标是否合理?永乐电器2002 年至2004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820 万元、1.48 亿元和2.12 亿元,显然这个盈利水平与6.75 亿元的目标还差得太远。而摩根士丹利的理由是,永乐电器过去几年的净利润增长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2007 年实现6.75 亿元的目标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获得融资之后的陈晓,明显加快了在全国扩张的步伐。一方面强势扩张自营连锁店,另一方面大肆收购同行。2005 年5 月至7 月之间,永乐迅速收购了河南通利、厦门灿坤、厦门思文等地域性家电连锁品牌。 2005 年10 月14 日,永乐电器登陆香港联交所完成IPO ,融资超过10 亿港元。 但是,在企业上市的表面光鲜背后,陈晓开始明显感觉到经营寒流的到来,其跨地域扩张的困局开始初现端倪。上市一个月之后,永乐电器无奈对外承认“外地发展不顺”的事实。

对赌协议问题解决之道

【案例情况】 一、金刚玻璃:最佳学习样本 (一)招股说明书披露情况 1、对赌协议缘由 公司对赌协议源自2007年一次增资扩股中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关于公司设立以来股本演变情况专项说明》中有如下描述:2007年12月29日和2008年1月10日,公司及大股东金刚实业分别与天堂硅谷、汇众工贸和保腾创投签订《增资扩股协议》。《增资扩股协议》中附加了对赌条款,该条款约定如公司达不到协议约定的经营业绩等条件,金刚实业将向三家投资者无偿转让部分股份以予补偿。2009年1月,对赌协议签署方就有关业绩指标进行了调整。 2、对赌协议的终止 为促进本公司稳定发展,维护股权稳定,相关股东取得一致意见,重新签订《关于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协议之补充协议》(以下简称“增资扩股协议之补充协议(一)”)终止原《增资扩股协议》及其《补充协议书》中对赌条款。 2009年9月15日,公司、金刚实业分别与投资者重新签订《增资扩股协议之补充协议(一)》,各方一致同意终止原协议关于无偿转让股份的相关条款。 2010年4月8日,公司、金刚实业分别与三家投资者再次签订《增资扩股协议之补充协议》(以下简称“《增资扩股协议之补充协议(二)》”),各方一致同意终止原协议关于董事一票否决权的条款。被终止条款具体内容为:新公司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由董事会形成决议而乙方推荐的董事不同意相关议案的,该议案可提交董事会讨论但不形成决议;应由股东大会形成决议而乙方推荐的董事不同意相关议案的,该议案不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同时,《增资扩股协议之补充协议(二)》第1.2条约定:三家投资者推荐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具有额外表决权的情况。

对赌协议范本

对赌协议范本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对赌协议范本 本协议由以下各方于年月日在市区签署 甲方:(私募基金) 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职务: 乙方:(目标公司股东) 姓名: 身份证号码: 住址: 姓名: 身份证号码: 住址: 丙方(目标公司) 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职务: 鉴于: 1.丙方:股份有限公司(目标公司)是一家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并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区,现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万元,总股本为万股。

2.标的公司现有登记股东共计左右,其中(自然人)以净资产出资认购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 %,(自然人)以净资产出资认购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 %, (法人)以净资产出资认购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 %;(上述3位股东以下合称为“甲方”)。 3.乙方及丙方一致同意标的公司以非公开形式发行新股万股,上述股份均为普通股,每股面值元,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万元。目标公司全部新发行股份由甲方认购。本次新股发行及增资完成后,标的公司的股本总数为万股,注册资本总额为万元。目标公司全体原股东不认购本次新发行股份。 4.甲方同意按照本协议规定的条款和条件认购标的公司全部新发行股份。 上述各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特订立本协议如下条款,以供各方共同遵守。 定义 除非本协议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以下含义 指甲方、乙方、丙方 各方或协议 各方 标的公司或 指丙方: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 本协议指本《对赌协议》及各方就本《对赌协议》约 定事项共同签订的补充协议和相关文件 本次交易指甲方认购标的公司新发行股份的行为 工作日指除星期六、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规定的 法定假日以外的时间 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本协议之目的,不包括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 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人民币元 送达指本协议任一方按照本协议约定的任一种送达 方式将书面文件发出的行为

