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接车时间
列车进站的运行模式为列车以100km/h的速度运行尽可能长的距离,之后 以a=1m/s2的加速度减速至站台停车。 通过计算,列车进站所需时间为38″。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碧头站
进站:L=386+100+186=672m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A B 3号列车 1号列车 出站L=22+186=208m t=35″ t=38″ 2号列车
碧头站
进站:L=386+100+186=672m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A B 3号列车 1号列车 出站L=22+186=208m t=35″ t=38″ 2号列车
接车时间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碧头站
进站:L=386+100+186=672m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A B 3号列车 1号列车 出站L=22+186=208m t=35″ t=38″ 2号列车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列车发车时间如下
作业时间(秒) 作业项目 1、4号列车列尾出清站台 区开始,解锁及办理1号 列车出折返线进路时间 2、1号列车设备反应时间 3、1号列车出折返线,走 行至Ⅳ道停车时间 4、1号列车在Ⅱ道站台停 车30″(包含离站解锁及 办理行车进路时间) 5、1号列车设备反应时间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3
3
38
30
3
6、2号列车走行至列车列 尾出清A点时间 合 计 122
35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折返时间
碧头站
入折返线:L=186+22+85+17=310m T=52.5″ 1号列车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A B 出折返线:L=186+17+85+22=310m T=52.5″ 3号列车
折返时间
各段长度定义: ①186:列车长度; ②22、17:岔心到站台端部及信号灯B距离; ③85:两岔心间距;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折返时间
碧头站
入折返线:L=186+22+85+17=310m T=52.5″ 1号列车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A B 出折返线:L=186+17+85+22=310m T=52.5″ 3号列车
3
52.5
13
3
6、1号列车走行至Ⅱ道站 台停车时间 合 计 137
52.5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发车时间
碧头站
2号列车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1号列车 A B 4号列车 发车:L=186m T=22″
出折返线:L=186+17+85+22=310m T=52.5″
发车时间
列车出折返线如前所述,所需时间为52.5″。
中间站的追踪能力计算 车站的追踪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三部分组成,追踪列车进站时间、停站时间、出站时间。
离站:L=186m Ⅰ道 A 2号列车 安全距离=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信号反应所行距离
站台
Ⅱ道 1号列车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表达式: 其中:
t t进 t停 t出
t进 ——前行列车出清站台区开始,解锁及办理后续列车进站直至在站台停车
3
82
13
3
55
两股道交替折返时,碧头站的折返能力控制作业间隔是169″,折返能力 计算为
n 3600 3600 21对/h h折 169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若将碧头站的站前折返该成站后折返,则碧头站的折返能力按“接车时间、 折返时间、发车时间”三者取最大值计算。 接车时间
碧头站
Ⅰ道
站台
Ⅱ道
A
侧出正进 经过计算,侧进侧出是四种方式中所需时间最多的,是折返能力计算的控 制“工况”。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前折返
碧头站
进站:L=386+100+17+127+22+186=834m 3号列车 Ⅰ道 A Ⅱ道 出站:L=17+127+22+186=352m t=55″ t=82″ 4号列车
2号列车
侧进侧出
列车出站时的运行模式: 分为两部分,匀加速至过岔速度,匀速过岔直至列尾出清A点。 通过计算,列车出站所需时间为55″。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前折返
