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
课程编号:03040089b
英文名称: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学时:总计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8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
学分:3.0学分
面向对象:物流管理、应用物理学、生物工程等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工学Ⅰ),朱伟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六月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1.《电工学》(第六版)上册电工技术、《电工学》(第六版)下册电子技术,秦曾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六版
2.《电工学(第六版)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工学(第六版)习题全解(上下册)》,姜三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是面向高等工科学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等电工技术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5学时。

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2.电路中常用的物理量
3.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
4.电源
5.电路的工作状态
6.基尔霍夫定律
7.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二)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2.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4.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5学时。

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支路电流法
3.结点电压法
4.叠加定理
5.戴维宁定理
6.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了解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理解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三章电路的过渡过程(4学时。

含讲授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RC电路的瞬态过程
3.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4.RL电路的瞬态过程
5.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二)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的瞬态、换路定律和时间常数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一阶电路瞬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3.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交流电路分析(7学时。

含讲授7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单一元件参数的正弦响应
4.RLC串联电路的正弦响应
5.一般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6.功率因数的提高
7.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二)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相量表示法;
2.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3.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无功
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经济意义;
4.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五章三相交流电路(4学时。

含讲授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三相电源
2.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联结
3.三相电路的功率
4.安全用电
5.工厂供电系统简介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电源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
2.了解中线的作用;
3.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第六章半导体器件(5学时。

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半导体基础知识
2.二极管
3.特殊二极管
4.双极晶体管
5.场效晶体管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双极晶体管和MOS场效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第七章基本放大电路(3学时。

含讲授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2.多级放大电路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性能指标;
2.了解多级放大的概念。

第八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

含讲授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集成运算放大器
2.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3.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4.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应用
5.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产生电路中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2.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分析方法;
3.理解反馈概念,了解反馈类型和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理解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积分和微分运算的工作原理;
5.了解单门限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6.了解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九章集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5学时。

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数字电路概述
2.逻辑门电路
3.TTL门电路
4.组合逻辑电路
5.编码器
6.译码器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了解三态门的概念;
2.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逻辑函数的化简;
3.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4.了解加法器、8421编码器和二进制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七段LED显示译码驱动器的功能。

第十章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4学时。

含讲授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双稳态触发器
2.寄存器
3.计数器
(二)基本要求
1.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理解寄存器的工作原理;
3.理解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教学方法:
1.实物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激发兴趣法
4.EDA技术的应用
5.突破一点,以点带面
6.鼓励自学法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EDA技术的应用
六.考核方式及考核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课程采用累加式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法,考核成绩总分为100 分,主要由上课考勤、基础性作业和大作业、课堂小测验、阶段性测验等几部分的成绩通过加权来构成。

七.其它说明
本大纲在制定过程中未考虑与课程相关的习题课、复习课、机动课、课内考查时间以及因节假日所引起的其他变动因素,任课教师在执行大纲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的基本要求做适当的调整。

(制定人:向海健审定人:向海健)
更多相关内容:
希望你过的开心,快乐,谢谢。

相关主题