对赌协议经典案例解析

对赌协议经典案例解析 2009-09-02 14:24:00 来源: cvcri 作者:cvcri 阅读: 对赌协议最初由国外引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对赌协议”也为本土投资机构所使用。2007年11月,东方富海等机构投资8000万元于无锡某太阳能公司,其中5000万元以增资方式进入公司股本,另外3000万元以委托银行贷款的方式借给企业,增资的资金直接换取企业股权,委托银行贷款的资金作为“业绩对赌”的筹码。协议约定,如果该企业完成2007、2008年预期目标,则3000万元的委托银行贷款无须归还投资人,且投资人在该企业中股权比例不变,从而令企业的估值得到提升。2007年,该公司超过预计业绩目标将近20%,并于2008年10月提前完成年度业绩目标,对赌实现双赢。 经典案例之一: 融资方:蒙牛乳业 投资方: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 签订时间:2003 主要内容:2003至2006年,如果蒙牛业绩的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外资方赔偿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反之,外方将对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

目前状况:已完成,蒙牛高管获得了价值数十亿元股票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

对赌协议范本

对赌协议范本 本协议由以下各方于年月日在市区签署 甲方:(私募基金) 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职务: 乙方:(目标公司股东) 姓名: 身份证号码: 住址: 姓名: 身份证号码: 住址: 丙方(目标公司) 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职务: 鉴于: 1.丙方:股份有限公司(目标公司)是一家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并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区,现登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万元,总股本为万股。 2.标的公司现有登记股东共计左右,其中(自然人)以净资产出资认购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自然人)以净资产出资认购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

?如果目标公司该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合并报表税后净利润高于人民币万元但未超过人民币万元(经各方认可的审计机构审计),甲方同意将其拥有的公司%股权无偿转让给乙方,作为股权激励。 ?如果目标公司该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合并报表税后净利润高于人民币万元(经各方认可的审计机构审计),甲方同意将其拥有的公司%股权无偿转让给乙方,作为股权激励。? ?如果公司不能再年月日之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回购甲方所持有的股份。乙方在收到“股份回购”的书面通知当日起个月内需要付清全部回购款 ?股份回购价格按以下两者最大者确定 ?甲方按年复合投资回报率%计算的投资本金和收益之和(包括已支付给甲方税后股利); ?回购时甲方对应的经评估(评估机构由双方认可)后的净资产 ? ?当出现下列重大事项时,甲方有权要求甲方、乙方及丙方提前回购投资人所持有的全部股份: ?公司累计新增亏损达到甲方介入时公司净资产的% ?乙方出现重大诚信问题,尤其是公司出现甲方不知情的帐外现金销售收入时; ?以上情形出现时,甲方有权要求出售目标公司任何种类的权益股份给其他买方,包括战略投资者。 ? ?在完成本次增资后、公司上市前,除非获得甲方书面同意,目标公司不得以低于本次增资的条件发行新的权益类证券,包括但不限于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 ?即使甲方同意发行该等新的权益类证券时,在同样的条件下甲方享有优先认购权,以维护其在新一轮增资或发行之前的股权比例。