作业时间(秒) 作业项目 1、2号列车列尾出清A点 开始,解锁及办理4号列 车进站进路时间 2、4号列车设备反应时间 3、4号列车进站,走行至 Ⅱ道站台停车时间 4、4号列车在站台停车开 始,解锁及办理3号列车 出站进路时间 5、3号列车设备反应时间 6、3号列车出站,走行至 列车列尾出清A点时间 合 计 169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3
变的,是随前行列车的位置而移动的,故称为“移动闭塞”。该系统
相应的两列列车之间的间隔比前两种系统都要小,提高了线路的使用 效率。 目前地铁采用的闭塞系统大多是移动闭塞式系统。
安全距离
折返线的型式
常用折返线布置型式如下: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 折返能力:折返线在一小时内能够通过折返的最大列车数。计算公式:
接车时间
列车出站运行模式:列车以a=0.8m/s2的加速度加速运行至过岔速度 25km/h,之后以过岔速度匀速运行。 通过计算,列车出站所需时间为35″。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接车时间如下
作业时间(秒) 作业项目 1、1号列车列尾出清A点 开始,解锁及办理2号列 车进站进路时间 2、2号列车设备反应时间 3、2号列车进站,走行至 Ⅰ道站台停车时间 4、2号列车在站台停车 30″(包含办理2号列车出 站进路时间) 5、2号列车设备反应时间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3
3600 n h折
式中:h折——折返列车的最小出发间隔(s)。 以深圳11号线碧头站为例: 计算参数: 9号道岔过岔速度25km/h,12号道岔过岔速度45km/h; 道岔解锁及办理进路时间:13″; 设备确认时间:3″; 列车停站时间:30″; 列车启动加速度:0.8m/s2;
列车制动加速度:1m/s2;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车站通过能力定义
地铁车站通过能力根据车站的型式一般分为:折返站的折返能力和中间站
的追踪能力两类。
而车站的通过能力与列车采用的闭塞系统、折返站的折返线型式、区间最 高运行速度、列车参数等有关。
闭塞系统
闭塞系统分为固定闭塞系统、准移动闭塞系统和移动闭塞系统三类。 固定闭塞系统: 在线路上通过设置信号灯,将线路划分成一个个固定的闭塞分区, 每一个分区均有最大速度限制,且一个分区内当前只能有一列车辆。
制动。后续列车的最大目标制动点必须在先行列车占用分区的外方。
安全距离
闭塞系统
闭塞系统分为固定闭塞系统、准移动闭塞系统和移动闭塞系统三类。 移动闭塞系统: 该系统是在确保安全行车的前提下,以使追踪列车间的间隔达到最 小为目的。该系统不是通过轨道电路来确定列车的位置,而是利用通 信技术来完成列车控制。在该系统中,闭塞分区的长度和位置均不是 固定,随前行列车的位置、后续列车的速度、以及线路参数等不断改
为了保证安全,地铁ATP(列车制动保护)在两列车之间还增加了一个
防护区段,后续列车必须停在第二个红灯的外方,保证两列车之间至 少间隔一个闭塞分区,这使得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较大,影响了使用效 率。
闭塞系统
闭塞系统分为固定闭塞系统、准移动闭塞系统和移动闭塞系统三类。 准移动闭塞系统: 该系统在控制列车的安全间隔上比固定闭塞进了一步。可以告知后 续列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后续列车可根据这一距离合理地采取减速或
折返时间
入折返线列车运行模式:①从站台以a=0.8m/s2加速至过岔速度25km/h, ②之后以25km/h的过岔速度匀速通过道岔,③最后以a=1m/s2减速至折返 线停车。 通过计算,所需时间为52.5″。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折返时间
碧头站
入折返线:L=186+22+85+17=310m T=52.5″ 1号列车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A B 出折返线:L=186+17+85+22=310m T=52.5″ 3号列车
2号列车
侧进侧出
列车进站时的运行模式: 分为三部分,匀减速至过岔速度,匀速过岔,减速至停车。 通过计算,列车进站所需时间为82″。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前折返
碧头站
进站:L=386+100+17+127+22+186=834m 3号列车 Ⅰ道 A Ⅱ道 出站:L=17+127+22+186=352m t=55″ t=82″ 4号列车
同时,通过计算(这里不再赘述),在移动闭塞系统下,当列车最高运行
速度为80km/h时,碧头站站前折返所需时间为165″,小于最高速度为 100km/h时所需的折返时间169″;站后折返由于控制“工况”为列车折返 时间,该时间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无关,故折返能力无影响。 若采用固定闭塞系统,无论列车的运行速度多大,列车进站的安全间隔是 固定的,故随着最高运行速度的增大列车进站所需时间减小,列车折返所 需时间减小,折返能力增大。
折返站的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 发车时间
碧头站
2号列车 Ⅰ道 Ⅲ道 Ⅳ道 Ⅱ道 B 1号列车 A B 4号列车 发车:L=186m T=22″
出折返线:L=186+17+85+22=310m T=5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