对赌协议的两种模式

对赌协议的两种模式 对赌协议是指收购方(投资方)与出让方(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在信息不对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它包括股票型对赌协议和以准时上市为目标对赌2种模式。 案例一:股票型对赌协议———关于收益率和盈利能力的对赌2011年10月,甲公司经营效益很好,且准备上市。B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拟与甲公司的大股东C签订投资合同,其中规定:C将出售5%的普通股给B,对价为500万元,假设5%普通股数量为1000股。合同中的对赌条款约定,于2011年审计利润出来后,区分下列情况进行处理:第一,如果审计后净利润在预计利润95%之下,C 将以零对价,补充转让部分股票(根据以审计后净利润为基础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给B。 第二,如果审计后净利润在105%预计净利润之上,B将多支付相应的对价给C(仍是根据计算公式得出,目的为B补偿C之前出售的1000股普通股价值)。 第三,如果审计后净利润在95%与105%预计净利润之间,不产生影响。 本例中对赌的主体是投资者与甲公司的股东C,因此,会计处理及其调整和变化主要是在B与C之间进行,目标公司甲的盈利能

力和净利润仅仅是调整双方股权的标准和依据。 假定投资时的净利润是5000万元,会计分录的处理是(单位为万元):C公司的会计处理分录为(单位为万元):借:银行存款500贷:对甲公司股权投资500 2011年,如果净利润是4500万元,少于预计利润5000万元的95%,则应该调增B的股份为(5000-4500)÷2=250股,则C会计处理分录为(单位为万元):借:对B公司对价调整股份500(250股)贷: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500 B公司的会计处理分录为(单位为万元):借: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500贷:甲公司股权投资成本款调整500案例二:以准时上市为目标对赌———达不到对赌目标则有股转换债的选择权投资方甲以600万元购买B所持C的10%股份。甲借款1900万元给C(假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0%)。同时投资合同规定:如B在约定时间实现IPO(假定3年),则甲将其借给C的1900万作为受让B 所持C公司10%股份的补充对价;如C不能在约定期限内实现IPO,甲可以要求B以约定价格(假设为600万元)回购甲所持的C公司的10%股份。 本案例中甲购买股权以及借款给C的交易,是一项整体交易。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IAS27)指出,一般将整体交易视为一项单独的交易进行处理。该交易与可转换公司债券类似,可以视为甲借款2500万元给B,同时获得转换为C上市后10%股份的权利。 因此,上述交易的处理应将2500万元全部确认为可供出售金

合同法的经典案例解析(3)

合同法经典案例解析一 该古董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案情介绍 李某本人酷爱收藏,并且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其家中收藏有一商代酒杯,但由于年代太久远,李某无法评估其真实价值,而只能大略估计其价值在10万元以上。某日,李某将其酒杯带到一古董店,请古董店老板鉴赏,店老板十分喜欢该酒杯,并且知道其价值不下百万,于是提出向李某买下该酒杯,出价为50万元。李某对此高价内心十分满意,但仔细一想,心知该酒杯价值绝对超过50万,如果拍卖,超过百万也有可能。但苦于拍卖成本过高,自身也没有条件拍卖。于是,李某心生一计,同意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待日后古董店老板高价卖出后再主张合同可撤销,要求变更合同。结果,古董店老板通过拍卖,酒杯被卖到1000万元。此后,李某向法院主张合同显失公正,要求古董店老板至少再补偿900万元。 试分析: 1.李某与古董店老板的合同是否成立,是否有效? 2.李某的请求是否具有法律依据?为什么? 3.法院应如何处理? 评析 1.李某与古董店老板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并且一致,合同有效。 2.没有法律依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显示公正的合同属于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本案中的买卖合同不属于此种情况。首先,李某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虽然他不知道酒杯的真实价值,但内心已经知道其价值绝对超过50万元,在此情况下他仍然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法律上就应该推定其意思表示真实有效,而不属于因缺乏经验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形;其次,李某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事后主张合同变更,因此当然不存在被骗或者失误的情形,相反,李某心知肚明,不属于合同显失公正;再次,李某主张合同显失公正属于恶意,不应得到支持。 3.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法院不应支持李某的请求,应认定合同有效。 撤销权与代位权的行使 案情介绍 甲公司为开发新项目,急需资金。2000年3月12日,向乙公司借钱15万元。双方谈妥,乙公司借给甲公司15万元,借期6个月,月息为银行贷款利息的1.5倍,至同年9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